高三地理高中地理湘教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高中地理湘教版试题
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解析】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坡度陡的河谷地区,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河流的分布,可知甲地等高线密集,甲处河谷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2】据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铁路线主要沿着山脊分布B.大多数河流向西北方向流
C.6-8月,甲地位于季风迎风坡D.站到丙地可以望到丁地
【答案】C
【解析】铁路线主要沿着山谷分布,大多数河流向东南方向流,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6-8月,夏季吹东南风,甲地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由于丙和丁地之间有一座山峰,所以站到丙地不可以望到丁地。
2. (2017·洪泽调研)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缓流水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
2015年1月香港近海频现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原因是(双选)
A.含磷洗涤剂的使用B.近海养殖
C.近海捕捞D.石油泄漏
【答案】AB
【解析】依材料可知,人为原因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
近海养殖需要向海水中投放鱼食,从而导致营养物质进入海水,形成富营养化;其次,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致使水体中营养元素过剩,形成富营养化。
【2】香港1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自然原因是(双选)
A.冬季气温降低B.入海径流减少
C.近海降水减少D.沿岸洋流减弱
【答案】BC
【解析】富营养化关键在于营养物质的浓度过大。
1月降水少,入海径流少,则等量的营养物质,使海水中营养物质浓度较大。
3.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
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A.贵州省B.上海市
C.内蒙古自治区D.青海省
【答案】B
【解析】
读材料可知,资源诅咒系数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越多,经济水平越低,
诅咒系数越大。
选项中四省市,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各种矿产资源最少,所以是资源诅咒
系数最低的省区,B对。
其它三省区矿产资源都比上海丰富,所以A、C、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旅游地理】
豪华邮轮旅游是一种最新兴起的休闲旅游方式,不是以目的地为主,而是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度过,邮轮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度假村,包含各种美食餐饮、娱乐表演、休闲运动、购物商店等环境。
下
图为同程旅游平台2015年至201 6年一季度邮轮旅游主要客源地统计图。
指出我国最大的邮轮旅客出发港口并分析其成为最大出发港口的原因。
【答案】上海港。
原因:区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旅游消费能力强;
交通十分便利;上海港口运力的提升,具备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评价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客源市场距离、交通
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我国最大的邮轮旅客出发港口为上海港。
原因从上海市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消费能力高、交通通达性高、地区接待能力高等方面分析作答。
5.读经纬网示意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均相距45°,虚线代表晨昏线,图中日期为7日,其余地
区日期不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时间为()
A.9时B.12时
C.21时D.15时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图中日期为7日,左右侧经线一个为180º,一个为0时所在经线,虚线代表晨昏线,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两经线均相距45º,故左侧为180º,右侧为0
时所在经线。
因此图示为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甲地相差45º,相差3小时,故为7日21时。
故选D。
【2】北京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D.7月8日4时
【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知左侧为180º,图中为昏线与赤道交点为7日18时,相邻经线相差45º所以180º为15时。
可算出北京时间为8日9时。
故选B。
【考点】区时计算日界线
【名师】划分日期的界限一般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º经线南北延伸,180º经线理论上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也
叫日界线。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即知道西十二区日期,求东十二区日期时,要加上一天。
结合东、西十二区的位置,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可以判断出西侧的日期。
6.下图为“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弧线MPN表示晨昏线,虚线圈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图表示赤道。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时在M地某人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正西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根据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判断,图中的极点为北极点,图中Q点位于昼半球,M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为半球夏半年,
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如果Q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则此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北京时间为8:00
C.东京地方时为6:00
D.新的一天所占经度范围小于全球的二分之一
【答案】D
【解析】Q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因为Q点的地方时不是0:00,所以Q点的经度为180°。
则M点的经度为60°W,地方时为18:00,则120°E的地方时为6:00,180°的地方时为10:00,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为10个小时,小于全球的一半。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7.读某岛屿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
C.高原D.盆地
【答案】B
【解析】铁路分布一般沿地形平坦的位置分布,环形分布其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地。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答案】D
【解析】铁路呈弯曲延伸,地形起伏导致的。
中间山地为主,铁路线弯曲前进。
8.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最上面的城市夏季很长、春秋季相连,为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的广州;第三个城市冬季漫长、夏季短促,为纬度最高的哈尔滨;第四个城市夏季较长、冬季较
短,因此其纬度也较低,是武汉;第二个城市春秋季较短,冬季较长,故其为纬度比哈尔滨稍低
的北京。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答案】C
【解析】高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小,因此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季节更替不明显。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9.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某一天三地的昼弧长短状况绘成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两地所在的半球是
A.①地在北半球,②地在南半球B.①地在南半球,②地在北半球
C.①②同在北半球D.①②同在南半球
【答案】D
【解析】读图,北京昼弧长度220度,大于一半,即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是夏半年。
①②两地
的昼弧长度均小于180度,即昼短夜长,所以同在南半球,D对。
【2】北京、①、②三地纬度高低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①>②B.②>①>北京
C.①>②=北京D.①<②=北京
【答案】D
【解析】昼弧长度等于180度,位于赤道。
昼弧长度与180度的差值越大,说明纬度越高。
差值
越小,说明纬度越低。
所以①地纬度最低,②地与北京昼长相等,①<②=北京,D对。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名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
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缩短,至
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
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
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南极开始出
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
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10.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答案】B
【解析】根据三地的昼夜长短的差异,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越大。
读图表可知,①昼长为
14小时04分,②昼长为11小时20分,③昼长为13小时10分,昼夜长短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①③②,故选B。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C
【解析】若③地为北京,昼长为13小时10分,昼长夜短,且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且
向北移动,A错。
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错。
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C对。
各地昼夜长短的差值逐渐增大,差值最小为二分日,D错。
故选C。
【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名师】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
赤道上昼夜等长,12小时白天,12小时夜晚。
其它地区与赤道相比,距离赤道越近,与赤道的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
所以根据各
地昼长或夜长与赤道昼夜长短的差值,可以判断纬度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