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李清照是一位文学巨匠,其词歌承载着浓郁的女性情感,同时也代表了其独特的审美
趣味。
她的词歌中描绘了大量的花卉,不仅仅是因为花卉或许是她所喜欢的自然元素,更
是因为花卉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在她的词歌中,“花”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不仅是美好的象征,也代表了人生的短暂、曲折和凋零,体现着她的感性和悲情。
首先,花被李清照视为一种美好的象征。
在她的词歌中,花卉往往被刻画为美丽、绚烂。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她用“双双瑞雪凝碧玉,玉形深藏万千春”来形容梅花
的美丽,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绘草地间的风景。
这种美好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李清照的审美趣味,更是因为花卉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美好的体现。
花卉具有
鲜明的颜色、繁茂的枝叶和个体特点等属性,是人们欣赏和表达美好的自然元素。
其次,花被李清照视为人生的短暂、曲折和凋零的象征。
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她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细
雨在情境描述中显露出的是“岁月无情”这一氛围,而“草木黄落”的状态则暗示了花卉
在不断凋零、消逝的同时,也映照着人们在朝暮之间蹉跎岁月,越发增强了“昙花一现”
的感叹。
花卉的凋零与人生短暂一样,也是李清照词歌中非常突出、贯穿的意象之一。
最后,花还体现了李清照丰富的感性和悲情。
在她的词歌中,花被描绘成充满哀愁、
隐忍沉默的形象。
在《如梦令·少年游》中,她描绘了一朵被人无情践踏的花,“两朵相
依常。
飞来飞去蜂蝶嬉,不觉分离。
袅袅炊烟冉冉起,半崖余雪残阳里。
”花在这里被赋
予了充满悲情的情感,即使在郁郁葱葱的花丛中,花也不能逃脱被人践踏、被世俗规则束
缚的命运。
这种感性与悲情的情感,在李清照的词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其词歌中花
意象的意义增加了更多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