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地理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板书设计这七方面进行本次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本节课是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等基础上,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关系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
关系。

因此从内容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既是对自然地理的总结升华,也是学习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基础。

二、说学情
在认知特点上,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思考,也乐于探究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理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上应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与探究的机会,促进其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对初中和高一必修一前期内容的学习,对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已形成一定认识,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罗布泊流域图及其河流沿岸的发展变化等材料的分析,说出罗布泊景观形成中各要素的发展变化,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综合思维)。

通过对罗布泊景观形成过程的分析,以及“引渤海水入新疆”这一设想的探讨,掌握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理解;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我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独立探究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
根据对本课的整体分析与知识构建,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大环节:1.情境导入2.新知学习3.归纳总结4.迁移应用5.作业布置
1..情境导入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展示一张形似“人耳”的罗布泊卫星照片,从而引出罗布泊作为本课案例。

随后,播放视频《死亡之海罗布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1.在视频中看到哪些场景或现象 2.概括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抛出问题“哪些自然要素导致这一环境特征”,从而引出自然环境的五要素,顺势进入新授课环节。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引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先期知识,引起思维活动。

2.新知学习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展示出视频中罗布泊的干枯景象与罗布泊数百年前“水乡泽国”假想图进行对比,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接着,向学生提供罗布泊流域图及其河流沿岸的发展变化的文字描述等三
组材料,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探究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分析在罗布泊的衰亡中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这一要素是怎样影响其他要素的”,根据学生回答完善五大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图,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第一条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探究二,采用自主独立探究,通过创设问题链:1.哪一要素变化是起罗布泊干涸的最直接原因?2.这一要素对其他要素是否有直接
影响?3.怎样影响?由此引导学生对水文要素进行分析,进而总结第二条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

接着,我提示学生从区域变化与影响的角度继续分析材料,回答哪些区域的变化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涸,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条整体性表现: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探究形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提高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充分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落实教学重难点。

3.归纳总结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概括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接着我会让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来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由我进行评价与总结。

设计意图:增加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于本课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

4.迁移应用环节
这一环节作为本课设计的亮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罗布泊重现水乡泽国”,在学生提出种种设想后,播放“引渤入新”视频。

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会对这一设想能否实现提出质疑,这时我将组织学生以“政策决策者”的身份进行辩论,抒发见解。

在讨论结束后,由我进行总结,引出自然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观点,升华本课主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拓展
学生思维。

5.作业布置环节
让学生根据整体性思想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一演化过程。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解释地理问题,从而验证学生是否理解本课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地理问题探究能力,形成地理素养。

七、说板书设计
本课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结构式板书,力求突出本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同时做到简洁明了的使学生把握本课的知识框架与思想观念。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