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浅析统计报表制度的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编浅析统计报表制度的解释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信息化
统计报表制度
(试行)
(2007——2008)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目录
一、编制说明 (2)
二、填报要求 (5)
三、报表目录 (6)
四、报表表式 (7)
五、指标解释 (14)
1
一、编制说明
我司自去年底组织开展信息化统计课题研究,在多次征求有关省市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统计制度和管理工作模式,研究制定了信息化统计报表制度。

由于信息化统计涉及面广、工作较为复杂,我司决定先以试行方式进行填报。

(一)编制的原则
1、按照我国当前实施的统计制度,结合统计工作现状和管理模式,制定信息化统计的调查制度。

2、实现信息化统计指标的可采集性和可操作性。

3、便于统计对象填报,一是尽可能通过超级汇总派生更多的指标,二是尽可能从统计部门获取综合指标,减少基层统计数据的填报量,保证数据的质量。

4、坚持“先易后难、逐步完善、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编制的方法和内容
1、充分利用现行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信息产业部)中统计指标,采取“一次采集、分级汇总”的统计方法。

(1)一次采集统计数据的报表(三张):
—信息化01表:信息化投资情况表
—信息化02表:信息化资源配制表
2
—信息化03表: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表
(2)一次采集统计报表的方式:
国家(省市)可以一次性从国家(省市)统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一次性采集上述报表中的基础数据,编制相关统计报表。

(3)根据上述报表的数据计算汇总生成“信息化统计二级汇总指标”:
—信息化01-1表:信息化投资及资源配置汇总表
—信息化01-2表:城乡信息化资源配置汇总表
—信息化03-1表:企业信息化应用汇总表
(4)形成汇总表中部分固化指标,不从一次采集统计数据的报表中体现,将根据相关部分的数据直接生成,减少一次性采集数据量,同时降低误差率。

(5)根据国家(省市)计算的上述指标情况,结合相应指标体系的权数和系数,分别计算出国家(省市)的信息化综合指数及相应的指标构成。

2、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实施方法
(1)根据我国统计概念和统计分类标准,一些按照主体划分的信息化综合数据相对容易采集,因此先列为本次信息化调查统计的范围,如信息化投资、信息化资源配置、居民信息化应用、企业信息化应用等。

(2)对于“政府信息化统计指标”和“教育信息化统计指标”,制定独立的信息化统计制度,难度较大,因此教育信息化统计,联合3
教育部门共同实施;同时与统计局协商,在其综合统计制度中增设政府信息化统计指标。

(3)对于金融、交通、商业(贸易)、卫生等领域的信息化统计,由于涉及面广,跨行业、跨地区,企业又较为零散,建立独立统计制度难度较大,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再予完善。

4
二、填报要求
(一)由于信息化统计工作牵涉部门较多(如统计、发改、教育等),各单位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完善、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此项工作。

(二)由于信息化统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单位领导要认真学习统计制度的各项内容,组织抓好落实,并做好报表填报的培训工作。

(三)上报方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收集、审核、汇总本地区统计报表后,直接上报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各计划单列市统计报表,直接上报本省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上报时间由各省主管部门自定。

(四)上报时间:本次信息化统计指标采集2007年数据,2008年3月20日前完成采集汇总工作,与制造业和软件业年报同时上报。

(五)各单位要对信息化统计工作和结果认真进行总结,分析本地区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研究本套信息化统计方法制度的可行性,并提出完善信息化统计制度的建议。

5
三、报表目录
6
四、报表表式
信息化投资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1
7
信息化资源配置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2
8
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3
9
政府信息化应用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4
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5
10
信息化投资及资源配置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1_1
11
城乡资源配置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1_2
12
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表
表号:信息化03-1
13
五、指标解释及填报范围
(一)信息化投资情况表(信息化01表)
填报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相关政府部门。

主要指标解释:
1、国家(地方)信息化建设投资(单位:万元):指报告期内在政府立项的信息化重大工程投资总额(包括:通信、广播、电视、各类互联网等信息化方面建设)。

(1)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内在政府立项的城市信息化重大工程投资总额(包括:通信、广播、电视、各类互联网等信息化方面的建设)。

(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内
在政府立项的农村信息化重大工程投资总额(包括:通信、广播、电视、各类互联网等信息化方面的建设)。

(3)网络建设投资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内在政府立项的信息化重大工程中网络基础建设投资总额(包括:城市和农村)。

(二)信息化资源配置情况表(信息化02表)
填报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相关政府部门。

主要指标解释:
1、国家(地方)信息化资源配置
(1)电话主线数(单位:线):指报告期内公用电话网(固定、14
移动)的电话主线拥有量。

(2)长途光缆长度(单位:芯公里):指报告期内已铺设长途光缆的长度。

(3)微波通信线路(单位:波道公里):指报告期内已有微波通信线路的长度。

(4)卫星站点数(单位:个):指报告期内已有卫星站点数量。

2、社会信息化资源拥有量
(1)电视机拥有量(单位:台):指报告期内全社会电视机的拥有量。

(2)计算机拥有量(单位:台):指报告期内全社会计算机的拥有量。

(3)固定电话拥有量(单位:部):指报告期内全社会固定电话的拥有量。

(4)移动电话拥有量(单位:部):指报告期内全社会移动电话的拥有量。

(5)网站拥有量(单位:个):指报告期内全社会网站的拥有量。

(6)接入互联网数量(单位:户):指报告期内全社会接入互联网终端的数量。

3、附加指标解释
1、地方总人口数量(单位:人):指报告期地方期末总人口数。

2、城市人口总数(单位:人):指报告期地方期末城市人口总数。

15
3、农村人口总数(单位:人):指报告期地方期末农村人口总数。

4、地方所辖地域总面积(单位:平方公里):指报告期地方所辖区域的面积。

5、地方所辖城市地域总面积(单位:平方公里):指报告期地方所辖城市区域的面积。

6、地方所辖农村地域总面积(单位:平方公里):指报告期地方所辖农村区域的面积。

(三)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表(信息化03表)
填报范围: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

主要指标解释:
1、企业信息资源配置:
(1)企业拥有计算机数量(单位:台):指报告期内企业拥有计算机的数量。

(2)企业互联网(内部网)接入数量(单位:台):指报告期内企业已接入互联网(内部网)的计算机数量。

2、企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
(1)企业申报批准信息技术专利数(单位:件):指报告期内企业申报并批准的信息技术专利产品的数量。

(2)企业申请批准信息产品商标数(单位:件):指报告期内企业申请并批准的信息化产品商标数量。

16
(3)企业信息化(产品)R&D经费(单位:万元):指报告期内企业信息化(产品)R&D经费的总额。

3、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
(1)企业拥有大学生数(单位:人):指报告期内企业拥有大学学历(大专及以上)的人员数量。

(2)企业拥有科技人员数(单位:人):指报告期内企业拥有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数量。

(3)企业拥有软件开发人员数(单位:人):指报告期内企业拥有从事软件开发人员的数量。

4、企业信息化应用
(1)企业网上采购金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网络手段实现采购(包括:材料、产品等)的总额。

(2)企业网上销售金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网络手段实现销售(包括:材料、产品等)的总额。

(3)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通过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所有交易活动的金额。

5、企业信息化投入
(1)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总投入(单位:万元):指报告期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总投入。

(2)用于信息化安全的总投入(单位:万元):指报告期企业用于信息化安全方面的总投入。

6、其他指标
17
(1)企业人数(单位:人):指报告期企业期末的从业人员人数。

(2)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3)企业材料采购总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企业材料等产品的采购总额。

(4)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单位:万元):指报告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四)政府信息化应用情况表(信息化04表)
填报范围:地级市及以上政府部门
主要指标解释:
1、各级政府政务网拥有量(个):指报告期内各级政府已开通的各种政务网站的数量。

2、各级政府内部局域网拥有量(个):指报告期内政府各部门利用内部局域网办公的数量。

3、各级政府网上办公覆盖程度(%):指报告期内政府各部门利用网络办公的程度,反映政府办公信息化的程度。

(五)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表(信息化05表)
填报范围:国家级或省部级直属重点高等院校
主要指标解释:
1、教育专业网拥有量(个):指报告期内拥有的教育专业网站的数量。

2、学校内部局域网拥有量(个):指报告期内学校内部运行的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