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盖罐瓷器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盖罐瓷器鉴赏
罐上加盖,俗称盖罐。
瓷质盖罐始见于东汉,历代都有烧造,釉色丰富,种类繁多,而且盖罐器形也在改变,样子收藏介绍一下明清盖罐瓷器。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盖罐,通高19cm,口径17cm,口径
15.7cm。
清宫旧藏。
罐直口,鼓腹,平底。
盖折沿,拱顶,宝珠钮。
通体青花纹饰,颈饰折枝朵花纹,肩饰莲瓣纹,腹饰缠枝莲纹,近底处饰莲瓣纹。
盖钮饰莲瓣纹,盖面中心饰莲瓣纹,外层饰缠枝石榴纹。
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此瓷器形制浑厚、饱满,纹饰工整、细腻。
明青花人物纹盖罐
明青花人物纹盖罐高42、口径17.2、腹径31厘米、底径21厘米,直口,束颈,丰肩,圆腹,足根部外撇,砂底略泛红。
釉呈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淡雅。
将军盔形盖,宝珠钮。
器身满饰纹,自顶至底共八组,腹部主题纹饰为两组人物图,分别为问道图和弈棋图,辅以云头、山石、波涛等,以云纹间隔。
法华莲塘图盖罐
法华莲塘图盖罐高34厘米口径17.6厘米足径21厘米。
罐口微撇,短颈,鼓腹,圈足。
带盖,宝珠形钮。
器蓝釉地法华立粉画法粉彩装饰,并辅以金彩,器身、盖均通景绘莲塘图,并辅以璎珞纹、卷草纹等。
外底施松石绿釉,并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莲塘图描绘的是仲夏时节的莲塘,一池清水,盛开的莲花,含苞待放的蓓蕾,均绘制得惟妙惟肖,给人以清新怡静的感觉。
莲花为花中君子,碧水、荷叶青青,谐音“清廉”,有“一品清廉”之意。
璎珞原是用线将珠宝、玉石编串成多层次的装饰品,陶瓷器装饰璎珞形状的纹饰称为璎珞纹,宋元时期的瓷塑观音、菩萨多以模印或贴塑饰璎珞纹。
明清时期,多见于青花、五彩
和法华器上,青花、五彩以描绘手法,法华器则采用立粉画法。
明代永宣时期,景德镇窑仿制陶胎法华,始烧瓷胎法华器,清代延烧,但官窑法华制品较为罕见。
此器端庄秀美,形制较大,由于粉彩的使用,比明代器更显细腻华丽,为乾隆官窑法华器十分珍贵的艺术精品。
清代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代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高47cm,口径20.6cm,足径20.4cm。
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砂底。
伞形盖。
罐通体以青花装饰,盖面绘牡丹、竹、菊图案,颈部饰倒垂的变体莲纹,
颈肩交接处平行细线两周。
器身一面绘一只长尾雉鸡独立于山石之上,仰首翘尾,似高声鸣叫;雉鸡上方盛开着两朵饱满的双犄牡丹花。
罐的另一面绘有竹雀纹。
此罐胎体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
纹饰生动活泼,充满生机。
青花蓝中泛灰,有水墨画之效果。
由于顺治朝青花器传世品较少,因此,这件花鸟盖罐显得分外珍贵,是研究顺治朝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清宣统,通高50.5cm,口径22cm,足径20.7cm。
罐直口,短颈,鼓腹,腹下渐敛,近足处微外撇,圈足。
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
通体青花装饰。
盖面绘缠枝莲纹。
颈部绘折枝桃间“寿”字,一长方形留白框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坤宁宫祭器”五字。
腹部绘缠枝莲纹。
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罐上所署“坤宁宫祭器”铭文已明确说明了它的用途,即这是一件宣统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坤宁宫萨满祭祀所烧造的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