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分层作业)(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天下第一楼》分层作业
▲字音字形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喧哗.(huá)眩晕.(yūn)玉雏.儿(chú)
B.瞅.瞅(chǒu)嬉.笑(xī)贝勒.府(lè)
C.哄.笑(hōng)煞.白(shā)侍.候(shì)
D.忌讳.(huì)落.子(lào)呷.了一口(yā)
【答案】B
【解析】A.“晕”yùn;C.“煞”shà;D.“呷”xiā;故选B。
▲词语达标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鼎胜窝囊冤枉达官显贵
B.喧哗衣襟伺候商贾名流
C.标致隶属能耐珠联壁合
D.规矩憋闷麻利百年好和
【答案】B
【解析】A.“胜”应写作“盛”;C.“壁”应写作“璧”;D.“和”应写作“合”。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
..一下。
搭济:
(2)老爷子就这么窝囊
..死的?
窝囊:
(3)怪不得老在饭庄子门口转悠
..呢!
转悠:
(4)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
....吧!
另请高明:
【答案】
(1)帮人脱离困难。
(2)因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没本事。
(3)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4)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解析】
“搭济”意思是在人有困难的时候搭救、帮扶、接济;“窝囊”指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懦弱,没本事;“转悠”是个口语,意思是漫步、闲逛;“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思是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在解释中还可以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来分析作答。
▲文学常识达标
4.【何冀平】中国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
【答案】
剧作天下第一楼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文体知识达标
5.戏剧三要素包括、、。
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说明
6.戏剧冲突包括:、、。
【答案】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修辞达标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墙角。
B.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夕阳,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彩霞;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月亮,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星星。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周杰伦。
D.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流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答案】C
【解析】A.把“春月”比作“青春鸟”,是比喻修辞;B.上下两句,句式相同,词性相对,是对偶修辞;
C.没有使用修辞;
D.“麦流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是拟人修辞;把“麦流”比作“舰船”,是比喻;故选C。
▲标点达标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
B.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好听)。
C.一说到西藏的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酥油茶啦、藏面啦、牛肉饼啦……
D.“你是我的榜样。
”卓玛说:“我要是炼成你这样就好了。
”
【解析】A.有误,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所以句中的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C.有误,句中的顿号应该为逗号。
D.有误,“卓玛说”放在两句直接引文中间,并且这两个引文都是“卓玛”说的,所以“卓玛说”后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故选B。
▲病句达标
9.下列句子来自学生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的联系。
B.今天的研学活动,全班同学各司其职,没有一个不是表现不精彩的。
C.作为张家界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提高城市品味势在必行。
D.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我们的班级积分大约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左右。
【答案】A
【解析】B.否定不当,去掉“不是”;C.句式杂糅,去掉“作为”;D.语义重复,去掉“大约”或者“左右”;故选A。
▲语法达标
10.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②古人写信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
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赏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
④所以书信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A.第①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传承文化”与“传递感情”互换位置。
B.根据句子不同的语气划分,第②句是一个陈述句。
C.第③句“在书信中”作状语:“人们”作主语。
D.第④句句子的主干是: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D.第④句句子的主干是:书信成了记录者和传承者;故选D。
▲文化常识达标
11.下列文化常识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A.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到三岁的儿童;垂髫:泛指幼年。
B.始龀:儿童换牙,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C.豆蔻:指女子十六七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的年纪;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D.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行加冠礼,泛指成年;而立:指人三十岁。
【答案】C
【解析】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剧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茂盛(不看)这事儿就这么着了。
另外,我还要借个人。
卢孟实谁?
唐茂盛分号缺个好堂头,我要常贵。
卢孟实这可不行,饭馆让人服,全仗堂、柜、厨,您这不是撤我大梁吗?我给您换一个。
(示意王子西帮他一起说)
王子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爷要,就……
卢孟实不行。
有批老主顾不见常贵不吃饭。
常贵自楼上下。
唐茂盛常贵,跟我去分号。
常贵我?我,(望卢,卢气得说不出话)我也得安顿安顿家里头。
唐茂盛还怕跑了老婆子?晚上的火车,票给你买好了。
(对卢)银票你记着麻利开,我去瞅瞅我大哥,晚上,这儿吃饭、拿钱、带常贵。
(下)
常贵(依恋地望着卢)掌柜的……我去了。
卢孟实欲骂无言,欲哭无泪,一拳砸在柜台上,
王子西快扶他后边歇歇去,这儿有我哪!玉雏儿扶卢下。
王子西唉,不知道打哪儿就给你横插一杠子,想得挺好,一下子全完。
修鼎新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王子西我头也直疼,出去遛遛。
(下)
1.读文中画线句,说说“这事儿”指什么,表现出唐茂盛怎样的特点。
2.选段中王子西为什么欲言又止,不愿意帮卢孟实说话?
3.修鼎新为什么说“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4.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卢孟实欲骂无言,欲哭无泪,一拳砸.在柜台上。
【答案】
1.唐茂盛找卢孟实支钱的事。
表现出唐茂盛的蛮横、无赖。
2.因为王子西不愿意为了这件事得罪东家,但又怕说出来被卢孟实责怪,所以欲言又止。
3.卢孟实为了福聚德的发展,苦苦支撑,呕心沥血。
而唐家的两个少东家却经常来要钱,甚至要把饭店的得力手下带走。
另外还有侦缉队的敲诈、内部人员罗大头等的不服从管理,这些都让卢孟实身心俱疲。
4.“砸”这个动作描写,表达出卢孟实内心的真实情感:他对唐茂盛的无理要求既非常愤怒,又无可奈何。
【解析】
1.根据上文内容可知,画线中的“这事儿”指的是唐茂盛找卢孟实支钱的事。
卢孟实还没有说同不同意,
他就说“这事就这么着了”可知,他是一-个蛮横无赖的人。
2.王子西在这个故事中的身份是一个打工者,他不想为这件事得罪老板,又怕说出事实来被卢孟实责怪,所以才会想要说话,却没有说出来。
3.理解这句话,需要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孟实一心为了福聚德的发展,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一心想把酒楼经营好,但唐家的两个少爷却以常来要钱,还要把常贵带走,另外侦缉队的敲诈、内部人员罗大头等的不服从管理,这些都让他觉得疲惫,所以才会说“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
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砸”是对唐茂盛的动作描写,结合全文内容和具体语境可知,他对唐家公子的要求觉得无理,不想答应,但无奈对方身份,又只能答应,所以心中才会委屈愤怒,从而有了这个动作。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士兵突击(节选)
(七连操场)
高城今天钢七连的第四千八百一十一个兵,就要离开我们了!四千八百一十一,是他记在心里的一个数字;但记在我们心里的,就是一个名字!史今,一排三班班长,我没有权力评价三班长什么。
因为他一向做得比我……比我要好。
而且我相信啊,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复员后……好!下面就由熟悉三班长的人,对他作出评价!由七连的人,对七连的第四千八百一十一个兵,作出评价!
伍六一、甘小宁、白铁军好!
众兵好!好!好!
许三多(刺耳)不好!不好!你说好你不走!为什么要骗我?为什么?(大哭)
高城(望着许三多)他不说他后天才回么?(三多压着班长的包,不让他离去)
白铁军我真是够了!
甘小宁三多……我……我们不想伤你……
白铁军你说你这样有用?我们不早做了!还用得着你?你就算现在把他留住了,下趟车他不还得走?那不废票钱么?
洪兴国许三多!你说咱钢七连咋有你这样的兵!
高城站着看什么呢?再上几个!上!
甘小宁是!一!二!三!(几个士兵上去拽许三多)
高城完全是恣意妄为!自我放纵!
许三多滚蛋!
甘小宁抬起来!一!二!
高城这么废物啊!用力!
甘小宁上!(更多的士兵上去拽许三多)
白铁军三多,我求求你了!你看我都受伤了!
甘小宁三多,咱商量商量,谈谈行吗?
高城谈什么谈!去去去!通知保卫股!
洪兴国这不合适吧?
高城什么不合适?我现在根本没法用军纪要求他了!你看,他像个兵吗?像个兵吗?这连心都散了!(班长使了个眼色,让大家放开三多)
史今还给我!许三多,你看你现在都驴成什么样了?
许三多你滚蛋!
史今对!你班长本来就该滚蛋了!行!我知道,你是都学会了啊!你想死守护住什么东西,谁也拿不下。
就是放坦克炮轰你……你也能守住这个破包啊!
许三多你的票在里边!
史今对呀!没错啊!票在里边啊!三多啊,我看你这张脸啊,我就能想起来你在下榕树时候那样。
许三多我记不清了……
史今那天我跟你爹保证了:我说要把你带成堂堂正正的兵!你记不清了?
史今我喝高了你记不清了?
史今我把你带着一块穿了这身军装,你跟着我一块玩了命,你选择了这种生活。
到该走时候就得走。
一个破包能拦住你班长?你忘了咱是步兵了?我爬都能爬回家!
许三多你骗我!你骗我!(开始哭)总拿我当笨蛋!骗我好好活!骗我做有意义的事!现在把你都挤走了!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太累了!你们都走光了,跟我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离开我的人越来越多!我要做傻子:傻子不怕人走,傻子不伤心!
史今三多啊!你别老把这个想法寄托在别人身上。
你自己心里就开着花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我走了,能帮你割掉心里边最后一把草啊!三多啊,你该长大了啊!该长大了!
许三多班长!班长!班长!
史今(命令的)包!
许三多班长!
5.许三多在回来的路上刚给团长保证说自己不怕分别,但发现班长史今退伍时却非常失态,你是怎么看待许三多这种失态的?
6.史今说三多的“心里就开着花呢”,希望他走后能帮三多“割掉心里边最后一把草”。
这里的“花”和“草”各比喻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史今对三多怎样的期待?
7.以上片段展现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8.你认为许三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5.许三多保证的话是真心的,他也是坚强的。
但当他发现班长背着自己退伍时,认为自己被骗了,也认为
是自己的要强把班长挤走的;而且他和班长的感情深厚,不愿意说违心的话。
他的失态是他淳朴、真诚、看重情谊的表现。
6.“花”比喻希望,是三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的希望。
“草”比喻三多的顾虑和不成熟的地方,史今期待三多能在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战胜自己的缺点,也更加成熟,成为更优秀的战士。
7.班长退伍要走和许三多坚决挽留的矛盾。
8.刻苦上进,努力学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质朴憨厚、倔强;珍视感情和友谊。
【解析】
5.结合倒数第五段“你骗我!你骗我!(开始哭)总拿我当笨蛋!骗我好好活!骗我做有意义的事!现在把你都挤走了!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太累了!你们都走光了,跟我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离开我的人越来越多!我要做傻子:傻子不怕人走,傻子不伤心!”可知,许三多强调的是班长骗了他,是背着他退伍;同时许三多认为是自己把班长挤走了,非常的内疚、自责;而且,他认为班长是自己非常亲近的人,是倾听自己心声的人,他非常依赖班长,班长走了,他会非常孤独,他非常看重和班长的深厚的情感,不愿意说违心的话。
结合前文可知,许三多在个人能力和精神方面成长了许多,他的保证是真心话,他也坚强了许多,但是他的重情谊、淳朴、真诚都没有变,面对班长这个他的领路人,他很难冷静的和他分别,更何况他发现班长背着自己退伍,就认为自己被骗了,也认为是自己的要强把班长挤走的;所以他的失态是正常的,是他真诚、淳朴、重情谊性格的展现。
6.(1)结合倒数第四段“三多啊!你别老把这个想法寄托在别人身上。
你自己心里就开着花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我走了,能帮你割掉心里边最后一把草啊!三多啊,你该长大了啊!该长大了!”可知,史今班长强调许三多该长大了,“开花”帮助他长大,“草”是阻碍其长大的。
(2)结合倒数第九段“那天我跟你爹保证了:我说要把你带成堂堂正正的兵!你记不清了?”可知,史今希望能把许三多培养成优秀的战士。
里采用比喻修辞,“花”一朵朵开下去,意味着许三多逐步成为优秀
的战士,故“花”可以理解为许三多内心的美好的东西,理解为希望,“花”是三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的希望。
“草”阻碍了许三多的成长,史今离开,能帮助许三多割掉心里边最后的一把草,故“草”比喻三多的顾虑和不成熟的地方。
(3)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史今期待三多能在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战胜自己的缺点,也更加成熟,成为更优秀的战士。
7.冲突发生在两者之间,结合倒数第五段“你骗我!你骗我!(开始哭)总拿我当笨蛋!骗我好好活!骗我做有意义的事!现在把你都挤走了!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太累了!你们都走光了,跟我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离开我的人越来越多!我要做傻子:傻子不怕人走,傻子不伤心!”和倒数第四段“三多啊!你别老把这个想法寄托在别人身上。
你自己心里就开着花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我走了,能帮你割掉心里边最后一把草啊!三多啊,你该长大了啊!该长大了!”可知,冲突的一方是:许三多坚决地想要阻止史今班长走。
冲突的另一方是:史今班长坚决地要退伍离开。
故主要冲突是:班长退伍要走和许三多坚决挽留的矛盾。
8.(1)结合倒数第五段“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太累了!”和整个故事情节可知,许三多刚开始来到军营时各方面都非常弱,但是他通过刻苦的训练、学习,在技能和知识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看出他的刻苦上进,努力学习。
(2)结合倒数第五段“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太累了!”和整个故事情节可知,许三多成为了队伍的尖子生,他在军营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出了非常高的自制力。
(3)结合倒数第五段“你骗我!你骗我!(开始哭)总拿我当笨蛋!骗我好好活!骗我做有意义的事!现在把你都挤走了!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太累了!你们都走光了,跟我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离开我的人越来越多!我要做傻子:傻子不怕人走,傻子不伤心!”可知,许三多觉得是自己挤走了史今班长,非常自责,结合整个情节可知,他甚至想要自己退伍来挽留班长,表现出他的质朴憨厚、倔强。
(4)结合倒数第五段“你骗我!你骗我!(开始哭)总拿我当笨蛋!骗我好好活!骗我做有意义的事!现
在把你都挤走了!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太累了!你们都走光了,跟我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离开我的人越来越多!我要做傻子:傻子不怕人走,傻子不伤心!”可知,面对史今班长的退伍离开,许三多非常伤心,想要阻止,表现其非常珍视感情和友谊。
(湖南岳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
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
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
因花了心思,俗莱也做出了几分特色。
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
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
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
”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
”“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
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
瓜脸女子点点头。
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
”“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
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
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
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
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
”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
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
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
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
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
一半。
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加点。
”“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⑦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
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
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
”“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
“鱼头汤。
”“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
⑧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
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
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⑨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
你今天算运气好。
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
”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
⑩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
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
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
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⑪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
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
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
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
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⑫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
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
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
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⑭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
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
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
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
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⑮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
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
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
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
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
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
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
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⑯“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
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
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
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
”“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⑰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
不过,店名并没换。
因为女老板也姓陈。
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
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
⑱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文/王琼华,有删改)9.瓜脸女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10.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来说,第⑥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陈八碗当时怎样的心理?
11.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含义?
12.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快要结尾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13.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
【答案】
9.她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能说会道的人,做事麻利的人,知恩图报的人。
10.属于动作描写。
反映了当时陈八碗当时不仅感谢女人给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理。
11.“一汤陈”点明文章主旨所在,同时包含小说所述事实,女人是以一汤赢得口碑;更有传递历史传承,
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在里面。
12.一是给小说留有悬念,鱼汤为什么会好喝?引起读者思考。
二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因为不知道,才有女人被辞退,小店倒闭等。
13.这样叙事便于铺开情节,无论人物或故事情节都有充足的展开空间,便于作者自由把控。
另外,人物情感和作者立意就直接交由读者自己感悟和体会,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及阅读空间。
【解析】
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
“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体现了瓜脸女子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体现了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
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表现了她是一个做事麻利的人;“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表现了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0.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抓”“扔”是运用了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心理要结合上下文,“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可见陈八碗多抓肉是对瓜脸女子的感激和回报。
答题规范是:运用了……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
1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一汤陈”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女人是以一汤赢得口碑的故事;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用意,文章最后一段“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暗含着作者希望能传递历史,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
12.本题考查补叙。
补叙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在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