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作品对戏曲元素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胡作品对戏曲元素的运用
摘要:二胡是中国著名的传统乐器之一,是拉弦乐器的代表性乐器,近年来
在全世界获得了“中国音乐代表”的美誉。

二胡是戏曲伴奏中很重要的伴奏乐器。

清末民初昆曲衰落,京剧等地方戏曲崛起之后,尤其是新中国实行戏曲改革以来,许多地方戏曲伴奏中都有音色独特、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二胡。

在越剧等剧种中二
胡是主奏乐器。

关键词:二胡作品;戏曲元素;运用分析
引言
作为我国传统的古典乐器,二胡在戏曲乐队伴奏中不仅是简单的衬托,还具
有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在黄梅戏、越剧、豫剧、评剧、沪剧、粤剧等剧种中二
胡都是主要的伴奏乐器。

如锡剧《双推磨》《庵堂认母》《庵堂相会》豫剧《朝
阳沟》《小二黑结婚》等著名的曲目中,二胡都有独特的表现。

本文深层次地解
析二胡伴奏的风格特点,以便在伴奏实践中发挥二胡的演奏优势,增强人物的个
性特征以及情绪转变,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起到辅助唱腔的作用。

1戏曲元素与二胡的关系
在主流文化不断更迭的历史进程中,同为中华文化之瑰宝的戏曲与二胡,也
有着文化元素碰撞、互鉴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戏剧文化
之一,可以溯源到原始时期的歌舞,是一种综合性质的表演艺术形式,结合了声腔、伴奏、文学、民间传说等元素。

戏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胡琴
作为一种伴奏乐器,是戏曲伴奏乐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戏曲元素从广义
上来说,主要是指构成戏曲的各个部分。

如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以及
对白、舞蹈、歌唱、武术等等方面。

但自音乐角度,将从曲调、节奏、结构等方
面研究二胡作品对戏曲元素的运用。

自唐代二胡的前身胡琴出现,因其歌唱性和
柔美的音色,一直被用作民间音乐的伴唱或是伴奏乐器,在戏曲形态逐渐形成后,胡琴作为一种拖腔的工具,具有领腔功用。

比如在梆子戏、锡剧、京剧等剧种中,
都有胡琴的身影。

二胡是我国经过千年历史文化沉淀后本土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后,所产生的最独特的弦乐器之一。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配角生涯”后,二胡在
五四时期,经刘天华先生推动,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由民间戏曲的伴奏乐器演
变为独奏乐器。

从二胡作为独奏乐器开始,戏曲元素在二胡作品创作中,是经常
被运用到的元素之一。

在二胡作品长久的创作生涯里,戏曲元素被运用到其中,
大致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初创(1915-1949)、发展(1950-1979)和繁荣期(1980-2000)。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发展,二胡艺术不断创新,近年来更是
涌现出大量现代二胡作品,其音乐风格各不相同,表演形式也更为丰富且多元化。

戏曲音乐是文化现代化和多元化进程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
与运用戏曲元素在创作中已经是二胡音乐艺术发展的现代趋势,极具戏曲风格的
作品也不断涌现并有着重要地位。

2不同地区二胡音乐的特征
2.1陕西地区
陕西地区的二胡风格多表现为秦派二胡的演奏,多用于秦腔和媚户等地方风
格戏曲的演奏,陕西关中使用二胡对秦腔的演唱进行伴奏尤其具有地方风格的代
表性。

该地区多采用左手“搂弦”、“苦音”等不同的手法,突出婉转而深沉的
曲调,表现出悲苦的情感色彩,而右手则多采用饱满而平直的擦弦,爆发出刚劲
有力的情绪。

2.2河南中原地区
河南地区有着独特的豫剧和曲剧文化,这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有《七品芝麻官》、《花木兰》等豫剧,体现出河南地区人民独有的特色。

河南地区的二胡演
奏经常采用大幅度的滑音、滑揉等技巧,让当地的音乐更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表现出当地人民的质朴、奔放而细腻的性格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3不同地区传统文化对二胡演奏风格的影响
戏曲乐队伴奏中揉弦方法存在多种形式,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文
化历史的国家,各个地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审美情
趣和文化习俗,在民歌和戏曲等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尤其是民间喜
欢将民间故事、英雄人物等写进戏曲中,这也对二胡音乐的演奏风格产生了影响。

如,河南地区在戏曲创作中多展现了人物泼辣直爽的性格,这种审美情趣也影响
到了二胡演奏风格的形成,其演奏也被赋予了豫剧腔调独有的风格。

除此之外,
由于一些地方官员的调动或人民的迁徙活动,也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演奏风格产
生了交流,并互相影响,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得临近的两个村庄可能由于其中
一个村庄是从远方迁徙而来导致两者的二胡演奏风格迥异。

比如“扣、腕”等揉
弦技巧,要根据剧情场景灵活选择运用,比如“揉前不揉后”等方式,让戏曲的
表演更具有力度,轻重缓急更明确地传达。

充分了解戏曲伴奏特点及其内涵,熟
练地理解演员的唱腔特征,才能使伴奏更生动、有力,具体、形象、准确传达出
戏曲风格,使伴奏具有个性特征,展现不同的曲风韵味,与唱腔相辅相成。

在豫
剧《清风亭》“奴才全将良心闷”一段唱腔中,为了展现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内心
情感,伴奏时节奏要稳、板眼要正,通过人物情感变化,运用多种伴奏技法,比
如快速拉弓等方式,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戏曲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舞台
表演效果,使观众感受戏曲和二胡的魅力。

4要彰显“歌唱性”,突出本体特色
二胡音乐富有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独特音色,二胡的音色分为基本音色和情感
音色。

基本音色是每种乐器的本体特色,是一种乐器区别于另一种乐器的基本特征。

二胡的声音之所以优美动听,源于它的基本音色与众不同。

二胡两根弦的振
动犹如人的声带振动,其皮竹构的腔体产生犹如人的脑腔与胸腔的共鸣效应,故
而二胡的声音在基本音色上非常接近人声,演奏起来会出现美妙的歌唱性韵味。

二胡演奏出的声音不仅非常接近人声,并且能惟妙惟肖地模拟多种声音。

二胡这
种接近人声的基本音色,经过揉弦、滑音等艺术装饰,听起来十分流畅、圆润、
柔和、优美。

情感音色是乐曲本身的情感色彩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融合而形成的
音色。

二胡戏曲伴奏主要是为演员的唱腔伴奏。

戏曲演员的演唱是一种程式化的
歌唱,二胡的“歌唱性”音色,恰好与演员的歌唱嗓音相吻合,微妙地衬托了演
员的声音,也极好地渲染了角色的情感。

这是其他伴奏乐器无法替代的。

所以,
二胡戏曲伴奏彰显“歌唱性”音色特别重要。

在戏曲伴奏中彰显“歌唱性”音色,是二胡戏曲伴奏本体美学之要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主体精神的投影。

艺术家的主体精神,尤其是情感世界,是艺术创作的内在源泉。

二胡的戏曲伴奏要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切的情感体验基础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进入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

尽管二胡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但无论是二胡独奏,还是戏曲乐队伴奏,对演奏者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二胡演奏技巧,了解戏曲不同曲牌、音乐旋律、主题内涵、精神和人物特点,通过不断练习,做到演奏稳而不乱,将二胡演奏风格以及优势不断发挥,使听众在乐曲中感受情感,达到共鸣效果,充分展现出二胡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高艳.新时期二胡音乐中戏曲元素艺术体现的思考[J].艺术评
鉴,2020(23):181-184.
[2]胡勇.我国传统戏曲元素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融合[J].中国民族博
览,2020(12):133-135.
[3]陈镛如.论二胡作品中戏曲元素的应用及艺术体现[D].西北民族大
学,2020.000099.
[4]冯润玉.二胡音乐创作中戏曲音乐元素运用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5]李凡.浅谈二胡作品中的戏曲元素[J].通俗歌曲,2018(11):46-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