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10章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第10章主要内容
《童年》第十章主要内容: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
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
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几天的宁
静过后,又爆发了一场“战争”。
外祖父给母亲找了个丈夫,母亲不
想嫁人。
争执过后,他们又像没发生这事一样,平静且安详。
作品简介: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
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
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创作背景: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
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
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
”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作品鉴赏: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
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
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
加上他本人曾广泛
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