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油漆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车辆油漆技术标准》
摘要:油漆的调制、配色及应用应按化工部油漆技术要求进行,不同种类的油漆产品不要相互调配,以免产生失光、露底、起皱、分解等弊病,从而影响油漆的物理性能,面漆应均匀平整、不许有漏底、起泡、起皱、裂纹、流坠、针孔及剥离等缺陷,喷第一次面漆,用喷枪喷涂第一次面漆,要求表面不流、不花、不漏喷,漆膜均匀,不宜太厚
轨道车辆油漆技术标准
1 工装设备及机具
活动式台架、梯子、除锈机、风磨机、红外线灯、暖风机、压缩空气设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喷枪、铰皮刮刀、铲刀、腻子刀、钢丝刷、排笔、毛刷、起子、风管、活扳手、防毒面具、油漆颜色样板、机械钳工常用工具、清漆、各色磁漆、腻子、防锈漆、溶剂油、石膏粉、红丹粉、催干剂、脱漆剂、砂布、水砂纸、棉丝、包装布、围装材料、香蕉水、凡士林油等。

2 技术要求
2.1 油漆的调制、配色及应用应按化工部油漆技术要求进行,不同种类的油漆产品不要相互调配,以免产生失光、露底、起皱、分解等弊病,从而影响油漆的物理性能。

2.2 油漆施工前应按要求对油漆的表面进行除漆处理,呈现出金属光泽保证漆膜附着力。

2.3 油漆施工时,应按要求使用规定的油漆品种和颜色,各种油漆须配套使用。

机车及其零部件外表面应均匀平整,不许有漏漆,也不许有脱皮、起泡、流坠、皱纹、开裂和剥离现象。

2.4 底漆不许有漏底、起泡、起皱、及剥离等缺陷。

车体外部及零部件底漆干膜厚度不得小于90μm;车体内部及零部件底漆干膜厚度不得小于50μm。

2.5 腻子总厚度一般不超过3mm。

2.6 面漆应均匀平整、不许有漏底、起泡、起皱、裂纹、流坠、针孔及剥离等缺陷。

车体侧壁每面油漆流痕、针孔损伤不得超过7处。

车外顶部油漆每米范围内流痕不得超过3处。

车体
外部及零部件面漆干膜厚度不得小于60μm,车体内部及零部件面漆干膜厚度不得小于40μm。

2.7 机车上所有金属面均应涂漆,螺栓连接的零部件及装配后油漆不到的表面应在装配前涂漆。

2.8 下列零部件无须涂漆(有特殊要求的不在此列):
2.8.1 表面已有保护涂层者如:镀锌、镀铬、喷塑或经氧化处理的金属零件。

2.8.2 运动附或相互配合的零件表面。

2.8.3 非金属零件表面:如橡胶件、塑料件、皮革件、玻璃和棉织物等。

2.8.4 铜、铝及其合金等有色金属制件。

2.9 如须变更油漆品种或色泽,须由技术部门同意。

3 工艺过程
3.1 铲除和打磨漆面破损处:
3.1.1 用铲刀铲除漆皮的龟裂、剥离和鼓泡等不良处所。

3.1.2 对不良的处所应扩大铲除,直到铲不动为止。

3.1.3 凡是铲除的边缘,需铲成光滑的斜坡。

3.1.4 用铲除机或用钢丝刷和砂布等对除漆部位进行打磨除锈。

3.1.5 对裸露出的金属部位,应用钢丝刷和砂布对其进行除锈。

3.2 涂刷前的表面处理:
3.2.1 涂防锈漆前应对表面进行清扫,表面有油垢时应用汽油棉丝擦净。

3.2.2 用毛刷(或喷枪)涂防锈漆。

金属裸露部位应全部刷(喷)涂,并不得有流柱现象,不得涂在铝板或锌板上,要求常温下完全干燥(一般应在24h)。

3.3 刮腻子:
3.3.1 涂抹腻子。

直接用成品原子灰或用石膏粉、红丹粉、清漆、水配制填坑腻子,可根据气候情况适当加入催干剂搅拌均匀。

3.3.2 第一次刮腻子,填刮腻子时需待防锈漆彻底干后进行。

3.3.3 用200或150mm腻子刀第一次填刮腻子,常温下干燥不少于24h。

当厚度超过3mm 时,需用红外线灯对其烘烤,局部形成30℃的环境条件。

若局部厚度超过5mm时,除形成30℃的环境条件外,干燥时间不少于48h。

3.3.4 要求处理面的四周应填满腻子,并不得有裂口和缺损,以及超出旧漆皮层边缘的现象。

3.3.5 第二次刮腻子。

用腻子刀第二次刮腻子,厚度和旧漆皮基本相平。

3.3.6 用铰皮刮刀对棱角进行填腻,常温下干燥不少于24h。

3.4 面漆的喷涂:
3.4.1 喷涂两道底漆,用毛刷(或喷枪)涂由面漆和溶剂配制的涂料,用以填平腻子层的砂孔、纹道。

要求涂层不花、不流、不漏涂,常温下干燥不少于6h。

3.4.2 第一次水磨,用240#水砂纸或风磨机沾水打磨旧漆层的表面,并检查刮腻的质量。


求不得有凹坑、刀痕或其它缺陷;打磨后用水冲洗水磨下的粉浆,并用包装布将全车糙抹一遍。

常温下干燥不少于2h。

3.4.3 喷第一次面漆,用喷枪喷涂第一次面漆,要求表面不流、不花、不漏喷,漆膜均匀,不
宜太厚。

常温下干燥不少于24h。

3.4.4 检查与找补。

进一步检查表面状态,层部缺陷可用铲刀铲除,并用腻子找补。

3.4.5 第二次水磨。

用240#水砂纸或风磨机蘸水对全车进行打磨;打磨后用水冲洗水磨下的
粉浆,并用包装布将全车擦抹一遍,常温下干燥不少于24h。

3.4.6 吹扫与围装。

吹扫,对要喷涂面漆的部位用风管接上压缩风源进行吹扫;围装,在镀铬、铝制表面用毛刷涂一层凡士林油,切不可涂在待喷漆的表面上;在橡胶件、瓷瓶、主断路器、隔离开关、各种灯及玻璃上可粘上一层围装纸。

3.4.7 喷涂面漆:
3.4.7.1 场地准备:
(1)喷漆库内温度应控制在18~30℃内,相对湿度在60~70%为宜。

(2)喷漆库内必须设置取暖、通风以及消防设备,工作前必须检查其性能良好。

3.4.7.2 各部位的着色,遵循机车各车型出厂时的相关规定执行。

3.4.7.3 面漆的调配:
(1)油漆开桶后,除去表面的结皮,彻底搅拌均匀。

对于出厂较久的油漆在开桶前应倒置
1~2天。

(2)按规定调配面漆颜色,与油漆颜色样板比较。

根据颜色的差异,再逐渐加入需要的颜色,直至调好为止。

(3)用溶油剂稀释已调好颜色的面漆,使其粘度适合喷涂。

3.4.7.4 各种面漆的干燥时间:
(1)各种磁漆表干12h,实干18h, 60~70℃时3h烘干。

(2)清漆表干6h,实干15h。

3.4.7.5 喷涂方法:
(1)使用喷枪时压缩空气应具有400~500kPa压力,接上风管后,先试验喷雾状态是否均
匀并集中,一般喷涂距离为
250mm左右,不得忽远忽近,并保持喷嘴与被喷涂面垂直。

(2)喷涂的移动速度要均匀,若有流柱应立即用刷子刷平,略等数分钟后再轻轻补喷一次。

(3)组装后不易喷到的地方,应先于其它部位喷涂。

(4)较大面积喷涂时,可采用纵向喷涂,垂向排压。

第二道漆务必应压第一道漆,重叠宽度
为1/4,不得采用颠动式弧形喷漆。

3.4.7.6 刷涂方法:
(1)在不宜采用喷涂的部位用毛刷进行刷涂。

(2)喷涂面漆干燥后,拆除围装,然后采用刷涂进行补漆。

3.5 注意事项及要求:
3.5.1 涂料须经我公司相关人员验收,应配套使用,否则影响质量。

3.5.2 轨道车车体内壁(包括车顶)钢结构均涂底漆,木结构涂清漆。

3.5.3 轨道车各部的油漆颜色规定按如下表(以GC20型重型轨道车部位或部件举例):序号
部位
颜色
材质
1
车体上部(包含车顶)
红白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2
车体下部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3
司机室顶部(包括多孔铝板)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4
司机室内壁(包括多孔铝板及门)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5
发动机引擎罩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6
司机操作台及侧墙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7
柴油机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8
变速箱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9
水箱(含膨胀水箱、盖板)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0
传动轴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1
启动电机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2
75KW发电机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3
中换箱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4
轮对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5
转向架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6
轴箱外表面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7
空气滤清器外表面(含连接管)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18
空压机外表面
银浆
耐热漆(500度)
风门内、外侧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20
百叶窗外表面
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21
走线盒、接线盒、控制柜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22
连接导线、接线缠绝缘布带处兰灰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23
波纹管
银浆
耐热漆(500度)
消音器
银浆
耐热漆(500度)
25
各制动风缸、风管


丙稀酸聚胺脂油漆
3.5.4 管路涂色规定如下(以东风7型内燃机车部位或部件举例):
3.5.
4.1 燃油系统——黄色;
3.5.
4.2 机油系统——棕色;
3.5.
4.3 冷却水系统——绿色;
3.5.
4.4 空气系统——兰色;
3.5.
4.5 电线管——灰色;
3.5.
4.6 车体外部管路——与所在部位主体颜色一致。

注明:(1)上述管路颜色系指轨道车内部的管路全长颜色。

(2)本条文不适用于安装在部件内部的管路。

(3)对于缠有防寒材料的管路,允许只在塞门体或阀体等处按上述规定涂色。

(4)应在每段管路两端及明显位置各涂一个红色或白色箭头(对于短管允许只在中部涂一个箭头)以示管内介质的流动方向。

箭头的尺寸应根据管子直径的大小由施工单位自行规定。


应做到统一、整齐、美观,标志清晰,外径小于Φ40的管路及介质流向不定的,允许不涂箭头。

3.5.5 轨道车外部油漆规定。

3.5.5.1 轨道车外部油漆颜色、尺寸按EQJ 5—92—00—000—1 “油漆装饰及标志”中有关规定。

3.5.5.2 轨道车轮心为红色,轮箍外侧面为白色,防缓线为黄色。

3.5.5.3 车轴外露部分及车钩涂清油。

3.5.5.4 车体外部油漆前必须清除锈垢涂底漆,除车顶及车架底部外填刮腻子,涂装不少于两层面漆。

其它部分酌情。

3.5.6 管路各阀、塞门的柄及手轮、消火装置、注油口、通气帽及需要提示注意安全的零件,如:停车手柄的柄部、手制动的手柄等均涂以红色。

3.5.4 按规定要求对车体表面、司机室、转向架进行喷漆涂刷识别标记。

用磁漆涂刷配属局、段简称的识别标记。

3.5.5 各标志、铭牌应保持原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