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孔子教师形象分析-推荐word版 (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孔子教师形象分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子教师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教师形象分析
孔子到了汉代,在国家政治思想领域已树立了合法正统的形象:他的著作《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镜子,孔子本人则是王者之师。
第一种形象是“圣化”。
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
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
吴国大夫曾向孔门弟子子贡发问:你老师莫非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上天赋予他做圣人的资质,所以他又多
才多艺。
这里子贡把孔子赞美成“天纵之将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
天赋“圣人”。
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意思是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孟子认为“行
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
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
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第二种形象是“矮化”。
“矮化”孔子可以说是自老子开始。
孔子当年西行,向老子问礼。
老子认为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复周礼必须要估量
时代潮流是否允许。
老子告诫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史记·老子列传》)这说明孔子身上有两大不足:趾高气扬的神态(骄气、态色),过多的欲望与理想(多欲、淫志)。
第三种形象是“正统化”。
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张以来,孔子的形象就逐渐趋于正统化。
董仲舒声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原先
对孔子的形象无论是“圣化”还是“矮化”,都是一种民间行为。
现在董仲舒
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
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董仲舒极力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一书,认为“《春秋》之道,大得之则王,小得之则霸”。
《春秋》一书具有
“大一统”的观点,追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包含了国家政治版图与意
识形态的双重统一。
因此,统治者掌握了《春秋》一书的思想本质,就可以称
王天下,至少也可以称霸天下。
第四种形象是“神化”。
孔子在汉代除了被官方及御用学者董仲舒等人独
尊而“正统化”之外,还受到另一批公羊学派儒生的高度“神化”。
在《春秋纬·演孔图》、《孝经援神契》等书中,从孔子的出生、相貌至行为方式进行
了一系列精心编造的“神化”:1、孔子并非是俗人凡胎,他诞生于人神交合之中。
孔子父母“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2、孔子生有异相殊
表:“孔子长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准,河目龙颡,斗唇昌颜”,“手垂过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蹲龙”。
3、孔子作为奉天承运的“素王”,编撰《春秋》、《孝经》,为后世制定了治理
天下的大法,带领七十二位弟子朝拜北斗星,这时天空“白雾摩地,赤虹自上
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
”孔子在此预言刘邦将取代秦王朝而登上帝位。
孔子的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
与德行。
[29]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
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
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
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
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
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
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
天下没有
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的地位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
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
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
当时的国家政权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
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
到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
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
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
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
清代,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