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古代成语故事初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成语故事初二
〔成语〕,作为语言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是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宝藏和财富,成语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劳动和精神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该民族的道德价值体系、情感世界、宗教信仰等。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成语〔故事〕〕初二,欢迎查阅。

古代成语故事初二1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奔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
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防止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
失马,焉知祸福。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古代成语故事初二2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
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容许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
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谋。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容许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
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
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古代成语故事初二3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

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时机,逃回了燕国。

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

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

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方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


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方法,抵挡秦国的侵吞。


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

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

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
“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


“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

〞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古代成语故事初二4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

他非常快乐,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

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

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

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

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忧宝玉会被盗走。

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廉价。

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

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

据玉工鉴定,这块宝
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

〞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
下这宝玉。

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

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

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

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

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古代成语故事初二5
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岁的
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

在这次征伐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

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询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到鄯善国。

国王开始对他们很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不几天突然变得冷淡起来。

班超与手下判断认为,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国王态度摇摆不定,吃不准服从哪一方的缘故。

于是把接待他们的胡人叫来,诈骗说:“匈奴使者来了几天,此刻在哪里〞那胡人很惶恐,招认了实际情况,证明班超的判断是正确的。

班超把这胡人禁闭起来,然后把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来喝酒。

喝得畅快的时候,班超激怒大家说:“你们和我都在这极远
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得富贵。

现在匈奴使者来到这里才几天,国王
对我们的礼节和敬意就中止了。

如果他逮捕我们,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连尸骨都会被豺狼吃掉。

你们看,这事怎么办〞
他的下属表示了同一个意愿:“现在处于危急关头,不管死活都听从您的命令。

〞班超下决心说:“好,不进入老虎洞,不能捉到小老虎。

眼前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趁着黑夜,用火攻击匈奴派来的人。

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惊,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消灭了这些敌人,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告成,事业也建立了。


大家同意班超的行动方案,但又提出这件事要和郭恂商量一下。

班超发怒说:“是凶是吉决定于今天。

郭恂是个文弱而又庸俗的官员,听到这件事必定害怕,会泄露我们的计谋,这样我们就会白白送命,当不成好汉。


大家都同意班超的看法。

当天夜里正刮大风,班超带着勇士们悄悄来到匈奴使者的驻地。

他布置十个勇士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并跟他们约定,见火烧起来就打起鼓大喊大叫。

其余的勇士都拿着武器,埋伏在大门两侧。

一会儿,班超顺着风势把火烧起来,顷刻之间战鼓齐鸣,杀声四起。

匈奴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班超亲手杀死三个敌人,勇士们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十多人,还有一百多人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把这件事告诉郭询。

郭询听了大惊失色,班超马上对他说,你虽然没有参加行动,但我哪里会独占功绩呢郭询听了这话很快乐。

接着,班超去见鄯善国王,并把匈奴的头颅给他看。

国王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班超对他作了解释,并且加以抚慰。

这样,国王终于决定靠向汉朝一边,并把自已的儿子送到汉朝去做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