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数学八上期中模拟试卷《8套试卷合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数学八上期中模拟试卷《8套试卷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9da79cb4680203d8ce2f2478.png)
2019-2020学年八上数学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各数,是负无理数的是()A.B.﹣C.D.﹣2【分析】根据无理数和负数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不是负无理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负无理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负无理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负无理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2 B. =﹣2 C. =D. =±3【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A. =2,此选项错误;B. =﹣2,此选项正确;C. =5,此选项错误;D. =3,此选项错误;故选:B.3.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A.1,2,3 B.1,,C.2,3,4 D.5,12,13【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对各组数据进行检验即可.【解答】解:A、∵12+22=5≠32=9,∴不是勾股数;B、∵12+()2=3≠()2=3,但和不是正整数,∴不是勾股数;C、∵22+32=13≠42=16,∴不是勾股数;D、∵52+122=169=132=169,∴是勾股数.故选:D.4.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x=3时,y=2,则y=3时,x的值为()A.B.C.2 D.12【分析】设y=kx,把x=3,y=2代入,求出k.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设y=kx,把x=3,y=2代入得:2=3k,解得:k=,y=x,把y=3代入解析式,可得:x=,故选:A.5.已知点A在第四象限,且它到x轴的距离等于2,到y轴的距离等于3,则点A的坐标为()A.(3,﹣2)B.(3,2)C.(2,﹣3)D.(2,3)【分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 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绝对值解答.【解答】解:∵点A在第四象限,点A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3,∴点A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2,∴点A的坐标为(3,﹣2).故选:A.6.关于一次函数y=﹣2x+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象经过点(1,﹣2)B.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C.图象与y轴交于点(0,1)D.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从左到右上升;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函数从左到右下降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当x=1时,y=﹣1.所以图象不过(1,﹣2),故不正确;B、∵图象经过第二、一、四象限,故错误;C、∵x=0时,y=1,∴图象与y轴交于点(0,1),故正确;D、∵k=﹣2,∴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不正确.故选:C.7.如图,在Rt△ABC中,直角边AC=6,BC=8,将△ABC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A.B.C.D.【分析】由翻折易得DB=AD,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D长.【解答】解:由题意得DB=AD;设CD=x,则AD=DB=(8﹣x),∵∠C=90°,∴AD2﹣CD2=AC2(8﹣x)2﹣x2=36,解得x=;即CD=.故选:C.8.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k(1﹣x)的图象为()A.B.C.D.【分析】根据自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k<0,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一次函数y=k(1﹣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一次函数y=k(1﹣x)的一次项系数大于0,常数项小于0,∴一次函数y=k(1﹣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故选:D.二、填空愿: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9.4的立方根是.【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即可得.【解答】解:4的立方根是,故答案为:.10.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a和2a+1,则这个正数是49 .【分析】根据正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两平方根相加等于0求出a值,再求出一个平方根,平方就可以得到这个正数.【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a+2a+1=0,解得:a=﹣4,∴这个正数为(3﹣a)2=72=49,故答案为:49.11.已知某地的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则气温t(℃)与高度h(m)的函数关系式为t=﹣0.006h+20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每升高1m气温下降0.006℃,写出关系式.【解答】解:∵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每升高1m气温下降0.006℃,∴气温t(℃)与高度h(m)的函数关系式为t=﹣0.006h+20,故答案为:t=﹣0.006h+20.12.已知a,b是两个连续整数,且a<﹣1<b,则a b= 8 .【分析】先估算出的范围,再求出a、b值,最后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3<<4,∴2<﹣1<3,∴a=2,b=3,∴a b=23=8,故答案为:8.1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与l2互相平行,且l1的函数关系式为y=x,l2交y轴于点A(0,﹣2),则直线l2的函数关系式为y=x﹣2 .【分析】设l 2的直线方程为y=x+b ,将点A 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b 的值即可.【解答】解:因为l 1的函数关系式为y=x ,且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与l 2互相平行,所以设l 2的直线方程为y=x+b ,把A (0,﹣2)代入,得b=﹣2,所以l 2的直线方程为y=x ﹣2.故答案是:y=x ﹣2.14.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对应﹣,﹣1,点C 是数轴上一点,且AB=BC ,则点C 对应的数为﹣2 .【分析】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求点C 对应的数.【解答】解:∵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对应﹣,﹣1,点C 是数轴上一点,且AB=BC ,∴点C 对应的数为﹣1+[﹣1﹣(﹣)]=﹣2.故答案为:﹣2.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 (a ,b )为△ABC 的边AC 上一点,将△ABC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作关于x 轴的轴对称图形,得到△A′B′C',则点P 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a ﹣2,﹣b ) .【分析】根据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题意点P (a ,b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a ﹣2,b ),(a ﹣2,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a ﹣2,﹣b ),故答案为(a ﹣2,﹣b ).16.如图,正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 和3cm ,高为5cm .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5 cm .【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展开图如图所示:由题意,在Rt△APQ中,PD=10cm,DQ=5cm,∴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PQ===5(cm).故答案为5.三、解答下列各题: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17.计算:17.(16分)计算:(1)﹣﹣;(2);(3)(﹣6+)×(﹣);(4)(﹣)2﹣(+)2【分析】(1)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计算得出答案;(2)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计算得出答案;(3)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计算得出答案;(4)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3﹣5﹣2=﹣4;(2)==﹣1;(3)(﹣6+)×(﹣)=(6﹣6×+)×(﹣)=4×(﹣)=﹣4;(4)(﹣)2﹣(+)2=6+2﹣4﹣(6+2+4)=﹣8.18.(6分)如图,一个长5m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1m至C点.(1)求梯子底端B外移距离BD的长度;(2)猜想CE与BE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求出OC,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D,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AOB和△DO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C=OB,∠ABO=∠DCO,求出∠OCB=∠OBC,求出∠EBC=∠EC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1)解:∵AO⊥OD,AO=4m,AB=5m,∴OB==3m,∵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1m至C点,∴OC=AO﹣AC=3m,∵CD=AB=5m,∴由勾股定理得:OD=4m,∴BD=OD﹣OB=4m﹣3m=1m;(2)解:CE与BE的大小关系是CE=BE,证明:连接CB,由(1)知:AO=DO=4m,AB=CD=5m,∵∠AOB=∠DOC=90°∴在Rt△AOB和Rt△DOC中∴Rt△AOB≌Rt△DOC(HL),∴∠ABO=∠DCO,OC=OB,∴∠OCB=∠OBC,∴∠ABO﹣∠OBC=∠DCO﹣∠OCB,∴∠EBC=∠ECB,∴CE=BE.19.(6分)如图,是小明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宿舍楼的位置是(3,4),艺术楼的位置是(﹣3,1).(1)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分别写出教学楼、体育馆的位置;(3)若学校行政楼的位置是(﹣1,﹣1),在图中标出行政楼的位置.【分析】(1)直接利用宿舍楼的位置是(3,4),艺术楼的位置是(﹣3,1)得出原点的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点的坐标的定义可得.【解答】解:(1)如图所示:(2)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知,教学楼的坐标为(1,0),体育馆的坐标为(﹣4,3);(3)行政楼的位置如图所示.20.(6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下表记录的是汽车在加满油后油箱内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1)小明分析上表中所给的数据发现x,y成一次函数关系,试求出它们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汽车行驶4.2小时后,油箱内余油多少升?【分析】(1)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将(0,100),(1,80)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2)将x=4.2代入(1)中所求的解析式,求出y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x,y成一次函数关系可设y=kx+b,将(0,100),(1,80)代入上式得:,解得:,则它们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20x+100;(2)当x=4.2时,由y=﹣20×4.2+100=16,即汽车行驶4.2小时后,油箱内余油16升.21.(8分)如图,在△ABC中,AB=,AC=,∠B=45°,求△ABC的面积.【分析】作辅助线AD⊥BC构造直角三角形ABD,利用锐角∠B的正弦函数的定义求出AD和BD的长度,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C的长度,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ABC的面积即可.【解答】解:作AD⊥BC,垂足为D,在Rt△ABD中,∠B=45°,∴BD=AD=AB•sin45°=×=,在Rt△ACD中,AD=,AC=,∴CD==2,∴BC=BD+CD=3,∴S△ABC=BC•AD=×3×=.22.(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变换过程中各点坐标分别为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为(16,3),B4的坐标为(32,0).(2)按以上规律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OA n B n,则A n的坐标为(2n,3),B n的坐标为(2n+1,0);(3)△OA n B n的面积为3×2n.【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发现A1、A2、A3各点坐标的关系为横坐标是2n,纵坐标都是3,故可求得A4的坐标;B1、B2、B3各点的坐标的关系为横坐标是2n+1,纵坐标都为0,从而可求得点B4的坐标.(2)根据(1)中发现的规律可以求得A n、B n点的坐标;(3)依据A n、B n点的坐标,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A1(2,3)、A2(4,3)、A3(8,3).∴A4的横坐标为:24=16,纵坐标为:3.故点A4的坐标为:(16,3).又∵B1(4,0)、B2(8,0)、B3(16,0).∴B4的横坐标为:25=32,纵坐标为:0.故点B4的坐标为:(32,0).故答案为:(16,3),(32,0).(2)由A1(2,3)、A2(4,3)、A3(8,3),可以发现它们各点坐标的关系为横坐标是2n,纵坐标都是3.故A n的坐标为:(2n,3).由B1(4,0)、B2(8,0)、B3(16,0),可以发现它们各点坐标的关系为横坐标是2n+1,纵坐标都是0.故B n的坐标为:(2n+1,0);故答案为:(2n,3),(2n+1,0);(3)∵A n的坐标为:(2n,3),B n的坐标为:(2n+1,0),∴△OA n B n的面积为×2n+1×3=3×2n.23.(10分)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后,我们发现一些含有根号的式子可以表示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2=2+2+1=()2+2+1=(+1)2;5+2=2+2+3=()2+2××+()2=(+)2(1)请仿照上面式子的变化过程,把下列各式化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的形式:①4+2;②6+4(2)若a+4=(m+n)2,且a,m,n都是正整数,试求a的值.【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求出即可;(2)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求出m、n的值,再求出a即可.【解答】解:(1)4+2=3+2+1=()2+2×+12=(+1)2;6+4=4+4+2=22+2×2×+()2=(2+)2;(2)∵a+4=(m+n)2,∴a+4=m2+2mn+3n2,∴a=m2+3n2,2mn=4,∴mn=2,∵m,n都是正整数,∴m=2,n=1或m=1,n=2;当m=2,n=1时,a=22+3×12=7;当m=1,n=2时,a=12+3×22=13;即a的值是7或13.24.(12分)甲,乙两辆汽车先后从A地出发到B地,甲车出发1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如图所示的l1和l2表示甲,乙两车相对于出发地的距离y(km)与追赶时间x(h)之间的关系:(1)哪条线表示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与追赶时间x之间的关系?(2)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试分别确定甲,乙两车相对于出发地的距离y(km)与追赶时间x(h)之间的关系式;(4)乙车能在1.5小时内追上甲车吗?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求乙车出发几小时才能追上甲?【分析】(1)通过分析函数图象就可以得出l2表示B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与追赶时间x之间的关系;(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3)根据题意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4)设B车行驶a小时可以追上A车,由追击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求出其解;【解答】解:(1)由函数图象,得l2表示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与追赶时间x之间的关系;(2)甲车的速度为km/h,乙车的速度为km/h;(3)甲车的函数的关系式为:y1=60x+60;乙车的函数关系式为:y2=90x;(4)设乙车行驶a小时可以追上甲车,由题意,得90a=60+60a,解得:a=2.∵1.5<2,∴乙车不能在1.5小时内追上甲车.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行驶了2小时.2019-2020学年八上数学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九上数学开学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九上数学开学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25e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9.png)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九上数学开学达标测试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批阅人A 卷(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4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 ∥DC ,则添加下列结论中的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O=CO B .AC=BD C .AB=CD D .AD ∥BC 2、(4分)如图,矩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OE ⊥AC ,交AD 于点E ,连接CE .若AB =2,BC =4,则CE 的长为()A .2.5B .2.8C .3D .3.53、(4分)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三角形B .圆C .角D .平行四边形4、(4分)当a <0,b <0时,-a +-b 可变形为()A .2B .-2-C .2D .25、(4分)一次函数112y x =-+的图像不经过的象限是:()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4分)如图,四边形的对角线和交于点,则下列不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 .,∥B .∠=∠,∥C .,=D .∠=∠,∠=∠7、(4分)如图,△DEF 是由△ABC 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点O 是位似中心,D ,E ,F 分别是OA ,OB ,OC 的中点,则△DEF 与△ABC 的面积比是()A .1:2B .1:4C .1:5D .1:68、(4分)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 -+=有解,则m 的值可为()A .2B .3C .4D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4分)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310x x -+=的两个根,则1211x x +=______.10、(4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互相垂直平分,若使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图形中不再添加辅助线,写出一个条件即可)11、(4分)如图,▱ABCD 中,∠ABC=60°,E 、F 分别在CD 和BC 的延长线上,AE ∥BD ,EF ⊥BC ,EF=3,则AB 的长是______.12、(4分)在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2s 甲=0.56,2s 乙=0.60,2s 丙=0.45,2s 丁=0.50,则成绩最稳定的是______.13、(4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90°,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BC=6,CD=4,则EF=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14、(12分)如图,在正方形方格纸中,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和点P 都在小方格的格点上,分别按下列要求画格点四边形.(1)在图甲中画一个以AB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使点P 落在AB 的对边上(不包括端点).(2)在图乙中画一个以AB 为对角线的菱形,使点P 落在菱形的内部(不包括边界).15、(8分)△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作△AB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的△A 1B 1C 1;(2)作出将△A 1B 1C 1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的△A 2B 2C 2;(3)请直接写出点B 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6、(8分)先化简,再求值:(2221x x x x -+-+224+2x x x -)÷1x ,其中x=﹣1.17、(10分)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CD 边上,BE DF =,连接CE ,AF .求证:AF CE =.18、(10分)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2,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连接CD ,过E 点作EF ∥D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四边形CDEF 是平行四边形;(2)求四边形CDEF 的周长.B 卷(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9、(4分)已知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上,过点A 作AM ⊥x 轴于点M ,△AMO 的面积为3,则k =_____.20、(4分)要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已知∠A=∠C=120°,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是_____.21、(4分)如图,将Rt △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 △ADE ,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若AC B =60°,则CD 的长为_____.22、(4分)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xy)∙(-3xy 3)2=_____.23、(4分)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__.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24、(8分)某公司计划从两家皮具生产能力相近的制造厂选择一家来承担外销业务,这两家厂生产的皮具款式和材料都符合要求,因此只需要检测皮具质量的克数是否稳定,现从两家提供的样品中各抽取了6件进行检查,超过标准质量部分记为正数,不足部分记为负数,若该皮具的标准质量为500克,测得它们质量如下(单位:g)厂家超过标准质量的部分甲﹣300120乙﹣21﹣1011(1)分别计算甲、乙两厂抽样检测的皮具总质量各是多少克?(2)通过计算,你认为哪一家生产皮具的质量比较稳定?25、(10分)先阅读下面的村料,再分解因式.要把多项式am an bm bn +++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的前两项分成组,并提出a ,把它的后两项分成组,并提出b ,从而得()()am an bm bn a m n b m n +++=+++.这时,由于()()a m n b m n +++中又有公困式()m n +,于是可提公因式()m n +,从而得到()()m n a b ++,因此有am an bm bn +++()()am an bm bn =+++()()a m n b m n =+++()()m n a b =++.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如果把一个多项式各个项分组并提出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利用分组分解法来因式分解.请用上面材料中提供的方法因式分解:()21ab ac bc b -+-()()(a b c b b c =---请你完成分解因式下面的过程)=______()22m mn mx nx -+-;()2223248x y x y y --+.26、(12分)计算:(1.(2)-÷.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B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详解】∵AB ∥CD ,∴∠ABD=∠BDC ,∠BAC=∠ACD ,∵AO=CO ,∴△ABO ≌△CDO ,∴AB=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A 正确,且C 正确;∵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D 正确;由AC=BD 无法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相等,∴B 错误;故选:B.此题考查了添加一个条件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运用解题是关键.2、A 【解析】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C 与AE 的关系,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CE 的长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O CO ∴=,4AD BC ==,2AB CD ==,OE AC ⊥,EC AE ∴=,设AE x =,则4ED AD AE x =-=-,在Rt E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EC DE DC =+,即222(4)2x x =-+,解得 2.5x =,2.5CE AE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解上面关于x 的方程时有时出现错误,而误选其它选项.3、B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逐项判断可得答案.【详解】解:A 、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 、角是轴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4、C 【解析】试题解析:∵a <1,b <1,∴-a >1,-b >1.∴-a +b 2+2)2,)2.故选C .5、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的图像与性质可知:当k>0,b>0时,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当k>0,b<0时,图像过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图像过一二四象限;当k<0,b<0,图像过二三四象限.这个一次函数的k=12 <0与b=1>0,因此不经过第三象限.答案为C考点:一次函数的图像6、D【解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即可.【详解】A、∵AD∥BC,∴∠ADB=∠CBD,在△BOC和△DOA中,∴△BOC≌△DOA(AAS),∴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ABC=∠ADC,AD∥BC,∴∠ADC+∠DCB=180°,∴∠ABC+∠BCD=180°,∴AB∥D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 、由∠ABD=∠ADB ,∠BAO=∠DCO ,无法得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错误,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查了对平行四边形和等腰梯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7、B 【解析】由题意可知△DEF 与△ABC 的位似比为1︰2,∴其面积比是1︰4,故选B .8、A 【解析】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340m =-- ,然后解不等式求出m 的范围后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根据题意得:△()2340m =-- ,解得94m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与△24b ac =-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3【解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再整体代入通分后的式子计算即可.【详解】解:∵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310x x -+=的两个根,∴12123,1x x x x +==,∴12121211331x xx x x x++===.故答案为:3.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AC=BD答案不唯一【解析】由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再添加∠DAB=90°,即可得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详解】解:可添加AC=BD,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DAB=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答案为:AC=BD(答案不唯一).本题是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判别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主要根据正方形的概念,途经有两种:①先说明它是矩形,再说明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说明它是菱形,再说明它有一个角为直角.【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推出AB=CD,AB∥CD,得出平行四边形ABDE,推出DE=DC=AB,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CE长,即可求出AB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CD,即D为CE中点,∵EF⊥BC,∴∠EFC=90°,∵AB∥CD,∴∠DCF=∠ABC=60°,∴∠CEF=30°,∵EF=3,∴,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12、丙【解析】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因为2s 甲=0.56,2s 乙=0.60,2s 丙=0.45,2s 丁=0.50,所以2s 丙<2s 丁<2s 甲<2s 乙,由此可得成绩最稳定的为丙.故答案为:丙.此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解析】连接BD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解答.【详解】解:如图,连接BD ,∵∠C=90°,BC=6,CD=4,∴∵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EF 是△ABD 的中位线,∴EF=12BD=12..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作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14、(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平行四边形,过P 作AB 的平行线,使其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并且使这条边等于AB ,端点在格点上即可.方案不唯一.(2)根据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构造菱形的四条边,且使P 点在菱形的内部即可.方案不唯一.【详解】(1)解:如下图(2)解:如下图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灵活应用两者的性质画符合题意的平行四边形及菱形是解题的关键.15、作图见解析.【解析】分析:(1)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出图象;(2)根据△A 1B 1C 1将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出△A 2B 2C 2;(3)直接写出答案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2B 2C 2即为所求.(3)点B 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4,﹣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熟知图形旋转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5.【解析】括号内先通分进行分式加减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分式除法运算,化简后把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详解】(22x 2x 1x x -+-+22x 4x +2x -)÷1x=()()()()()2x x 1x x 2x 2x x 1x x 2-+-+-+=x 1x 2-+-=2x 3-,当x=-1时,原式=-2-3=-5.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7、见解析【解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DC ∥AB ,DC=AB ,求出CF=AE ,CF ∥AE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DC ∥AB ,DC=AB ,∴CF ∥AE ,∵DF=BE ,∴CF=AE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AF=CE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矩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18、(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CDEF 的周长为.【解析】(1)直接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DE BC ,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2)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C EF =,进而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D Q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12DE BC ∴=,//EF DC ,∴四边形CDEF 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DEFC 是平行四边形,DC EF ∴=,D Q 为AB 的中点,等边ABC ∆的边长是2,1AD BD ∴==,CD AB ⊥,2BC =,DC EF ∴==,∴四边形CDEF 的周长2(12==+.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正确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9、±1.【解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详解】解:因为△AOM 的面积是3,所以|k |=2×3=1.所以k =±1.故答案为:±1.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 =k x 中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正确理解k 的几何意义是关键.20、∠B =∠D =60°【解析】由条件∠A =∠C =120°,再加上条件∠B =∠D =60°,可以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解:添加条件∠B =∠D =60°,∵∠A =∠C =120°,∠B =∠D =60°,∴∠A +∠B =180°,∠C +∠D =180°∴AD ∥CB ,AB ∥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是:∠B=∠D=60°.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1【解析】试题分析:∵直角△ABC中,AC=,∠B=60°,∴AB=tanACABC=∠,BC=sin2ACABC=∠,又∵AD=AB,∠B=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1,∴CD=BC﹣BD=2﹣1=1.故答案是:1.考点:旋转的性质.22、1837x y.【解析】根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分别相乘,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加,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计算即可.【详解】(2xy)•(-3xy3)2=(2×9)•(x•x2)•(y•y6)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3、2【解析】先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进行化简,然后合并即可.【详解】解:原式=4-2=2故答案为:2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掌握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24、(1)甲厂抽样检测的皮具总质量为3000克,乙厂抽样检测的皮具总质量为3000克;(2)乙公司生产皮具的质量比较稳定.【解析】(1)求出记录的质量总和,再加上标准质量即可;(2)以标准质量为基准,根据方差的定义求出两公司的方差,相比即可.【详解】解:(1)甲厂抽样检测的皮具总质量为500×6+(﹣3+0+0+1+2+0)=3000(克),乙厂抽样检测的皮具总质量为500×6+(﹣2+1﹣1+0+1+1)=3000(克);(2)∵x 甲=16×(﹣3+0+0+1+2+0)=0,∴2S 甲=16×[(﹣3﹣0)2+(0﹣0)2×3+(1﹣0)2+(2﹣0)2]≈2.33,∵x 乙=16×(﹣2+1﹣1+0+1+1)=0,∴2S 乙=16×[(﹣2﹣0)2+3×(1﹣0)2+(﹣1﹣0)2+(0﹣0)2]≈1.33,∵2S 乙<2S 甲,∴乙公司生产皮具的质量比较稳定.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25、(1)()()a b b c --;(2)(m+x)(m-n);(3)(y-2)(x 2y-4).如果把一个多项式各个项分组并提出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利用分组分解法来因式分解.依此即可求解.【详解】(1)ab-ac+bc-b 2=a (b-c )-b (b-c )=(a-b )(b-c );故答案为(a-b )(b-c ).(2)m 2-mn+mx-nx =m (m-n )+x (m-n )=(m+x )(m-n );(3)x 2y 2-2x 2y-4y+8=x 2y (y-2)-4(y-2)=(y-2)(x 2y-4).考查了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本题采用两两分组的方式.26、(1)3;(1)-1.【解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化简,得出答案;(1)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计算得出答案.【详解】(1)原式=3=3;(1)原式=(=﹣1.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轮台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物理
![轮台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12b120cc17552706220817.png)
轮台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物理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电梯的顶部挂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在某时刻电梯中相对电梯静止不动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 N,g取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B.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2 m/s2C.此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的重力大小D.此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小于人对电梯的压力2.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放在真空中,间距为d,P点在A、B板间,A板接地,B板的电势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t=0时,在P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当=2T时,电子回到P点。
电子运动过程中未与极板相碰,不计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B.:=1:3C. 在0~2T时间内,当t=T时电子的电势能最小D. 在0~2T 时间内,电子的电势能减小了3.电视机中有一个传感器,能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下列装置中也利用了这种传感器的是A. 电话机的话筒B. 楼道里的声控开关C. 空调中的遥控接收器D. 冰箱中的温控器4. 某马戏团演员做滑杆表演,已知竖直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杆的重力为200 N ,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
从演员在滑杆上端做完动作时开始计时,演员先在杆上静止了0.5 s ,然后沿杆下滑,3.5 s 末刚好滑到杆底端,并且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演员的v –t 图象和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演员的体重为800 NB .演员在最后2 s 内一直处于超重状态C .传感器显示的最小拉力为600 ND .滑杆长4.5 m5. 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 1和I 2,且 I 1>I 2;a 、b 、c 、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 、b 、c 与两导线共面;b 点在两导线之间,b 、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
新疆巴音郭楞州轮台二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新疆巴音郭楞州轮台二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f95d0204a1b0717ed5dd14.png)
2015-2016学年某某巴音郭楞州轮台二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2.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D.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4.石油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灯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A.氧化物B.纯净物C.化合物D.混合物5.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白烟6.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D.雨水是纯净物7.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8.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9.①动植物的呼吸;②食物的腐烂;③酒和醋的酿造;④农家肥料的腐熟.以上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11.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12.在加压条件下,25m3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3.在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目的是( ) A.使产生氧气的量增多B.提高氧气的纯度C.使其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D.使生成的氧气更干燥14.下列操作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①静置②过滤③煮沸④蒸馏.A.只有③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15.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 )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 B.除去原有的臭味C.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D.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1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在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插入盛水的集气瓶口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17.跟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18.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 D.长颈漏斗19.下列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②③都表示阳离子20.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0个B.111个C.161个D.272个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21.填写下列空白(1)3个铁原子__________,(2)2个氧气分子__________,(3)2个氮原子__________,(4)金属汞__________,(5)6个水分子__________.2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4)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5)在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6)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备氧气:__________(7)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__________.23.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Y=__________,X=__________.2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3)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该:__________.25.(1)如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某同学用如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015-2016学年某某巴音郭楞州轮台二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水浇铸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D.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原料原则、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所需仪器、加热时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可选用药匙,故选项说法正确.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可用镊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故选项说法正确.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加热沸腾时容易溅出伤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加热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是实验考查的重点,要理解掌握块状或粉末状固体药品及液体药品取用的过程和注意事项.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的体积分数,只要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可轻松解答.【解答】解: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含量可知空气成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体积分数21% 78% 0.94% 0.03% 0.03%特点相对固定可变成分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需要学生能够记住即可,同时还要了解空气成分的多样性4.石油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灯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A.氧化物B.纯净物C.化合物D.混合物【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石油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D.【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5.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白烟【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6.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D.雨水是纯净物【考点】水资源状况;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分析】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明确硬水是含钙、镁化合物多的水,软水是含钙、镁化合物少的水,可用肥皂水进行区分;了解雨水和蒸馏水的有关知识.【解答】解:A、地球上谁的储量很多,但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故A错误;B、肥皂水加入硬水会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可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故B正确;C、长期饮用蒸馏水,人身缺少微量元素,对健康不利.故C错误;D、雨水中含有水、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合理、节约使用淡水,保护水资源;会区分硬水和软水.7.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考虑.【解答】解: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A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C、点燃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C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时应悬空垂直在容器上方,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8.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分析】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解答】解:A、红磷要足量,故选项正确;B、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C、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应使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9.①动植物的呼吸;②食物的腐烂;③酒和醋的酿造;④农家肥料的腐熟.以上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缓慢氧化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慢慢的氧化过程,没有明显现象,不易被人觉察到.【解答】解: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这些变化都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缓慢氧化的过程.故选D.【点评】缓慢氧化不易被人类觉察到,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A不正确;B、经过食堂附近能闻到饭菜香味是因为分子运动到了我的鼻子中,故B正确;C、由于构成酒精和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混合后的体积将小于总体积,故C正确;D、由于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即构成他们的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所以D也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11.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并根据概念进行分析解题,学以致用.12.在加压条件下,25m3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25m3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间隔较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内容.13.在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目的是( )A.使产生氧气的量增多B.提高氧气的纯度C.使其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D.使生成的氧气更干燥【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此题考虑到二氧化锰在此反应里做催化剂;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纯度、干燥程度无影响.【解答】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增加氧气的质量,故A不正确;B、催化剂能够改变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提高氧气的纯度;故B不正确;C、二氧化锰在此反应里做催化剂,能加快氧气的产生速率,故C正确;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使产生的氧气干燥;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14.下列操作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①静置②过滤③煮沸④蒸馏.A.只有③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从静置、过滤、煮沸和蒸馏净化水的原理中能否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去分析.【解答】解:静置和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通过加热煮沸或者蒸馏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形成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静置、过滤、煮沸和蒸馏净化水的原理中能否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可得出正确的答案.15.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 )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 B.除去原有的臭味C.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D.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以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解答】解:A、经过活性炭净水器的过滤可以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正确.B、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除去原有的臭味,正确.C、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色素和异味有些是可溶性的,可以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正确.D、活性炭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1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在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插入盛水的集气瓶口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再更换仪器;气密性良好,才能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即进行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刚开始冒出的气体为试管内原有的空气;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解答】解: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A正确;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B 正确;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C正确;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17.跟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解答】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18.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 D.长颈漏斗【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分析即可,所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玻璃棒.【解答】解: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老师给的仪器缺少玻璃棒,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起引流的作用.故选B【点评】其实本题很简单,但往往很多同学把此题做错了,或有的同学做对了,但浪费了好长时间.做这类补全实验仪器的题目,关键是同学们的大脑中有整个实验装置图.19.下列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②③都表示阳离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标签图示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B、根据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D、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进行解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调研测试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调研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83d16eff00bed5b9f31dc9.pn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调研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4+a 3=a 7 B .a 4•a 3=a 12C .(a 4)3=a 7D .a 4÷a 3=a2.已知直线a ∥b ,将一块含45o 角的直角三角板(∠C=90o )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5o ,则∠2的度数为( )A .85oB .70oC .80oD .75o3.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无解,且关于y 的分式方程有非正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k 的值之和为( ) A.﹣7B.﹣12C.﹣20D.﹣344.近日,海南省旅游委通报了2019年春节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情况,该省共接待游客5670万人次.数据567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56.710⨯B .65.6710⨯C .656.710⨯D .75.6710⨯ 5.反比例函数y=-3x -1的图象上有P 1(x 1,-2),P 2(x 2,-3)两点,则x 1与x 2的大小关系是( ) A .x 1<x 2B .x 1=x 2C .x 1>x 2D .不确定6.如图,反比例函数y 1=1x与二次函数y 1=ax 2+bx+c 图象相交于A 、B 、C 三个点,则函数y =ax 2+bx ﹣1x+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到很多美丽的图案,下列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8.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90°,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在AC 上,将△CDE 沿DE 折叠,使得点C 恰好落在BA 的延长线上的点F 处,连结AD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AE=EFB.AB=2DEC.△ADF 和△ADE 的面积相等D.△ADE 和△FDE 的面积相等9.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 )A.30°B.25°C.20°D.15°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 2=,N 是AC 上一动点,则DN MN +的最小值为( )A .6B .8C .10D .1211.已知a,b,c ∈R,且c≠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如果a>b,那么a b c c > B .如果ac<bc ,那么a<b C .如果a>b,那么11a b> D .如果ac 2<bc 2,那么a<b12.下列四个点中,有三个点在同一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上,那么不在这个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3,﹣3) B .(1,9)C .(3,3)D .(4,2)二、填空题13.把多项式34x x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14.如图,在5×5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网格中,格点上有A 、B 、C 、D 、E 五个点,如果要求连接两个点之后线段的长度大于3且小于4,则可以连接_____. (写出一个答案即可)15.有一组数据如下:3、7、4、6、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 16.若x=2是关于x 的方程2x+3m ﹣1=0的解,则m 的值等于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轮台县第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范围:第1—4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沈伟元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物质中,属氧化物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硫 C.高锰酸钾 D.氯酸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A.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B.二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C.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D.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B考点:物质的分类,氧化物的定义2.物质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烟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正确。
故选D考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选C.考点:元素周期表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平视读数,正确;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操作要领:试管直立,将胶头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滴加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和没有注意“三靠”,故操作错误; D、NaOH易潮解,需用小烧杯称量,故操作错误;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篝火燃烧;H2O2溶液中加入MnO2 ;铁钉生锈这三个变化中都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考点:物质的变化6.(2011年湖北宜昌,7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目的的是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答案】C【解析】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可以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不符合题意;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属于浪费水资源,故符合题意;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可以节约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使测量的结果不准,故A达不到目的;B.控制变量法是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量,而本题中改变了两个量,故B达不到目的;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短进长出,故C达不到目的;D.通过D中装置可以探究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能达到目的.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点评: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催化剂的效果、氧气的收集并测量体积、燃烧条件等,本考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 8.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答案】C【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属于结论描述,不是现象,故A错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是蓝紫色,故B错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是纯氧中剧烈燃烧,故D错误。
答案为C。
9.氧化铟锡是触摸屏技术重要材料,它由氧化锡和氧化铟熔融而成。
氧化铟(Y2O3)中,铟元素(Y)的化合价为A.0 B.+2 C.+3 D.+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设氧化铟(Y2O3)中,铟元素(Y)的化合价为X,则X×2+(-2)× 3=0,则X=+3.故选C.考点:化合价的计算10.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今年是5月10日到5月16日,市有关部门呼吁广大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水资源的是:A、洗脸、涮牙时不间断地放水B、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D、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洗脸、涮牙时不间断地放水,是浪费水,错误;B、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是浪费水,错误;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是浪费水,错误;D、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是一水多用,属于珍惜水资源,正确。
故选D。
考点:节约用水。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中间为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甲烷空气天然气 B.澄清的石灰水水银精盐C.硫酸铜胆矾铜 D.氯化钙液态氧纯盐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空气属于混合物,A错误;澄清的石灰水属于混合物,B错误;铜为单质,C 错误;选D考点:物质的分类。
12.在H2、OH-、H、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A.OH-B. H2C.H D.H+【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A、OHˉ表示氢氧根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H2表示氢分子,故B符合题意;C、H表示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D、H+表示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13.下列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D.燃烧匙【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故选A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14.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B.20℃,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C.20℃,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D.20℃,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答案】C【解析】A、20℃,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B、20℃,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C、20℃,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反应物间的质量关系符合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时,物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5.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酒精和水对气体溶解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混合后氧气等气体在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有气体析出,A错误;汽油应密封保存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错误;蔗糖水不导电是由于蔗糖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错误;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种类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正确。
故选D。
考点:分子的性质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16.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
【答案】(1)物理变化(2)N2+3H2一定条件2NH3(3)氮、氧【解析】试题分析:步骤①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一定条件2NH3。
步骤④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氮元素和氧元素,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变为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考点:合成氮肥的过程三、填空题(题型注释)17.把形容下面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关键词填出来.(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火焰,放出热量,生成.(3)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答案】⑴发白光⑵蓝紫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⑶火星四射黑色固体【解析】试题分析:(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考点:物质燃烧的现象18.(5分)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
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1)直接构成甲的微粒是。
(2)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3)已知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4)甲和乙合成丙的反应中,甲、乙、丙的微粒个数比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5分)(1)氢分子(2)丙(3)-3 (4)3:1:2 化合反应【解析】(1)甲物质的粒子是由2个H原子构成的氢分子,乙物质的粒子是由两个N 原子构成的氮分子,丙物质的粒子是由一个N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分子,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甲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H原子构成、乙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N原子构成,均为单质的分子;而丙物质的分子由1个N原子、3个H原子,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该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因此,物质丙为化合物;(3)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H3,其中氢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N 的化合价为-3;(4)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N2═2NH3;甲、乙、丙的微粒个数比为3:1:2.19.用化学符号填空:2 个氧原子;5 个硫化氢分子;+2价的钡元素;硝酸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