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巩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考点梳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1)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2)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3)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4)完善科举制。
“三省”是指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核),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②重用酷吏,打击反对派;③大力发展科举考试,创立殿试;④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遗风”郭沫若称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原因: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漕运制度、财政制度、军事制度等进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
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
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6.以大运河、赵州桥等为例,体会中国各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隋朝大运河:①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②大运河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7.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印刷术——①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②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活字印刷比欧洲约早400年。
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火药——①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
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②宋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制成“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②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
指南针发明后很快用于航海领域。
南宋时,它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8.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唐诗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李白诗的特点: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9.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乐舞:《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
(2)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以壁画为主。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壁画以佛教故事为主。
10.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表现:人口突破1亿,推广占城稻,使得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中国被称为“瓷之都”。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政府设立市舶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商业繁荣。
11.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代的社会生活: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子,宋代城市风行的类似足球的运动,称为蹴鞠。
12.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政权并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
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1125年,金灭辽,1126年金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
13.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国家的统一:①成吉思汗铁木真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
②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建立行省制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元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和经济的发展。
14.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
到五代末年的历史,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史实,被清人称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15.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宋词: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婉约派: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元曲代表: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
16. 列举古代绘画、雕塑、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日常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展现了北宋的社会风貌。
线索导引
直击中考
1.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2.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
4.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5.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7.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这件事发生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8.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 .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 .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9.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戚继光抗倭
10.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1.右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 .卫青北击匈奴
B .岳飞抗金
C .文天祥抗元
D .戚继光抗倭
12.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
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4.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
这一变化表明了( )
A .康乾盛世的出现
B .科学技术的突破
C .外贸易的发展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15.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
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1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建立元朝 B.设置行省 C.统一蒙古 D.开凿运河
17.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8.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国制
19.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①造纸术②交子③活字印刷术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高效提能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
(1)依据材料一说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什么新现象?(2分)
材料二下面是我国古代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图
图三图四
(2)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分别说出两项水利工程的名称。
(2分)
材料三宋代南北经济发展概况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分)
主题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直击中考
1-5 C C B B C 6-10 C B B B C 11-15 B C C D B 16-20 C C C D C
高效提能
(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2分)
(2)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
(2分)
(3)A:交子;B:市舶司;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分)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重视水利的兴修;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任意两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