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白事民俗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白事民俗作文
谚语有云“生在苏杭二州,葬在福建泉州”。
而晋江乃泉州首邑,郡治即设晋江县中,由此可以窥知古代晋江丧葬仪俗是可以让“亡灵倍感幸福”的。
自早年民间人们对于丧葬就有一套不成文的规例,从古至今这样逐渐延续下来了。
我曾问过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才得以知道这当中的环节是多么繁杂。
垂危之际的年老病重之人要将其移至大厅侧由四块木板搭成的铺上,俗称“正寝”,病人气绝之后即“寿终正寝”。
由孝男上街买回陶盆并不断焚烧库钱于钵中,边烧边叫“给你买路走,给你买路走……”。
此时还在尸旁点油灯和白烛,俗称“棺头灯火”;在露天用煮熟的鸭蛋置于白米饭之上,并放置于棺头,称“棺头饭”,即“送终饭”;给者换“寿衣”。
丧家然后请择日师开列“开斗书”,同时派人分头报丧,俗称“报”。
入殓之前,孝男孝女身穿孝服,取新水桶到附近水井汲水,以沐尸体,俗称“小殓”。
此时请来装扮者及负责入殓的“雕虎”者,将装扮好的者扶坐在厅中的交椅上,前面摆小几或长椅,上摆五色果点或十二碗菜肴,俗称“辞生”。
诸礼俗以毕,即准备入殓,俗称“大殓”。
大殓之后要做两件事,一是择吉安葬,二是停柩在堂,出殡落土安葬以后还有“小祥”“大祥”与“做忌”。
三周年后还要拾骸重葬,即请先生卜得丁、财、贵好地,择吉日隆重重葬,修筑庞大的“龟坟”,此时方能脱去孝服换吉服,称为除服,这三年称为守孝。
由此可以看出,俗谚“葬在福建泉州”就不足为奇了。
直至今日我们所见的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我也曾参与过,懵懵懂懂的我不由产生了怀疑:烦琐的仪俗背后,是对亡灵的追思,还是借此对亡灵至诚至孝的最好表达?或是祈祷亡灵真的会升入天堂?陆游诗曰“家祭无忘告乃翁”,果真亡灵会“泉下有知”吗?然而,我并不相信,我认为这烦琐的习俗是存在着很大弊端的。
首先,对亡灵的
追思本无可厚非,采取一定的仪式如“沐尸换寿衣入殓”以表示对亡灵的尊重是有必要的。
但是,借此表达孝男孝女的至诚至孝,我是不赞同的,而且还有封建迷信之嫌疑。
当父母健在,就应该好好孝顺,千万不要等到“树静而风不止,子养而亲不待”时,徒留遗憾。
只要生前尽孝了,那么亡后一切丧事就可以从简。
我们要摆脱旧观念的,选择科学与文明,远离迷信,一革到底,采取全新的现代丧礼做法。
在社会生活中,共和国人丧事从简为众树立了榜样。
电视上简单、肃穆的追悼会场面成了最生动形象的移风易俗的教材。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闽南这种烦琐的丧葬仪俗进行改革,革除当中的陋俗,树立“生前尽孝,后从简”的意识,用健康、科学、文明的丧葬观,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