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堂实录)
苏教版2020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做事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爱因斯坦画像【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猜题导入1、板书课题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
(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四、再读理序1、分节指读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的先后顺序)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五、作业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一、揭示探究主题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实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2.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特点。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体会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对人、事的不同看法。
【课前准备】1.课前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充分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及醉心于科学研究的事例。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
齐读课题。
一、测师:首先,我们来检测一下昨天的学习情况。
(师听写词语:蓬乱穿戴纳闷冷不丁手把手衣衫不整一塌糊涂)(师课件出示词语,校对、订正、齐读。
)师:能把这些词语填进合适的题空里,使下面这段话读起来通顺吗?(师出示:忙于思考的爱因斯坦常常头发()、();办公室里也总是乱得(),让人直()。
()被小女孩撞上后,得到了小女孩()地指导,()要领掌握了,办公室也会整理了,还和小女孩成为了好朋友。
(师指名填空,生齐读这段话。
)师:看来,昨天学得不错,词语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记得也很清楚。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在小女孩眼里,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进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吧!二、导1.精读第1~3自然段,关注第一次相遇中的外貌描写。
师:1940年的一天下午,小女孩在街上遇到一位像是从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老人。
她将这次偶遇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师课件出示: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2019年春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每次相见?课件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
(三)读熟课文,巩固练习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四)布置作业1.进行描红,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完成课后第三题。
第二教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请学生说说,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人什么样的人?(伟大),还有不同意见吗?(平凡、普通)板书(伟大?爱因斯坦普通?)那么,到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二)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或者普通,还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学生自学课文,准备交流。
(三)我们先来讨论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同学,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1.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他是爱因斯坦!”请学生说说你是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当今世界上,最伟大,他是爱因斯坦!兴奋)请学生练习朗读,体会父亲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和说话时的兴奋。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你知道爱因斯坦取得了哪些成就?2.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请学生说说你从中看到了爱因斯坦具有怎样的品格?(文明)再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明明是小姑娘撞了他,他还要向她说对不起?为什么说“是我不小心” ?他是怎能走路的?他平时也是这么走路的吗?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他这样走路,以前可能被谁撞到过?或者他撞到过什么?这样相撞以后,他都会怎样说?那么,你从这样一边走路一边在思考着什么,还看出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想出来,那么追问:他到底在思考着什么呢?)(思考科学问题),他走路时还在思考,那么平时呢?(吃饭时在……喝茶时在……躺在床上时……乘在车上时……)怪不得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再加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案本课是苏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1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讨论、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宏大的品行,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课文情节简洁,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布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
细读此文,既可以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大科学家的一般之处,又可以真实体会到爱因斯坦为了潜心讨论科学事业而不拘小节的宏大一面。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虚心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得意。
教材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喜爱科学事业、虚心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预习学案一、辨音小能手蓬乱纳闷踱步蓄着温顺穿戴衣衫不整一塌糊涂二、辨音再组词。
埋( ) 逢( ) 裹( )理( ) 蓬( ) 衷( )三、我理解我欢乐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其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导学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因斯坦是举世著名的物理学家,1921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比为“世纪伟人”。
可就是这么一位宏大的物理学家却和一个一般的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接下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二、沟通预习学案1.小组沟通: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沟通展现。
三、小组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你?四、小组沟通汇报生一: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小组读懂了爱因斯坦是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讨论的人。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 教学实录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不同人的眼中认识不同的爱因斯坦,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导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人的眼中认识不同的爱因斯坦,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十八课,大家齐读课题一.复习旧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中去认识不同的人对爱因斯坦有什么不同的评价?二感受不同人眼中的爱因斯坦1。
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在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交往过程中,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在小女孩眼中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智慧的眼睛在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并划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1)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请生初读这句话B: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的?C,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信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师适当描述)师:这段话中还有哪句也写得很好,也是写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深刻印象的,你能找到吗?课件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师:你能说说读这句话时应该要注意哪些词?生:衣服又肥又长,裹,趿拉等师:你能把这些字词读好吗?生个别读注意指导读好:又肥又长,趿拉等词师:爱因斯坦这样的外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吗?生: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破破烂烂,邋遢俗气,衣衫褴褛等师:难怪小女孩会想:“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堂实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堂实录师:今天老师跟大家学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课前大家读过课文了,读了几遍,用手指告诉我。
师:能课前预习课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课前也预习了课文,找了爱因斯坦的材料,看一看,谁来读一读。
师出示资料,男生读一段,女生读一段,全班一起读一段。
师:在世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板书:伟大。
师:可一位12岁的小姑娘可不这么认为,他眼中的爱因斯坦是这样的。
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师:快速地把这几句话读一读,把声音放出来。
师:谁情愿为我们读一读。
每个人一次时机,你把你选的那段读好它。
生读。
师:好极了,四句话大家都读出来了。
这里藏着本课的两个生字。
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生:上中下结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公开课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设计师:在写上中下结构的时候,每一局部都写得扁一些,紧凑一些。
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第—个生字。
师范写“蓄〞,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玄武湖的玄字,底下一个田。
剩下的字可以写好吗?翻开在田字格里描一遍。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咱们来做个小小的游戏,一块儿用一个接读的游戏,把这四句话再读一读。
老师先开始,碰到一个标点符号,咱们就换人。
师生一起读四句话。
师:咱们读了这四句话后,你觉得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生:在小女孩眼中,爱因斯坦是个邋遢的人。
生:在小女孩眼里,爱因斯坦是个不喜欢穿好衣服,衣衫不整的人。
师:还有个词特别能形容他。
生:一塌糊涂。
师:这样一个衣衫不整的人,东西放得乱七八糟,怎么能是一个——生:伟大的人。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爱因斯坦和小女孩_苏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一:审题导入出示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师:看着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生:爱因斯坦是是一位物理学家生:爱因斯坦曾经获得过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生:这篇课文是写人的,主要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这个小女孩是谁?生:一个大科学家和一个小女孩之间怎么会相处到一起去的?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怎么认识的?又是怎么交往的?片段二:抓住“相遇”,理清文脉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相遇”?分别是怎么“相遇”的?生:写了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写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次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次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你读得真仔细,还有谁有别的发现?)生:他们的三次“相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那后来呢?生:从爱因斯坦邀请小女孩去家里做客以后,他们就变得越来越熟悉了,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从哪里看出来?)生:从此以后,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生: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小女孩成了爱因斯坦家里的常客了生: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了(那个词语写出了他们交往很密切?)生:每天……都……坐坐师:按照他们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给文章分成四部分可以吗?生:可以片段三: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师:对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处”四部分,你最喜欢哪部分,就多读一读,用“——”画出描写爱因斯坦、用“~~”画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爱因斯坦、小女孩各是怎样的人?生:我最喜欢“相撞”这个部分,我从“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这句话中体会到爱因斯坦不喜欢打扮自己(那个词语更能说明?)生:“蓬乱”,这个词语说明他头发很乱,也没有梳理。
4下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课时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唤起期待师:同学们,提到爱因斯坦,我想你们一定不陌生吧。
你对他了解多少?生1: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在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的贡献。
生2: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
生3: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看来大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看来爱因斯坦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位伟大的人物?生1;学富五车生2;满腹经纶生3;著作等身生4:家喻户晓师: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上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平凡的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故事。
(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从图片入手,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人物的的形象,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看到的人物形象就会与自己凭空想象的要更具有说服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⒈初读课文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以及长句的停顿。
(听课文录音)课前布置了大家预习,现在,我们来秀一秀预习成果。
(出示字词)师:听了刚才录音的提示,如果再加上你认真的预习,我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倒你。
通过你的预习,你觉得这些词的读音要注意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生1:蓄,储蓄,积蓄;褐色,褐,有很多形近字,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师:讲得很细致。
生2:撮(cuō)。
(众生表示反对)应该是zūǒ。
师:看来,有不同意见,有没有cuō的读音呢?生3:有的,这个字有两个读音,读cuō。
比如撮合,这里读zūǒ。
师:你怎么知道的,课文后的注音是zūǒ呀。
生3:我记得有撮合这个词,后来我查了词典,发现有两个读音。
师:看来,你非常善于学习。
了不起!接着进行。
生4:蓬乱的“蓬”是后鼻音,趿拉的“趿”不能读成“吸”。
师:说得很好,我们一齐读这个词。
生齐读:趿拉。
生4:裹gūǒ,包裹,裹起来;纳闷,纳是鼻音闷是第四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明白得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小孩、乐于和小孩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明白得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小孩、乐于和小孩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爱因斯坦是世界闻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庞大奉献。
他的物质粒子能够转变为庞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dan、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他为"最伟大的人"板书:"最伟大的人"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没有从科学成就的这一方面来介绍爱因斯坦,而是写了他与一个小小姐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将从他与小小姐的交往之中来感受爱因斯坦人性的伟大。
二、理清课文脉络1、文中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小姐哪几次交往?依照学生的回答归纳小标题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2、过渡:课文详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小姐的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如何样的故事呢?三、自学要求出示:快速地通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细细地读一读。
摸索:这次相遇小小姐对爱因斯坦有如何样的印象?你从中又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如何样的人?同桌能够互相讨论。
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一)相撞1、能够哪这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嘿!那个人简直确实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小女孩这么想。
联系上文来明白得这句话:老人蓄着一撮(zu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导书写“裹”“鬼”。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4.读悟课文第一部分,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传神特点并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导书写“裹”“鬼”。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全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
(读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读书要自然,要读出节奏)2.说说你了解的爱因斯坦。
3.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
2.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三、检读理文(一)检读。
读得真投入!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会读!第一组:(出示:蓄着一撮胡子裹在趿拉着鞋子)1.(出示:撮)这个字我们见过,记得吗?(出示:桂花雨句子)同一个字在这两处出现意思相同吗?(出示:两种解释)这个字有两个读音,看看注释,说说你的发现。
读!齐读!多音字我们根据他的意思可以选择合适的读音!2.请你再读读!教学生字:了不起!这个生字你读得很好听!(出示:蓄)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出示甲骨文)古人把这些生活的必需品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谁能用蓄组个词?(是把什么留下来?)文中是把什么留了下来?3.齐读一组词,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是形容爱因斯坦的容貌和穿着的,都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1-3小节。
2.交流:预设(不会穿衣、乱糟糟、不拘小节、邋遢),根据学生预设引导读书:从哪读出?◆容貌描写:“老人蓄着……蓬乱的灰白头发。
”(出示)A.“蓬乱的灰白头发”:生谈感受。
有多乱呢?给你们看看,像什么?指导读。
(预设指导:你把蓬乱的头发这个词读出了画面感。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爱因斯坦和小女孩_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爱因斯坦和小女孩_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一:审题导入出示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师:看着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生:爱因斯坦是是一位物理学家生:爱因斯坦曾经获得过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生:这篇课文是写人的,主要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这个小女孩是谁?生:一个大科学家和一个小女孩之间怎么会相处到一起去的?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怎么认识的?又是怎么交往的?片段二:抓住“相遇”,理清文脉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相遇”?分别是怎么“相遇”的?生:写了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写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次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次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你读得真仔细,还有谁有别的发现?)生:他们的三次“相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那后来呢?生:我从“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中体会到爱因斯坦明明是别人撞了他,他还向撞人的人道歉,他很宽容。
生:我从“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到爱因斯坦平时穿衣服很随便,随便穿一件衣服就行了。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是没时间用在穿着打扮上(为什么?他的时间都用在什么上了?)生:他的时间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了,因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这什么。
”(你真会思考,还学会了前后联系来学习课文,真不简单!在“相撞“这部分,这位小女孩呢,文中是怎么写的?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生:我从“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体会到这个小女孩很天真、很活泼。
(你看,迎面来的人都没注意到,要是一辆车呢?不就危险了吗?你们走路的时候可要小心呀!)生:如果她不是因为边走边玩,不就撞不上这位大科学家了吗?不就不会有这个故事了吗?(是呀,看来,还是顽皮些好了?)生:我从“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通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师:苏东坡在一千年前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千年后的我们也在猜测一个有趣的问题:“谁的光芒在过去的一千年最辉煌炫目?”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也曾多次被问道:“能告诉我最值得尊敬的科学家是谁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他的回答是——“爱因斯坦!”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爱因斯坦的小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注意“斯”的写法。
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你都预习了什么内容?生:生字,组词,概括课文内容,查找资料等。
师:好。
你们预习的很有条理。
从字到词到句到主要内容。
我们先从字开始。
我把课后绿色通道和生字表中的字放在一起进行了一个归类。
(出示ppt)噢嘛呵啥蓄裹耸鞋趿踱鬼师:同位互相读一读生字,先读字音后组词。
生:同位互读。
生:他们都有口字旁师:他们不好组词,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些字所在的句子,这几个字在句子中表现了什么样的语气呢?Ppt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生1:(指名读)“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师:这句话中的“噢”什么意思?生:表示“同意,知道了”师:谁再来读读,读出这样的感觉?生:读师:Secord句谁来读?生2:“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师:这是什么语气?生:小女孩听到爱因斯坦的回答后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肯定自己的语气。
师:好,就请女生们一起读一读吧。
生:(女生读)“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师:第三句——生3:(指名读)“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师:这句话表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心情呢?生:高兴。
师:爱因斯坦为什么高兴?生:他愿意向小女孩学习整理东西。
教学实录片段欣赏《爱因斯坦和小女孩》_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片段欣赏《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今天我带领学生上完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
课上下来,感觉很有条理。
(片段)师:板书课题“爱因斯坦”,让同学们说一说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生:他是著名的科学家;
生:他是一位犹太人,一心热爱自己的科学事业……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用红粉笔写上了(伟大)。
再接着板书“和小女孩”,再让学生说一说,通过预习你认为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普通)。
师:这么一个12岁的普通小女孩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三次不同的时间,让学生简要陈述三件事的内容。
师:是什么使一个普通的12岁的小女孩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走得这么近?
生:是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让他们走近了。
生:是小女孩的率真让他们走近了。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让我们走近课本一起去感受一下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与小姑娘的率真吧。
(反思):通过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和对课题的理解和猜测。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总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层层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课片段(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 :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感觉“爱因斯坦是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 ,举手的同学寥寥可数。
片晌 ,教师笑着说 : “你们能够频频读课文 ,联系课外阅读 ,生活体验等来思虑。
”先请同学们分红小组议论一下,请注意要说出原因。
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师里立时“活”起来,学生开始自主研究,合作议论,僵局无影无踪。
教师巡视,认识学情。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纷繁举手 ):我来 !我来 !生:我以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由于爱因斯坦是一个有名的科学家,在当时来讲,全国甚至全球的人都知道他,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应当是至高无上,遥不行及的。
你看此刻有些明星见人老是一副骄横,咄咄逼人的样子,据人于千里以外。
但是课文中讲了他与小女孩第一次相撞又相遇后就主动等候小女孩。
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向小女孩讨教穿着要领、整理房间这些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有着小女孩同样的童心。
(大多半同学纷繁点头,表示赞成。
)生:特别是他说的“我是爱因斯坦,但其实不伟大”这句话,更说了然他仍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
他的谦逊让我感觉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能联合课文内容来表示自己的看法。
生:我也以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由于课前我收集了他的一些资料,知道,了他是一个有名的物理学家,他的一世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理论,特别是他的“相对论”比牛顿物理学还要先进呢!1921 年他还获取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以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莫非这不可以说明他是最为大的人吗?师:收集资料我们累积知识的门路之一。
用收集到的资料来说明这一问题,令人更为服气。
你真了不起! 经过方才的议论,我们理解了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个别学生举手,欲起立的样子)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以为爱因斯坦其实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师:你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好样的!你能讲出自己得力有吗?生:他平时出门漫步,居然也不给自己梳梳头,好好妆扮一下,“衣衫不整”的样子倒有点像我们此刻常常看到的漂泊汉,这与他那个大科学家身份也太不相当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讲故事:有一位大科学家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
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
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
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引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
他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
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刚才老师课前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就是爱因斯坦。
(板书名字)2、你了解爱因斯坦吗,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
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3、可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却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1课。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过渡:是啊,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与一个小女孩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棒起书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交往?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蓄裹衣衫不整一撮趿拉一塌糊涂蓬乱拖鞋纳闷师:老师已经把课文中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词语都写在了黑板上,你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第一关,谁来读呢?(2)指名读,正音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学生齐读名言)师: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生: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
(板书:爱因斯坦)师: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生: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1955年4月18日于美国普林斯顿逝世。
生: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生: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生: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齐读课题)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生:我想了解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生: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生:从他俩发生的故事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师在课题处适时打上大小不同的?)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由“揭示成功秘诀”的“名言”引出“名人”——爱因斯坦,让学生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步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你问他问大家问的热烈氛围中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意在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着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师: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生:刚才某某同学把“趿拉”读成了“汲拉”。
生:我觉得刚才几位同学读得比较流利,而且声音响亮。
……师: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学生针对课题疑问交流初读感受,擦去相应的?)生:我了解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偶然相遇的。
生: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遇到相处,并成为好朋友。
生:我知道他们之间最初有过三次交往。
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生交流三次交往的起止)[“初读”阶段留足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扎扎实实抓好“初读”,完完全全让学生“自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课堂上呈现了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态,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师: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生:第一段是说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段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段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师:你读得很仔细。
谁还有别的发现?生:这四句话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师:你很会动脑筋。
还有不同的体会吗?生:第一次是小女孩无意撞上爱因斯坦的;第二次是小女孩主动向他问好的;第三次是爱因斯坦专门邀请小女孩去作客的;第四次说小女孩每次都要到爱因斯坦工作室坐坐。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师: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生: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
师: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生:从“每天……都……坐坐”,可以看出小女孩已经成了爱因斯坦的常客。
生: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生:他们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师: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呀?生:我看到小女孩在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
生:我看到小女孩在教爱因斯坦如何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生:我看到的是爱因斯坦在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
……[教师用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对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用“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吗?”启发学生想象,间接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 师: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师来回巡视)师: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交往: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他有着宽容、坦荡的胸怀。
师:那就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吧!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交往: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教诲”,穿戴得整整齐齐,还在“请”小女孩作客,多么平易近人啊!我想读读这一部分。
(指导生有感情地读第三次交往的有关句子。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二次交往。
我最想读的是“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一句。
(该生有感情地读这句)(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师: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回答很满意。
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引导生齐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师: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生: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师:对此爱因斯坦感到(生说: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
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生: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衣着整洁的。
生:伟人应是知识渊博的。
生:在小女孩的眼中,伟人应该完美无缺。
生:……师: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你能用个词来形容他吗?生:衣衫不整。
师: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生: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出示句子: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师: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师: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生:他会对付的是物理难题。
生:他会对付的是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师:他是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生: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出示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什么、怎么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
]师:能说说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吗?生: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生: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生:我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生:……师: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次交往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
]师:下面就请大家同桌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同桌分角色读)师: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