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新控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更新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所有产品的所有作业场所的所有作业活动过程(含相关方)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更新的全过程。
3.术语和定义
3.1.1.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1.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1.3.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1.4.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3.1.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情况。
3.1.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1.7.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1.8.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1.9.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1.10.职业健康安全: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和承包方员工)、访问者或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4.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确认公司受关注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批准重大风险及其控制计划。
4.2 综管部负责组织辨识评价小组进行危险源及环境因素归类、汇总和评价,确定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将其提交总经理审批。
4.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并将结果汇总报综管部。
5. 作业流程图:(附件一)
6.程序
6.1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
6.1.1根据公司的需要,综管部负责组建辨识评价小组,由总经理批准。
6.1.2辨识评价小组进行危险源辨识及环境因素识别工作。
6.1.3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流程划分作业活动,并对每个作业活动和作业活动场所内的设施分别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工作,应对进入其作业活动场所分包方、外协方、供应商和外来作业人员的活动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工作,把辨识结果填入《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污染物及噪音)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结果一览表》和《(能源及资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结果一览表》。
6.1.3.1作业活动划分
6.1.3.1.1 作业活动应包括公司各部门作业的所有活动及场所,通常按以下方式划分:
—各部门办公室;
—车间生产过程及场所;
—辅助生产活动及场所,如汽车运输等;
—后勤生活及场所。
6.1.3.2 危险源辨识和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采用询问和交流;
—现场观察;
—查阅相关记录;
—获取外部信息;
—工作任务分析;
—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等。
6.1.3.3 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的分类:
6.1.3.3.1 危险源辨识的分类:
⑴按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时,可将危害辨识分为七种类型:
—机械能伤害;
—电能伤害;
—热能伤害;
—化学能伤害;
—放射能伤害;
—生物因素伤害;
—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伤害。
⑵按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后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源分为十六大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超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
—火药爆炸;
—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它伤害等。
6.1.3.3.2 环境因素按以下七种因素识别:
—大气排放;
—水体污染;
—噪音污染;
—废物管理;
—放射性辐射、热辐射、热污染;
—土地污染;
—植被和自然生态的破坏。
6.1.3.4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收集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收集应覆盖全公司作业活动,危险源及环境因素通常存在于这些作业活动的“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6.1.3.4.1 三种时态:
⑴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源或环境因素。
⑵ 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下的危险源或环境因素。
⑶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源或环境因素。
6.1.3.4.2 三种状态:
⑴ 正常状态:指正常的作业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作业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器具能正常工作等。
⑵异常状态:非正常的作业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在恶劣天气下施工以及非常规作业等。
⑶紧急状态:指不能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的重大危险。
6.2 受关注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6.2.1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6.2.1.1 危险源评价方法和受关注危险源的判定
对受关注危险源的确认采用半定量法和定性法相结合进行评价,对所有危险源先通过定性法进行判定,其余的采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价后确认。
(1) 定性评价法
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可判定为受关注危险源:
①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②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③ 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④ 直接观察到导致事故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2) 半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简称LEC法)。
LEC法是采用与系统危险性(D)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D = L×E×C
式中: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 ―危险性。
三个主要因素依据下表确定:
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属于显著危险、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D≥70),判定为受关注危险源。
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认采用直接判定法和多因素评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对所有环境因素先通过直接定性判断法进行判定,其余的采用多因素评分法进行评价后确认。
⑴直接定性判断法
以下情况的环境行为,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①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
②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环境因素;
③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
④政府或法律有明文规定,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
—未加合理处置的危险废弃物;
—有利用价值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未进行必要的分类,处于不合理混放状态的固体废弃物;
—与有毒、有害化学品相关的环境因素;
—有较大使用节约潜能的能源消耗。
⑤ 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危险品泄漏事故、环境设施故障或人为事故时造成严重环境影响或超标排放,有较大环境影响的自然灾害;
⑥ 近三年内曾引起污染事故的环境因素。
⑵多因素评价法:
①对污染物及噪声的评价:M1=a+b+c+d+e
需考虑的因素有:
a —造成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
b —造成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发生的频率;
d —法律、法规符合情况;
e —环境影响的社区关注度;
当a或b或d=5时,或M1≥15时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对能源资源的评价:M2=f+g
需考虑的因素有:
f —人均万元产值年消耗量;
g —可节约程度。
当f=5或g=5时,或M2>7时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充和整理。
辨识评价小组依据危害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对各部门辨识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填入《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能源及资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结果一览表》和《(污染物及噪音)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结果一览表》。
6.2.3 辨识评价小组对评价结果确认后,填写《受关注危险源及控制计划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计划清单》。
6.2.4 评价出的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报总经理批准。
6.2.5 综管部负责把评价结果传递给相关部门,作为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运行程序的依据。
6.2.6 综管部负责监督、协调各部门对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6.3 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跟踪、验证、监测
综管部负责对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跟踪,每季度向总经理汇报有关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表现,必要时,可委托当地环保部门监测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4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更新
6.4.1 一般情况下,公司每年应进行一次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计划的确定;
6.4.2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新的或更改受关注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计划,以保证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和及时性:
6.4.2.1生产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6.4.2.2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6.4.2.3科学技术的进步;
6.4.2.4 法律、法规的更新或变化;
6.4.2.5 公司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6.5 文件的管理
该活动所涉及到的有关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办理。
6.6 记录的保管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具体执行《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7. 相关文件
7.1《文件控制程序》
7.2《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评审控制程序》
7.3《记录控制程序》
8. 执行记录
8.1《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8.2《(能源及资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结果一览表》
8.3《(污染物及噪音)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结果一览表》
8.4《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8.5《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附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