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小老鼠与啤酒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艺术:小老鼠与啤酒桶
设计意图:音乐观赏是借助旋律以诠释意境的一种艺术方式,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爱听欢快的节奏、动感的乐曲,《小老鼠与啤酒桶》这首曲子旋律富有动感,节奏欢快、活泼,具有故事性和情境性,考虑到嬉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以课件为载体,以故事的形式把音乐角色化、嬉戏化,旨在引导幼儿在嬉戏情节的角色表演中观赏、感受乐曲的性质、心情,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制造的欢乐。
活动目标(一)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初步感知乐曲的不同性质。
(二)大胆想象,尝试用语言、动作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感受与同伴共同嬉戏的欢乐。
活动预备(一)学问:已了解地窖和啤酒桶的特征。
(二)物质: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一、老师叙述故事设疑导入。
“在一个黑暗的地窖里,有一大排圆滚滚的啤酒桶,它们没有脑袋,没有胳膊,没有腿,更没有友爱的伴侣,特别特别的孤独。
有一天,地窖里来了群很可爱的小老鼠,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 (反思:音乐观赏中,故事是否应事先供应给幼儿?用了就可能限制想象,不用又会天马行空,那该怎么用?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很简单将仿照学习与制造学习混淆了。
制造应当是以仿照为基础,必需积累生活与音乐的阅历。
老师从故事引入,这就是对幼儿生活阅历的支持。
)二、幼儿完整观赏乐曲,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1、完整观赏:争论: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是什么感觉?你似乎观察了什么?幼1:我觉得很温顺。
幼2:很美丽。
幼3:有时很欢乐,有时很宁静。
幼4:我似乎观察晚上有小老鼠从地洞里钻出来跳舞。
幼5:我观察了啤酒桶和小老鼠一起做嬉戏,他们成为好伴侣。
2、再次观赏:这首曲子有几段?他们一样吗?幼1:不一样。
有的很活泼,有的很宁静。
幼2:有的音乐很快,有的音乐有点慢。
幼3:有重重的音乐,有时候又很轻柔。
(反思:在倾听音乐时,老师先实行两次纯音乐的观赏。
而这两次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老师进行情景的支持,给孩子一个故事的框让他去想象故事如何进展,这就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次倾听,是问题的支持,分析乐曲的段落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是由于不同的故事情节形成的不同的乐曲性质。
)3、结合课件完整观赏,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故事情节。
说说地窖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反思:课件的播放将音乐与动画相结合,对孩子的进展而言视听结合关心幼儿建立起理解的通道,为幼儿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三、分段观赏,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性质。
1、观赏第一段《催眠曲》,感受轻松、缓慢、安静的夜晚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干什么?为什么?幼1:很想睡觉。
幼2:由于音乐听起来很慢,有点宁静,想闭上眼睛休息。
2、观赏其次段《小老鼠的跳舞》,感受活泼轻快的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你感觉怎么样?猜猜是谁在做什么呢?幼1:小老鼠在跳舞。
幼2:小老鼠跳动特别欢乐,而且很敏捷。
师:小老鼠跳得这么欢乐是为了谁呢?幼1:是想让啤酒桶快乐起来。
幼2:想和啤酒桶交伴侣,让他们不会孤独。
师:可是啤酒桶也想和小老鼠一起跳舞做嬉戏,怎么办呢?(反思:第一段和其次段音乐的对比是比较剧烈的,孩子很简单感受这两段音乐性质的不同,即慢与快,宁静与轻快,因此老师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情感上,旨在挖掘音乐形象。
)3、观赏第三段《小仙女施魔法》,感受乐曲从停顿到流畅的变化。
1)通过反复倾听,启发幼儿进行对比。
提问:小仙女来帮忙了,那她施魔法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啤酒桶发生了变化的音乐与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幼1:感觉很重,也很慢。
幼2:有点卡。
幼3:前面是停顿的。
幼4:啤酒桶变化的音乐很快,听起来很连贯,像水流过一样。
师:音乐这么快这么连贯那你觉得它会怎么变?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2)引导幼儿表现啤酒桶变化的音乐形象。
3)师幼扮演角色跟随音乐共同进行变魔法的嬉戏。
(反思:这个环节是观赏的重点之一。
老师具体地引导孩子进行了强弱、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想象,让孩子将音乐的理解物化到肢体动作和奇异的嬉戏中。
这样,抽象的音乐就有了直感到渠道。
)4、观赏第四段《集体舞》,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节奏。
1)提问:你觉得小老鼠和啤酒桶跳舞有什么不同?幼1:小老鼠
很灵活,啤酒桶很笨重。
幼2:小老鼠跳的很活泼,啤酒桶有点慢。
2)鼓舞幼儿扮演啤酒桶和小老鼠结伴创编舞蹈,(进一步感受轻松、笨重的角色特征)。
(反思:这个环节中,让孩子带着音乐仆人翁的情感去体验,在这样的互动中体验音乐形象的情感,做到“情境交融”。
)5、观赏第五段《啤酒桶失去魔法》,感受乐句从流畅到停顿的变化。
1)争论:“这段音乐和刚才施魔法的音乐什么地方不一样?” 为什么?幼1:这个音乐前面是快的,后面是很停顿的。
幼2:听起来速度比较慢。
幼3:有点像机器人在变身。
幼4:天亮了,小仙女要把魔法收回去了,啤酒桶有点舍不得,它的动作有点慢,有点笨重。
2)鼓舞幼儿跟着音乐学习啤酒桶变回去的动作。
进一步感受变化的节奏。
(反思:这段同样是重点之一。
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停顿和节奏,并与第三段做对比,感受上行下行音乐中速度,力度变化的不同。
)6、观赏第六段《告辞曲》,感受乐曲的缓慢和沉重。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幼1:很慢。
幼2:听起来很沉重的感觉。
幼3:小老鼠舍不得离开大家呢。
(反思:最终一段音乐分析的重点在于其蕴含的情感。
老师奇妙地把关注点再次从音乐拉回到故事,并引发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四、结合课件完整观赏,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和人文关怀的情感。
提问:你喜爱这个音乐故事吗?为什么?幼1:我很喜爱这个故事,由于很悦耳。
幼2:很感动。
幼3:我喜爱小老鼠,它们很和善。
幼4:我也想和啤酒桶一起玩,让它们也不会孤独。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将自己对音乐、故事和人物的理解统一起来,情感与学问得到了完善的结合。
)五、音乐嬉戏《小老鼠与啤酒桶》(反思: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连续到了嬉戏中,我们深深地体验到,一次完整而有层次的音乐观赏活动,它的模式应当是:理解内容——分析音乐——联系内容与音乐挖掘情感——情感的释放与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