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良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宜良县人民政府 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三年九月
1 总论
1.1 规划任务由来及规划目的、意义
1.1.1 规划任务由来 《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应当拟定环境保护规划。 宜良县位于昆明市东南,县城是昆明市未来的三个次级城市之一。鉴
于宜良县区位的重要性,同时为保护阳宗海、南盘江及全县的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2001 年底,由云南省、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向宜良县环境保护局 下达了编制《宜良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为此,宜良县人民 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了宜良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市 环保局有关领导组成了规划编制工作顾问组,委托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开展县域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宜良县环境保护局 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规划编制工作。 1.1.2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1.8 主要规划结论 宜良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通过县情分析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合
宜良县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对未来 20 年宜良县环境保护进 行的规划。
本规划最终目标为: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区划功能区环境要求,人与自 然,宜良县成为绿色产业县、生态旅游县。
a.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b.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 展的原则。 c.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 d.坚持防治结合,近期以治为主,中远期以防为主的原则。 e.坚持生态改善和污染防治并重的原则。 f.坚持城乡环境统一规划、综合整治的原则。 g.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宜良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环境特征及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h.服从阳宗海和南盘江保护规划的原则。宜良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 保护阳宗海和南盘江为主线展开。 i.与其它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12编制依据121规划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退耕还林条例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云南省阳宗海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云南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规划云南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重点城市十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昆明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昆明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昆明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宜良次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宜良县土地利用规划宜良县旅游发展规划宜良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阳宗海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南盘江昆明段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研究报告宜良分册宜良县环境保护规划委托书宜良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大纲及其批复122规划采用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hj141996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gbt15190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13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13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0 50 80
13
农用薄膜回收率(%)

70 80 90
14
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率(%)

80 90 100
15
农村沼气池普及率(%)
20
25 30 40
16
县域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
86
90 90 95
17
县域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8
60 70 80
注:2000 年底以前阳宗海引水工程还未完工,因而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宜良地处低纬度高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干旱少雨,夏秋多 雨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多年(1971~2000 年)平均气 温 16.3 摄氏度,气压 845.7 百帕,晴天日数 80.0 日,阴天日数 118.9 日, 雾日数 9.7 日。多年主导风向为南风,风频 15%,静风频率 38%,平均风速 2.2 米/秒。
3
1.3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护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护阳宗海和南盘 江,推动县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找出主要环境问 题,因地制宜地提出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近期以治为主,中远期以防为 主,防治结合,逐步改善县域环境质量,为在本世纪中叶宜良县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提供环境保证。 1.3.2 规划原则









目标不可达
经济承受力分析
浓度(mg/l) 小渡口总氮、总磷年际变化图
16
固体 废物
1噪声4 1污2
生 态
环 境
投资 估算
污染 1染0


防治 防8

治6

4
规划方2案综合分析
0 规划实施的保1证99措6 施
目标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 1997 1998 1999
提交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成果
7
环境与污染现状调查
自社 自 污 环
然会



环经



境济 特现 征状
态 环 境
及 环 境 质
理 状 况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主要环境问题归纳 主要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环境区划及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框架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拟 宜良次级城市总
建 体规划修编大纲









环境问题预测


2020 年,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排放总量 在 2000 年的基础上削减 20%,不新增固体废物排放量,空气污染物实施容 量总量控制,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人与自然基本和谐,经济与 环境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城成为人居环境较好的昆明市次级城市,宜 良县成为绿色产业县、生态旅游县。
100 100 达标 80
1 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总量削减比例(%)
0
10 15 20
2
森林覆盖率(%)
46
48 50 54
3
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

50 80 100
4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2
11 19 26
5
水土流失控制面积比例(%)
60
70 80 90
6
城镇污水处理率(%)
每年 11 月至翌年 4 月为旱季,5~10 月为雨季。年降水 898.9 毫米,
9
雨量集中在 5~10 月,占全年总量的 84.8%,降雨量最多的月份是 7、8 月。 年蒸发量为 2026.0 毫米,以 4 月蒸发量最大,达 308.4 毫米。年平均相对 湿度 75%。
干季晴天多,昼间和夜间近地面层气温变化大,因此,晴天易产生辐 射逆温,对低矮污染源的扩散不利。
1.5 目标与指标
1.5.1 规划目标 2005 年,县域内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阳宗海、南盘江等地表水环境
污染与水土流失程度有所减轻,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排放总量在 2000 年的基础上削减 10%,不新增固体废物排放量,空气污染物实施容量总量控 制,阳宗海、南盘江等重要水源水质稳定在 2000 年水平,县城环境得到改 善,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本次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是紧紧围绕县城总体规划及《宜良县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宏伟目标,通过现状调查,找出主 要环境问题,分析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应的环境 保护目标和规划方案,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的宏 观调控能力,为宜良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与保障。
在《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将目前的东山工 业片区定位为北古城工业开发区,鉴于该工业区对北古城集镇一带环境空 气造成的污染现状,本规划认为不应再发展该工业区,并将北古城工业开 发区调整为北古城凤来工业区(安排以气污染型为主的产业)和狗街工业 区(安排以水污染型为主的产业)。
在资金筹措中,坚持“省市补助、县乡自筹、多方集资、群众投劳” 等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三个阶段的资金需求为:2001~2005 年 1.48 亿元,2006~2010 年 1.32 亿元,2011~2020 年 1.06 亿元。
0
40 60 80
综7
合8 整 治9
目 10
标 11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县城绿化覆盖率(%)
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城镇清洁能源使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率(%)
0
50 70 90
19
25 30 40
4.2
6.0 8.0 10
70
80 85 90
50
60 70 80
12
平衡施肥农田比例(%)
5
1.5.2 规划指标
规划指标见表 1—1。
表 1—1 规划考核指标
目序 标号
指标 类别
现状及规划期 2000 年 近期 中期 远期
环1 境2 目3 标
4
重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环境空气质量 县城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100
88
67
67
基本达标 达标
27
40
94 83 达标 60
宜良县的地势可称为“带水环山,平畴广野”。地貌以山地为主,盆 地、谷地、湖泊地貌次之,山地与小盆地相间为总的地貌特点。东北部为 牛头山系西坡南延,其中九乡磨盘山为最高点,海拔为 2262 米。西部为梁 王山系,以汤池老爷山主峰为最高点,海拔 2730 米,为全县的最高点。南 部以竹山总山神为最高点,海拔为 2584 米,南部的南盘江与巴江汇合处的 老熊箐尾巴,海拔 1270 米,为全县的最低点。县城海拔 1536 米,全县海 拔一般为 1500~1800 米,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差为 1460 米。较大的坝子 有宜良、汤池、马街、草甸四个,与四周山脉丘陵错落相间,全县坝子面 积占总面积的 11%;较宽的谷地有北羊街、耿家营、竹山三个。 2.1.3 气候
环境保护规划是宜良县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实施环境保 护目标责任制、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集中控制与 限期治理等环境保护制度的依据,是促进宜良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 发展的重要举措。
1
1.2 编制依据
1.2.1 规划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云南省阳宗海环境保护条例》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云南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规划》 《云南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重点城市“十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图 1-1 环境规划技术路线 实施方案
8
TN TP
2000 年份
2 基本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宜良县地处云南省中部。北与嵩明县、曲靖市马龙县交界;东邻石林
县、曲靖市陆良县;南连红河州弥勒县、玉溪市华宁县;西与官渡区、呈 贡县、玉溪市澄江县接壤。县城位于匡远镇及蓬莱乡、北古城镇部分区域, 西北直距昆明市主城中心区 53.3 千米。地理位置见宜良县行政区域图。 2.1.2 地质地貌
100%。
水源水质达标率= 断面水质达标率=
各水源地达标取水量之和 地表水水源取水总量
×100%
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次) 认证断面监测总频次(次)
×100%
6
1.6 规划重点 • 城镇生活污染控制 • 阳宗海及南盘江水质保护 • 水土流失整治 • 重点工业源污染控制 •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1.7 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技术路线见图 1—1。
1.4 规划范围、规划时限
1.4.1 规划范围
4
水环境、生态环境规划范围为县域 1886 平方千米。 空气、固废及声环境规划范围为县城规划区、工业区及乡镇集镇所在 地。 1.4.2 规划时限 近期:2001~2005 年。 中期:2006~2010 年。 远期:2011~2020 年。 以 2000 年为规划基准年。
2
《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昆明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 《昆明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 《昆明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宜良次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宜良县土地利用规划》 《宜良县旅游发展规划》 《宜良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第十个五年计划和 2015 年远景规划》 《阳宗海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南盘江(昆明段)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研究报告(宜良分册)》 《宜良县环境保护规划委托书》 《宜良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大纲》及其批复 1.2.2 规划采用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HJ14—1996《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GB/T15190—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2010 年,县域内各类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明显 改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排放总量在 2000 年的基础上削减 15%,不 新增固体废物排放量,空气污染物实施容量总量控制,阳宗海、南盘江等 重要水源水质基本达到功能要求,生态农业形成规模,将县城建成环境优 美、生态平衡的山水园林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