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午练练习:第2课_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我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演变的主要趋势在于()
A.逐渐由分裂趋向统一B.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C.周王室地位日渐提高D.宗法制度日趋巩固
2.秦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名号,独一无二。
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A.彰显秦始皇功绩B.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尊严
C.体现皇权的至尊D.显示皇帝权力来之不易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按照秦制,最终作出调兵镇压起义决定的应是() A.皇帝B.丞相C.御史大夫D.卫尉
4.秦朝创立了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
这种制度() A.体现出专制政权的民主性B.是减少君主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C.能有效制约皇帝滥用权力D.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在秦代,李崇曾任陇西郡郡守,按照秦朝的规定,他()
①是陇西郡的最高行政长官②有权任命所辖县区的主要官员③负责管理所辖的县区④必须服从中央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
7.“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这种观点()
A.指出了秦统一的重要历史作用B.肯定了秦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洞察到了秦朝制度的重大缺陷D.是对秦朝行政制度的全盘否定
8.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两张有关秦朝历史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再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B.反映出秦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
C.体现了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D.暴露出了秦王朝的保守与落后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尽管残暴,秦始皇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他为中央集权的帝国统治建立了范例,这种模式在中国一直保存至20世纪早期;他还为中国指明了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某些个别阶段的分裂外,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范例”是什么。
(2)为保证政治上的统一,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建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说明秦始皇能够称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战国时期,秦国逐渐灭掉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答案:A
2.解析:皇帝的称号、言行等都有专用的称呼,嬴政是要用这种做法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突出皇权的地位和尊严。
答案:C
3.解析:在皇帝制度下,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4.解析:在朝议中,大臣们可以集思广益,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这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答案:B
5.解析:按照秦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②的叙述是错误的,故选C项。
答案:C
6.解析:秦简是秦朝人的记录,相对来说比较可信。
答案:D
7.解析:“使后无攻伐之患”,是指郡县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8.解析:秦王朝能够修建出灵渠、秦陵这样伟大的工程,说明秦王朝是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朝代。
因此,D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1)在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全面推行郡县制。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并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基本模式。
(3)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模式;为中国指明了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