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区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 1.2 乘法估算学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乘法估算
项目内容
1.口算。
25×10=14×20=40×60=
40×11=30×20=20×12=
2.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
为了估算总产量,
他从中任意抽出5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
第一袋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第五袋
28千克31千
克
31千
克
29千
克
33千
克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分析与解答:
根据称出的结果,可以发现,这60袋蒜头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
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每袋大约重( )千克。
根据这些结果的特征,可以按每袋( )千克估算,看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估算时,把两个乘数看成与它们接近的( )数,用口算的方
法估算出结果,或者把其中的一个乘数看成与它接近的( )数,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4.用线连一连。
24×53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
37×65得数比3500大,比4800小
76×59得数比1000大,比1800小
5.先估一估,再计算。
28×30=53×40=37×20=64×60=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估算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250 280 2400 440 600 240
2.30 30 30×60
3.整十整十
4.
5. 估算略840 2120 740 3840
练习课(第3-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18“练习三”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练习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巩固进位、退位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尤其是含进退位的加、减。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明确目标
1.基本练习。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估算解决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明确本课目标。
二、培养数感,落实计算方法
1.完成教科书P17“练习三”第6题。
师:独立完成,做完后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逐题指名展示,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引导。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情预设】预设1:精确计算,再来连一连。
预设2:把百位相加减,直接判断是比500大,还是比400小。
预设3:估成几百几十数来解决问题。
学生只出现精确计算却没有使用其他方法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法能更快地判断到底是比500大,还是比400小?
师:258+171只观察百位能解决问题吗?
【学情预设】通过观察百位与准确计算的对比,发现误差,从而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来进行估算。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学生发言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笔算方法,具体到每一位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教学提示】
注意此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逐题说明判断方法,体会估算的便捷之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大小判断的能力。
对结果的绝对正确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体会考虑问题要全面、精准。
2.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12题。
师: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明确找到信息和问题,但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疑惑。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吗?
引导学生画图去表达题意。
师: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同一条马路旁边,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也就是三个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请大家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收集素材。
展示学生两种不同的画法:邮局和电影院在学校的两侧;邮局和电影院在学校的同侧。
师:这两种画法都可以吗?
学生表达两种思路的可行性。
分析理解后,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表达的方法。
集体展示,规范表达方法。
教师板书:情况一:邮局和电影院在学校的两侧。
280+350=630(米)
情况二:邮局和电影院在学校的同侧。
350-280=70(米)
答:邮局距电影院可能是630米,也可能是70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大,和也变大;另一个加数减小,和也变小。
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差也增大;被减数减小,差也减小。
2.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10题。
师:每年小朋友们都要打疫苗,来增强自己对某些疾病的抵抗能力。
看,小朋友们乖乖地排队等候打疫苗呢!现在都是用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个。
请大家仔细读题,算一算,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注射器呢?
学生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讲解后完善解题过程。
3.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讲解。
4.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13题。
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
教学笔记
师:根据原有矿泉水528瓶,卖出184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估算问题“大
约还剩多少瓶?”。
)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合理利用情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注意考虑问题要全面。
可画图辅助理解。
【教学提示】
计算是基础,在计算的同时,注意思维培养,让枯燥的计算也更有深度,让学生有所收获。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方法和思路上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前面笔算与估算的练习与巩固。
教科书的设置呈现了多种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同类问题的特点,拓宽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知识应用上对学生有新的要求:对于有多种情况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全面思考。
教学时抓住典型习题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有些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 )、( )、( ),其中( )走得最快,它走一圈是( ),
( )走得最慢,它走一大格是( )。
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 )。
3.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
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
圈是( )分,也就是( )时。
4.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时长40( )。
(2)爸爸每天工作8( )。
(3)李静跑50米的成绩是13( )。
(4)做一次深呼吸要4( )。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丽11秒,小明8秒,小军10
秒。
(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二、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6分=600秒 ( )
2.分针走一大格,时针就走一小格。
( )
3.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 )
4.小红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到达学校,她在路上用了20分钟。
( )
5.小军早上6:30起床,小强早上6:40起床,小强比小军起得早。
( )
三、单位换算。
1时=( )分5分=( )秒
4时=( )分3分=( )秒
20分+50分=( )分
24秒+48秒=( )秒
1时-40分=( )分
四、在○里填上“>”“<”或“=”。
6分○60秒 160分○3时
4分○200秒 3时○300分
250分○5时 60秒○60分
10分○600秒 120分○2时
五、我会写。
(写出每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并算出经过时间)
1.
2.
3.
六、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一个钟表显示的时间是11:45,它比准确时间慢了5分,你知道准确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小军、小红和小伟三个好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他们一起去公园游玩。
(1)汽车还有5分钟出发,汽车什么时候出发?
(2)他们什么时候到达公园?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4.一根长24米的木棒,每4米锯一段,锯一次用4分钟。
锯完这根木棒用多长时间?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秒针分针时针秒针60秒时针1时 2.时分秒秒 3.1 60 1 1 60 1
4.5秒
5.(1)分(2)时(3)秒(4)秒
6.小明小丽
二、1.✕ 2.✕ 3.√ 4.√ 5.✕
三、60 300 240 180 70 72 20
四、> < > < < < = =
五、1.6:00 30 6:30 50 7:20 2.3:00 90 4:30 15
4:45 3.3:45 210 7:15 310 12:25
六、1.9时20分-35分=8时45分
2.11时45分+5分=11时50分
3.(1)8时+5分=8时5分
(2)他们9:30到达公园。
9时30分-8时5分=1时25分
4.24÷4=6(段) (6-1)×4=20(分)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 认识平移和旋转
项目内容
1.思考: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处于运动中,它们的运动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2.
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
分析与解答:
(1)认识旋转。
螺旋桨是绕着中间的一个轴运动的,风扇叶片是绕着中间的一个轴运动的,钟摆也是绕着一个轴运动的。
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作( )。
(2)旋转的特征。
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在绕轴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但物体本身的( )和( )改变了,这就是旋转的特征。
3.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作( ),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运动的现象叫作
( )。
4.联系生活实际,是平移现象的在括号里画“ ”,是旋转现象的画“○”。
( ) ( ) ( ) ( ) ( ) ( ) ( ) ( )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方格纸。
知识准备:前后、上下和左右及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
1.略
2.(1)旋转(2)方向位置
3.平移旋转
4.( )(○)( )(○) (○)(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