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尺扣环的注塑模具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后模镶件
2.后模模芯
图1 后模模芯和镶件
(4)浇口的设计。
合理的进胶方式决定了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而浇注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浇口的选择。
此产品非直接外观件,浇口可直接放在产品上,因此适合该产品的浇口形式有3种:侧浇口,该浇口形式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但会产生浇口冲痕,料头需要注塑完成后人工或工装治具修剪掉[1];潜浇口,一般浇口潜在顶杆或筋条上面,产品顶出后浇口自动断开,但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产品顶出后需要对浇口余料进行手工的修剪,去除产品上的浇口废料;点浇口,该浇口形式存在的问题是浇注系统的废料较多,注射压力损失较大,模具需要采用三板模的方式,结构复杂。
综合考虑此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要求,为达到最好的进胶效果,同时还能缩短注塑周期,采用侧进胶的方式最合适。
虽然在浇口附近会有一定的冲痕产生,但可通过适当的注塑工艺来改善,侧浇口大小为2.0 mm。
(5)抽芯系统的设计。
产品的内部有一个长20 mm的侧孔用来装配金属部件,为实现这个区域的出模,采用滑块抽芯来成型。
常用的滑块抽芯有斜导柱式、斜铲基式和油缸(气缸)抽芯3种方式,虽然抽芯距离较长,但滑块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所以采用斜导柱式。
此方式结构简单,而且零件的加工相对容易。
侧孔深度20 mm,加上退出的安全距离2~3 mm,滑块总的行程为23 mm,算上产品在成型完的顶出行程15 mm,以这2个长度作为三角函数的2边,其正
2018.02
【参考文献】
[1]王树勋,苏树珊.模具实用技术设计综合手册[K].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
作者简介:
王敏(1984—),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汽车维修教育研究。
图2 浇口形状和大小
(6)顶出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了滑块抽芯机构后,产品不存在有脱模倒扣的问题,为了使其顺利顶出,在产品4个转角的地方每穴布置4个圆顶针来顶出产品即可;料头在模芯正中间放置1个和流道一样大小的圆顶针来弹出料头。
3 模具的整体结构和工作过程
模具结构如图3所示。
工作过程:合模注射时,熔融的塑料熔体
在注塑机螺杆的作用下,从喷嘴通过流道、浇口充满型腔,保压补缩,冷却后模具打开。
开模时,模具从动、定模分模面分开,同时两侧的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会随着分型的打开而慢慢弹开,一直到图3 模具结构
4 试模效果
为达到较好的表面质量,采用模温机对模具的动、定模温度进
行调整,设置动模温度60℃,定模温度为85℃。
因为采用的侧进胶方式,为防止进点处流痕过大,注塑机的射速较慢,设定1 s的保压时间,模腔内冷却后,试模效果较好。
本模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模具动作平稳且顶出过程可靠,试模效果理想,塑件的品质和尺寸符合设计的要求。
5 结束语
精密模具的设计制造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思考,把握
一个准则就是“平衡”,所以进胶平衡是关键,冷却均匀、顶出及抽芯机构作动平稳才能设计制造出一个好的模具。
1.后模模板
2.后模模芯
3.斜导柱
4.滑块座
5.耐磨块
6.滑块镶针
1.定位环
2.上隔热板
3.斜导柱压板
4.斜导柱
5.上固定板
6.前模模芯
7.A板
8.后模模芯
9.B板 10.模脚 11.上顶出板 12.下顶出板 13.下固定板 14.下隔热板
15.浇口套 16.模芯水路孔 17.滑块限位螺栓 18.锁模芯螺栓 19.回位杆20.回位弹簧 21.锁模脚螺栓 22.KO孔 23.流道顶针 24.产品顶针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