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四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环四维”教学模式的创建背景
1、新课程改革和规范办学行为,对“五环四维”的创建提出了历史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我校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全体教职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2008 年以来,随着我省规范办学行为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呼声,也对我校“五环四维”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历史的要求。
2、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为我校“五环四维”的创建提供了沃土。
我校作为首批课改实验校,新课程的推进和规范办学行为的落实,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和支点,同时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建符合素质教育的生态课堂,我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立足常规落实,创新教学范式,先后制订并实施了《实验中学集体备课制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然而,改革是没有止境的,对高效课堂的追求,促使我们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也为我校“五环四维”的创建提供了沃土。
3 、升学质和量的再提高以及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为“五环四维”的创建提供了直接动力。
课改10 年来,我校教学质量在济宁市虽然名列前茅,但与省内名校还有一定差距,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期待、学生的信赖、领导的要求,常常让学校的领导教师倍感责任重大。
如何改变原来的你讲我
听、“你方唱罢我登场”、“课上讨论轰轰烈烈,课下作业目瞪口呆”的现状,让有限的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每个师生乃至家长的共同诉求。
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资料搜集等客观上锤炼了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五环四维”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灵活加以运用而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又包括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而形成的技能、技巧,还包括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等。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
要先入格,再出格。
1.内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诱导、疏导、指导学生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在学生由未知知识转化为已知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环四维,”即课堂上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惑提高、练习检测五个环节,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个性素质四个维度一体化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两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五环四维”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系统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五环四维”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开
放、互动、高效的教学模式。
它以课前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学生疑难为契机,以探究为切入点,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知识生成为主线,以学生课后落实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通过前位延伸引导自学,为学生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
教师课上教与学互动,通过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
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智能生成。
练习检测,是落实教学目标的训练方案,通过对习题科学整合,达到学生对教学目标落实、巩固、提升的目的,是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举措。
“五环四维”教学模式教学汲取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训练巩固等环节,优化师生教与学的课堂结构,最终达成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由“老师教”为“学生学”的转变,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既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减轻师生课堂上教与学的负担。
2.依据的理论。
“五环四维”教学模式的创建参照了多种先进的教学理论,主要有: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在适当条件下,95% 的学生只要得到适合各自特点的学习帮助和学习时空,都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