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因此,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也认为,语言的好坏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的确,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住学生,让他们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振作他们的精神,激起其求知愿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使用,注重发挥语言的功能。

一、赋知识以形象,激发兴趣
知识是死的,有些是抽象的。

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记忆与学习要相对困难些,费时些。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学习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在已有的语言材料基础上,来发展思维,同时,将所教的知识赋予形象,符合儿童的记忆特点,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快一些。

面对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困难,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识字。

在教学中,尤其是那些学生易错的汉字,就以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

如“鸟”字,学生极易丢掉一点,就以小鸟的眼珠作比喻,告诉学生“小鸟不能没有眼珠”。

这样学生每逢写到这个字就会想起了这句话,也就不会丢掉一点了。

学习“柴”字时,
告诉学生“此木是柴”,利用“此”和“木”字组成“柴”字来加强学生的记忆。

“落”字是上下结构,许多学生常把这个字写成左右结构。

教的时候,告诉学生:“三点水一定要钻到草字头的下边”。

这样赋三点水以生命,以动作,使学生脑海里似乎出现俏皮的三点水在“钻”的表象,不仅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而且也加深了印象。

教后检查,这个字没有一个学生再写成左右结构的了。

“桑”字结构较为复杂,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最不容易写匀称了。

可以采用事前对比的方法来预防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

生动形象的解说,不仅使学生乐意听,而且使知识形象跃入学生的头脑,产生永久的记忆,事后再听写这些单词时,绝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十分匀称好看,令人满意。

一、二年级的课文内容浅近短小,但里边还是有些比较难懂的词。

对于这些词,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认真思考,争取找出接近儿童生活的例子或形象去进行解释。

苏教版二年级(上)《一株紫丁香》一课第四节有: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对于其中的“挂牵”一词,告诉学生说是“挂念”、“因想念而放心不下”,他们能理解,但是比较深层的意思恐怕学生不太明白。

因此可以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如果妈妈到姥姥家去住几天,会不会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问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为什么妈妈要这样问呢?用母亲对孩子的爱来比喻解释老师对学生的“挂牵”一词,不仅学生能听得懂,而且理解得透,同时也使境界上了一个台阶。

二、语言生动,情景交融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

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情于理,寓知识于语言中,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

因此,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

课文《掌声》反应了同学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

讲到这一课,教师要着重挖掘“人情美”这个美育因素去教育学生。

讲到最后总结时,可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同学们把掌声献给小英吗?这就是美好的感情感染了大家,你鼓励我,我鼓励你。

美好的感情如温暖的春风,吹入人的心底,使人心里热烘烘的。

如果人人都有一份爱人之心,那么我们国家将会变得非常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向人们,向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吧!愿我们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美好的感情吧!”同学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极大的鼓舞.
三、创设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儿童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的时期。

有趣味的故事,通过精彩的语言描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故事,在示范时要恰如其分地做到语言、表情、动作相统一,并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和情感的运用。

如讲《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时,可以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小朋友为什么要捉回一只蝈蝈?小朋友放学后会去看望盲婆婆吗?蝈蝈能勾起婆婆的回忆,给她带来快乐吗?在以上语言的激励下,同学们展开想象,不少学生还把它编成了故事,加进自己的素材,讲述给他人听。

这样,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既丰富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对于教学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它决定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语言的基本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