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
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
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
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
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
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
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
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
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
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
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
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
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
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
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
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二、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每年我的生日时送到我家。
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
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
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
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 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避免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
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
这一年,
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本句把___当作____来写。
(2)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花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送花人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
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
________;蝴蝶的触角像两个________;白蚁的触角像一串_____;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_________;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_______。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
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
器。
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
..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
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
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说明的对象____________。
题目中“鼻子”上引号表示 _________。
2.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 E.念珠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 、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
5.第⑥段加点词“有的”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⑦段“因此受到启迪”中“此”指代___________;“启迪”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
四、阅读《日新月异的电视机》完成各题。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跟电话、电影相比.电视可算最年轻了。
从人们第一次收看电视节目到现在.才50多年。
可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视机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
从平面到立体。
从用手开关到遥控……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电视机家族中。
个子最大的是超大屏幕电视机。
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
为了让买不到票的球迷们也能看个够。
场外特地摆放了两台超大屏幕电视机。
屏
幕有21米长,8.5米高。
比一个排球场还要大。
个子最小的是微型电视机。
有一种袖珍电视机。
只有烟盒那么大。
观看时可以拿在手里。
比这更小的还有手表电视机。
可以戴在手腕上观看。
声控电视机是遥控电视机的一个新品种。
使用时人用不着动手。
只要“发命令”就行了。
你坐在椅子上。
一面悠闲地喝着茶。
一面命令它“开机”、“声音响些”、“关机”等等。
电视机会乖乖地照你的吩咐去做。
最有意思的是装上了电脑的电视机。
这种电视机有的会说话。
早上。
主人一打开电视机。
它就说:“早上好!”晚上。
当主人关闭电视机时。
它又会向主人告别:“晚安。
再见!”在看电视的过程中。
如果你坐得离荧光屏太近。
电视机里会传出柔和的声音:“请爱惜你的眼睛。
把座位挪远一点。
”当电视的声音开得太响时。
又会传来劝告声:“请多照顾领导。
把声音调低一些。
”所以。
人们称它是“智能电视机”。
一些国家近年来开始试播立体电视。
观看这种电视时。
观众如身临其境。
人们还在研究比立体电视更先进的全息电视。
观看全息电视。
观众不仅能看到逼真的图像。
还可以闻到花果的香味。
闭路电视又叫有线电视。
在我国已经不算新鲜了。
它不仅能增加收看的内容。
还可以跟警察局、消防队、学校、医院等单位接通。
用来报警、教学、告知病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视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既能看到逼真的图像,又可以闻到花果的香味,这种电视机是()A.立体电视B.全息电视C.智能电视机D.闭路电视
2.联系文本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机家庭中,个子最大的是超大屏幕电视机,最小的是微型电视机。
B.智能电视机可以广泛运用于警察局、消防队、学校、医院等单位。
C.立体电视比全息电视更加先进。
D.声控电视机,人们也称它为“有线电视机”。
3.读句子,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A.作比较B.打比方C.列数字D.举例子
(1)个子最大的是超大屏幕电视机,屏幕有21米长,8.5米高。
(____)
(2)有一种袖珍电视机,只有烟盒那么大,观看时可以拿在手里。
(____)(3)这种电视机有的会说话。
早上,主人一打开电视机。
它就说:“早上好!”晚上,当主人关闭电视机时,它又会向主人告别:“晚安,再见!”(____)
4.关于“闭路电视”,下列说法与文本不符的一项是()
A.能增加收看内容B.使用时不用动手,只要发命令就行。
C.可以跟警察局、消防队、医院等单位接通D.在我国使用很广泛。
5.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视机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用手开关到遥控……这里连用了四个“从……到……”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来的电视机在生活中将发挥什么作用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把它介绍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基础阅读训练。
父亲的画面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
每天下班刚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
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
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他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随手摘出来的片段。
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
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
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
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
八十二岁的老母亲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
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
”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1.短文中第3自然段画“”的句子里,引号的作用是()
A.特殊含义B.着重强调C.讽刺嘲笑D.特定称谓2.“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
..,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气候”的意思是()
A.时令,节气B.动向或情势
C.结果或成就D.一段时间内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个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这个画面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4.关于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起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最准确最全面的是
()
A.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前后照应,突出父亲对“我”的无私关爱
B.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点明中心,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C.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强调慈祥的父亲给了“我”无私的爱,同时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
D.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以时间词照应开头,以父亲打死蚊子后的画面照应题目,不但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5.结合短文说一说父亲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常常不同于母亲。
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童心悠悠(节选)
每当我看见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酒……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
我盼望成天和儿童一起。
终于和他们在一起了!
难忘啊——我们一起在湛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句,讲孙悟空遨游太空的故事;我们一起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我们在充满神秘、哲理的松坡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
饥饿()可畏()法国的雨果说过()好奇是饥饿的粮食()每遇到它就想吃()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好奇症”吧()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样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因为这“病”的缘故,妈妈说我是淘气的野孩子;叔叔因我拆收音机打了我两巴掌;隔壁李奶奶说这孩子长大了要翻天的。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发作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在好奇中生活。
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
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五十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
1.给文中的方框里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的“病”加引号,是因为______。
“我”的“病”实际指的是
_______。
作者说“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就是说_____________。
3.读了全文,可以知道作者的职业是 ________________。
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时的快乐生活,也写出了自己现在和________________在一起的快乐。
4.你觉得妈妈、叔叔、李奶奶对“我”的态度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和童年有关的名人名言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温情的处罚》完成下列各小题。
温情的处罚
①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爱好者。
一天清晨,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朝他使来。
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他的速度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②骑自行车的人根本没有发现有人在测他的速度,他像一匹野马一样,向前冲来。
③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规定的速度,他违规了!警察这么一想,觉得不对,天哪!他测的竟然是汽车的速度,也就是说,刚才那个骑手的速度,超过了汽车。
④他惊呆了,他有点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
⑤他把这个骑车人拦住,车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警察把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告诉他,并指出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要对他进行罚款。
警察让他把学校或者家庭的住址告诉他,否则将要重罚。
孩子告诉警察,他是当地一所学校的学生,因为他赶着上学,不然就要迟到了。
警察笑着对孩子说:“原来你还是个学生,那么你先上学,以后我会与你联系。
”
⑥不久,那个孩子的学校接到一封信,信来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曾经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选手。
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
卡斯代尔的孩子来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
⑦学校有些惊讶,但他们还是鼓励孩子去参加自行车俱乐部。
⑧四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了丹麦的自行车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了冠军,也是丹麦在自行车运动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1.文中表现斯卡斯代尔骑车的速度之快的自然段是()
A.第一、二自然段B.第二至四自然段
C.第五自然段D.第八、九自然段
2.文中第7自然段说“学校有些惊讶”,原因是()
A.斯卡斯代尔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竟然会得到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的邀请。
B.信中竟然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
C.俱乐部将为斯卡斯代尔提供一切训练条件。
D.斯卡斯代尔骑自行车的速度竟然超过了汽车的速度。
3.惩罚给人的感觉是严厉的,而文本却用“温情”一词来形容,这之间矛盾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矛盾,因为警察既处罚了那个孩子,又帮助了那个孩子。
B.矛盾,警察没有按条例处罚那个孩子,是包庇。
C.不矛盾,温情是来形容警察的内心,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但更欣赏那个有潜能的孩子,他用温情的“惩罚”帮助了那个孩子,成就那个孩子。
D.不矛盾,警察没有按条例处罚那个孩子,是对孩子的宽容。
4.本文开头交代“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爱好者”的作用是()
A.为下文警察向自行车俱乐部推荐孩子作辅垫。
B.交代警察的身份。
C.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开门见山,点名主题。
5.斯卡斯代尔成为奥运冠军后,面对那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他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那位警察简单地遵守“规矩”,结果会怎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我能行。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董贺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建人之一。
他( )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
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读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读名人传记。
大名鼎鼎
....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读。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
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既吃惊又高兴。
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
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布置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读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
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
...同.。
”
“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绿洲上的小草一样。
”
“( )做绿洲上的一株小草,还( )做荒丘上的一棵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苍穹。
”比尔·盖茨坚定地
说。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苍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
鞋跟敲打在冻得坚
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
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
她赶忙
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
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
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说。
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
”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
“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
“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
”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
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
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这个挣点钱补贴家用。
”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
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
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容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
”“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一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它的含义还有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写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用“﹏﹏”画出来。
4.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