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第一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第一次押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雌蕊的下列结构中,能发育成种子的是()
A.柱头B.子房壁C.受精卵D.胚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如下图所示:
【详解】
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如下图所示:
花的各部分发育情况可概括为: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回顾膝跳反射的实验,你认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位于( )。
A.脊髓B.大脑C.大腿肌肉D.膝下韧带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详解】
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进行膝跳反射时,刺激的是膝盖下位的韧带,观察到的反应是小腿突然抬起,这说明膝盖下位的韧带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里的膝跳反射中枢,神经中枢再将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大腿肌肉,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抬起、前
伸。
即膝跳反射的感应器是膝盖下位韧带,效应器是大腿肌肉。
【点睛】
膝跳反射是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控制的一类低级的反射,但这类反射是必不可少的,是形成复杂反射的基础。
3.正常人体刚进食后,血液内()
A.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含量减少
B.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含量增加
C.血糖含量减少,胰岛素含量减少
D.血糖含量减少,胰岛素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人正常进行后,食物中的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这时胰岛素的含量就会增加,来分解葡萄糖,降低血糖的浓度,使之达到正常的浓度。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胰岛素的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4.“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关于鲫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侧线感知水流方向B.尾鳍保持鱼体平衡
C.鳃进行气体交换D.身体纺锤形减小阻力
【答案】B
【解析】
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侧线很发达。
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A正确;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左右方向的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B错误;鱼类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C正确;身体侧扁,纺锤形,可以减少在水中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D正确。
5.植物、动物、细菌、真菌……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去揭开生物界的奥秘,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
C.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真菌中的霉菌使食品发霉变质的情形,所以真菌都是有害的
D.人们在生产中常利用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用于酿酒
【答案】B
【解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比如叶表皮细胞和根的细胞内就没有叶绿体,A错误;
和植物细胞比较,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为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B正确;
真菌有有害的一方面也有有益的方面,比如蘑菇可以食用,酵母菌可以酿酒等,C错误;
人们在生产中常利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用于酿酒,不是乳酸菌,D错误。
6.制作馒头和面包时用酵母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发酵作用产生酒精,因此可以用来酿酒
B.酵母菌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可以使馒头、面包膨大松软
C.利用酵母菌发酵时,只要给酵母菌提供充足的有机物就可以进行发酵
D.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
【详解】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膨大松软,B正确;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葡萄糖(或营养物质),C错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正确。
【点睛】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7.鸟的骨适于飞行的特点不包括()
A.有些骨中空B.胸骨形成龙骨突C.后肢骨发达D.骨骼轻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成翼,有大型的正羽,彼此部分重叠排成扇形,利于扇动空气,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骨有的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而家鸽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收缩有力,利于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适于飞行,它的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体重,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8.水草是金鱼缸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它为金鱼缸中的水世界增添了色彩,协调了景致,衬托出鱼的美丽生动.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鱼缸内的氧气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鱼缸内的养料D.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详解】
金鱼呼吸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新鲜水草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满足金鱼对氧的需要.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
9.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瓶中.几个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牛奶添加了蔗糖B.牛奶经过了煮沸C.牛奶进行了冷却D.玻璃瓶没有密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解答。
【详解】
酸奶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瓶中。
几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玻璃瓶没有密封。
故选D。
【点睛】
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发酵产生乳酸。
10.下列关于长颈鹿长颈性状形成原因是描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形成的B.上帝创造的
C.自然选择的结果D.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长些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
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特点.达尔文关于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11.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与虎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猫
B.豹
C.狗
D.狼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生物所属的共同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虎和猫同属于猫属,与豹同属于猫科,与狗和狼同属于食肉目,虎与猫所属的单位最小,故与虎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猫。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分类的单位。
12.人类与动物在神经调节方面最本质的区别是()
A.动物同时具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人只有条件反射
B.人有高级的神经中枢,动物只有低级的神经中枢
C.人具有通过语言中枢建立的另一类条件反射,而动物没有
D.动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永久的,人形成的条件反射是暂时的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方面来分析。
条件反
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如婴儿的吮吸动作、针刺手即缩手等都是非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都有的反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
但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不但对具体的信号发生反射,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等也能建立反射,因为人类有语言中枢;如听到酸梅两字就会分泌唾液,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对抽象的文字建立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语言中枢建立的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
只有C符合题意。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发育与昆虫的发育都经历了变态发育B.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
C.青蛙的变态发育经历了蝌蚪时期D.青蛙用鳃呼吸,用四肢游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1)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2)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青蛙,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和青蛙相差很大为变态发育。
【详解】
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青蛙也为变态发育,A正确。
蝌蚪从外形看和鱼差不多,用鳃呼吸,用尾游泳,B正确。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青蛙,C正确。
青蛙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用四肢游泳,青蛙不用鳃呼吸,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14.如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请你根据这些生物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
()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
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
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
15.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对这种行为
叙述错误
..的是
A.是防御行为B.是先天性行为
C.是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是学习行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
题干中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是其生来就具有的,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属于防御行为,是它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A.草鱼B.天鹅C.熊猫D.蟾蜍
【答案】D
【解析】蟾蜍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属于两栖动物,而草鱼不管幼体还是成体都用鳃呼吸,天鹅属于鸟类用肺呼吸,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17.下列关于听觉及用耳卫生说法错误的是()
A.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
B.巨大声响可能会造成鼓膜破裂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护鼓膜
D.不及时治疗鼻咽喉炎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保护耳朵关键在于保护耳朵的鼓膜;不让污水进入,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不用尖锐东西挖耳,感冒呼吸道感染时要防止中耳炎等,据此解答.
解:A、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A错误;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B正确;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护鼓膜,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C正确;
D、若鼻咽部有炎症,容易造成中耳炎,咽部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咽部有炎症,细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所若鼻咽部有炎症,要及时治疗,D正确.
故选:A
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1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阳光→青草→蝉→螳螂→黄雀
C.青草→蝉→螳螂→黄雀
D.营养物质→青草→蝉→螳螂→黄雀
【答案】C
【解析】
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正确;营养物质不是生物,而食物链须从生产者开始,D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名师点睛】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9.新鲜水果用保鲜薄膜包裹或放入冰箱冷藏室可延长存放时间,主要是因为包裹或冷藏后可以()A.不让水分散失B.杀死内部的细菌
C.减少水果果皮损伤D.抑制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水果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消耗氧气,分解细胞内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
考点:食品保鲜的方法。
20.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A.体节B.环节C.环带D.体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个节特别大,光滑,称为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详解】
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
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环带位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环带的位置。
21.南瓜中的南瓜子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A.花药B.花托C.子房壁D.胚珠
【答案】D
【解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南瓜子是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
22.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引起有节律的呼吸运动B.②过程的进行依赖于胸廓容积的变化
C.长期缺铁会影响③过程中气体的运输D.②④过程均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肺的通气,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可见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A错误;
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行依赖于气体的扩散作用,B错误;
铁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缺铁会影响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正确;
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营养师建议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要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食品,有利于身体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这些食品中富含()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4.科学家将南瓜放在太空培育,会形成品质好的“巨人”南瓜。
关于太空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B.太空培育的南瓜原本是地球上不存在的
C.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产生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详解】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
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异。
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但是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是有利的,也不一定对人类都是有利的,同时太空育种只能产生生物的新品种,而不能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C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太空育种可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对人类有益的变异。
25.下列繁殖过程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①用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
②细菌的分裂生殖
③试管婴儿
④克隆羊多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的生殖方式,试管婴儿是由受精卵开始发育的,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是有性生殖。
【详解】
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①用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②细菌的分裂生殖;④克隆羊多莉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
而③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
故选:C。
【点睛】
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狐以兔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正确;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D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脑溢血导致不能说话,可能是血块压迫了听觉中枢
B.胸段脊髓横断后,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无法传导到小脑
C.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是复杂反射
D.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甲亢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其中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小脑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中具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的部位,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做脊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们分布在身体各处,传导神经冲动。
【详解】
A、患脑溢血后,不能说话,是因为损伤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故A错误;
B、胸段脊髓横断后,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无法传导到脊髓,故B错误;
C、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是复杂的反射,故C正确;
D、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甲亢,故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及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理解掌握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及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在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时,放少许棉花纤维的作用是()
A.看清其纤毛
B.给草履虫保温
C.设置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