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2023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区2023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欢迎参加中考模拟测试,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
立夏,携带着春天的希望,蕴含着夏日的蓬勃,从时光里缓缓走来。
立夏,是万物肆意生长的好时期。
立夏有三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时节,气温升高,雨水________(充沛 充分)。
“蝼蝈”蛙开始了它高k àng 的呜叫声;醒来的蚯蚓纷纷钻出了泥土;王瓜的藤蔓日日攀爬着,藤叶牵绕,汪成一片绿洋。
目之所及,都是暖暖的气息,生机盎然,满载着热烈的希望。
①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内。
(2分)
②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蕴:( ) k àng :( )
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1分)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④结合语境,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
2.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共读好书·共享成长”阅读周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8分)
【了解阅读现状】学校在校园论坛发布了“阅读兴趣调查问卷”,志愿者同学整理出有关数据,如下表。
请说说你的发现和观点。
(3分)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我的发现和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进全民阅读】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学校打算在校内外组织系列活动。
现在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两个活动。
(2分)
示例活动:图书漂流、国学经典朗诵
活动设计一: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设计二:
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表阅读感言】阅读周活动即将结束,你当选为“年度阅读之星”,请你发表获奖感言(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文名句填空。
(6分)
①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⑤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6分)
即事①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呜午,荒寻②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注释】①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
②荒寻:寻幽。
4.“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6~10题。
(18分)
【甲】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①,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
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
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②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
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③,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
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
春箨④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唏发。
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
即林表望之,滃然⑤带云气。
杜鹃作花,点缀山路。
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纲。
(选自林纾《记九溪十八涧》)【注释】①堑:低下的沟壑。
②亘:横贯。
③沮洳:地低湿。
④箨:竹笋壳。
⑤滃然:云气涌起。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选自郦道元《三峡》)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一处)(2分)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九溪之北流也 ______________ ②余之溯溪 ______________
③出山已亭午矣 ______________ ④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画线句是如何写山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名著,完成11~14题。
(12分)
选段一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七月二十五日)
(选自《艾青诗选》)选段二 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
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
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
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选自《昆虫记》)11.选段一中“礁石”象征了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段二中“蝉”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段选文都以人性观照物性,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
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D.吴承恩《西游记》中的沙僧,既是唐僧惩罚悟空时的求情者,也是悟空与八戒闹矛盾时的调节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配角。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6分)
用科普阅读战胜“精神内耗”
王大鹏
①如今,精神内耗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语,很多人也都认为自己存在着精神内耗的状况。
这是一种内心状态,通常的表现就是自我否定、负面情绪、消极思维模式等等,而且精神内耗会导致个体情绪低落、自我压力过大,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等问题,进而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②对于如何减轻或者杜绝精神内耗,相关人士也给出了系列建议,其中就包括换一种思维方式。
而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也许阅读一些科普图书有助于缓解精神内耗,因为科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科普阅读,可以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看待自我。
③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微阅读时代,甚至可以说是“读频”的时代,各个平台上充斥着看之不尽的短视频,碎片化、轻质化、电子化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置身于这个忙碌的时代,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毕竟社交媒体时代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浅尝辄止地获取碎片式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普阅读不再重要了。
相反,我们更应该强调科普阅读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广科普图书阅读活动。
④通过阅读科普图书,不仅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更有助于缓解个人的精神内耗,养成科学理性,让我们善于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因为阅读科普图书就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会科学历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与科学研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它并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硕果累累,有时却田园荒芜。
⑤举例来说,阅读有关宇宙的科普书,可以让我们瞬间进入一个光怪陆离、远超想象的神秘世界,我们可以仰望星空的浩瀚无垠,开启辽阔宇宙的奇妙探险,我们还可以探索138亿年前的宇宙如何起源,思考时间究竟是什么,探寻多重宇宙里是否有另外一个自己,甚至看一看令众多科学家百转千回的黑洞之谜,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⑥比如,《盲眼钟表匠》表明了进化论理论家们如何从化石到基因众多不同的证据来源中,重构了坚不可摧的进化论的实例;《宇宙的琴弦》表明了现实法则如何以高等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我们阅读平克的部分作品就在了解关于进化论的观点如何解释人类行为;阅读秦森有关天文学的著作就是在了解以经验性证据为坚实基础的宇宙现象;阅读霍金有关宇宙学的著作就是在理解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真实存在但仍缺少经验性证据的宇宙的特征……
⑦吴以义在《什么是科学史》中这样写道,“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并不能通过教科书简单的定义或传授。
最能表现这种思维方式的,并不在科学已经完成的物化的甚至是固化的科学成果,而在于求得这些成果的过程。
”好的科普图书是需要用时间来品的,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芳华不再,相反,会更加熠熠生辉。
阅读科普图书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厚重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也让我们扭转精神内耗的状态,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选自《光明网》2023年3月21日,有删改)
15.文章开头阐述“精神内耗”的表现和危害,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④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述文章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的朋友小米最近思想消极、充满负面情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劝慰安抚他。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18分)
地菜花
吴脉英
①地菜花,是我心头的愧疚。
②家乡有在农历三月初三用地菜花煮鸡蛋吃的习俗。
那一年,我读初一。
三月初三的清晨,母亲将满满一担地菜花放在院中,准备挑到菜场去卖。
箩筐中的地菜花,两尺多长,一把把齐齐整整,晶绿的叶片,细小的白花,白皙的须根,无一丝杂草,无一片败叶。
母亲的裤脚湿透,地菜花是麻利的她一大早去田间地头扯了清洗好的。
本可头天弄好当天直接担去卖,母亲实诚,她说当天的更新鲜、卖相好。
③我背了书包上学前,记起要交一笔十几元的资料费.便向母亲要钱。
母亲面露难色,一双不大的眼睛讨好地望向我:“能不能缓缓?我凑齐了送给你。
”想着没钱按时交费会被人笑话,我心底窜起一股火,冲母亲嚷道:“为什么总是没钱呢?!为什么别人有钱交呢?!”母亲的脸瞬间严肃起来:“你要体谅一下……”不等母亲说完,我从箩筐中抄起一大抱地菜花,冲到屋后的田埂上,一把一把使劲扔进水田里。
④我哭着跑向学校,丝毫不理会身后母亲的呼喊……
⑤相较于祖母和父亲的慈祥与温和,母亲对我们姐弟三人显得严厉。
但不多年后我就明白了,母亲的这种严厉很理性,比起村里动辄说教打骂孩子的父母宽和得多。
那时对母亲的严厉的感觉只是我偏颇的误解罢了。
⑥那天早自习还没结束,我正烦躁地读着书,瞥见窗外站着一个矮瘦的身影。
我的心一紧:是母亲!黑旧的草帽,压着一张黝黑的脸,一绺被汗湿的头发贴在眉角边。
那双不大的眼睛焦急又胆怯地朝教室里搜寻着。
我跑到走廊里,接过母亲递来的有些湿的一叠钱,一句话没说,头也不回地进了教室。
⑦当时,父亲承包的建筑工程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一大笔债。
农历二月十五是新洲流传了八百多年的花朝节。
父亲用工地的剩木料做了大大小小的桌椅板凳,母亲陪着他用板车拖了,去赶花朝节前后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的一场场交流会;母亲把菜地里—茬茬的菜挑到菜场去卖……父母如何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年少的我是未曾在意过的。
但我从没听到过母亲的怨言。
⑧三十多年来,我不忍去想象,又常常去想象和叩问:母亲立在池塘中清洗地菜花上的泥浆的腰身是被我娇蛮的话语压弯的吧?那滑过脸颊的泪是为不谙世间愁苦的我的未来担忧而落的吧?那挑着沉重的地菜花路遇熟人打招呼时的笑是强挤出的吧?她在菜场里的一声声叫卖是急切的吧?揣着钱赶往学校的脚步是匆忙的吧?挑着空箩筐退出校门的心情是如释重负又空落透凉的吧?
⑨我一直没有勇气向母亲提起地菜花的事。
我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但我知道她早就原谅了我。
我只知道,后来凡是村里哪家的女孩子不听话,母亲会这样劝说:“不急,会好的。
你看我家脉英,以前也顶嘴,现在可好了!”
⑩我的确再没对母亲说过一句重话;我还熟稔说些抚慰她的话;即使对她偶尔过失的指出,用词和语气也极尽温软,怕扰伤她的心。
但随着年岁增长,愈来愈深重的愧疚,还是时时袭来,令我如鲠在喉、如石碜牙。
○11每年的三月三,我会拿一半地菜花煮鸡蛋,另一半把则置于桌上。
看见地菜花,我的眼前就闪现出母亲衰老笨重的身形,闪现她因眼皮下垂变得更小的双眼。
那眯笑着的两线眼光,温和里又藏着叫我心碎的孱弱。
○12某一日,我蓦地发现,那半把地菜花的枝茎花叶都已枯干,但一个个籽囊却倔强地杵立在细如线的支茎上,仿佛一颗颗不凋败的心!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22年第7期)19.阅读全文,探究“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补全表格内容。
(5分)
20.请从词语运用或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删去并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说说本文以“地菜花”为题有何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60分)
准备,是为未来的目标做预先安排和筹划。
目标,或是小心愿,或是大理想,或是近期任务,或是长远志向;或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或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无论是调整心理状态,还是创设外在条件,无论是提升自身能力,还是寻求多方帮助,都是积极努力的过程。
临近初中毕业的你,有了自己的目标了吗?你准备好了吗?
请以“我正在准备”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祝贺你顺利完成答题,可别忘了认真检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