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体制下《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08T15:58:17.9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田乙君丁奕
[导读] 《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是军队基层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应用理论,目前在军队院校广泛开展。

作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通过总结归纳,旨在探索新体制特殊需求下,其目的是在新体制下为初级任职院校深化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下一步《军队基层管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江苏 徐州 221004)
摘要:《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是军队基层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应用理论,目前在军队院校广泛开展。

作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通过总结归纳,旨在探索新体制特殊需求下,其目的是在新体制下为初级任职院校深化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下一步《军队基层管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新体制下初级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具体,要求《军队基层管理》教学内容上要更加具有针对性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强军目标的实现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目标也更具体。

传统的学历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大而全”的现象,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上既要注重打牢学员的理论基础,又要针对其第一任职岗位进行相对应的实践训练。

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都以理论讲解为主,通过结合学员队的日常管理、毕业实习等活动去锻炼提高学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构成了传统学历教育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主体。

然而,新体制下初级任职教育学员岗位针对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围绕培训对象现任工作岗位和拟调工作岗位的素质需求为核心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培训对象现在或即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其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需求,相关院校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能紧贴岗位实际需求,从而真正达到初级任职教育的目标。

因此,为满足新体制下初级任职教育的要求,在军队基层管理教学的准备阶段,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而具有针对性的调研。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广泛听取基层部队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掌握部队的各个具体工作岗位对人才在军队基层管理方面的素质需求。

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与整理,从而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军队基层管理的课程标准。

二、新体制下初级任职教育的对象差异更明显,要求《军队基层管理》教学方法上要更加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学历教育的培训对象,大都是通过统招录取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起点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体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各个专业的学员普遍按照同一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

而初级任职教育则不同,由于培训对象基本都是依据上级培训计划所分配的名额选送的,造成培训对象起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主要源于基层部队对人才使用的要求,与初级院校培养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例如,在基层部队中原先学军事的担任装备保障类工作职务、学工程技术的担任军事指挥类职务、学军事的担任政治工作类职务等跨专业现象普遍存在。

如此一来,当他们要同时参加某个工作岗位的任职培训时,势必在各教学班次中存在起点不同的客观事实。

这就要求军队基层管理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而进行教学设计,对起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以避免造成有的学员“吃不饱”,而有的学员又“消化不良”的现象。

目前,新体制下初级任职教育的对象主要的有两类:一类是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层次,一类是士官职业教育层次。

对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学员,可以参照学历教育中的课程标准,并考虑学员自身的特点进行。

一是充分发挥学员自学能力强的优势,自主地完成教材规定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基础管理理论方面的学习,有效促进军队基层管理的教学;二是加深学员在军队基层的实践了解,由于学员普遍对军队基层缺乏深入的了解,就容易导致他们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对部队基层有更为深入的实践与了解。

可以通过广泛开展基层生活观摩、与军队基层人员座谈、邀请军队基层优秀人员进行讲座、增加投身基层实践等活动来进行弥补。

在教学过程中,多融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将相关理论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以加深学员对理论的理解,为其运用理论提供一些基本的“模板”。

对于士官职业教育学员,他们绝大多数在军队基层经历了管理的历练和洗礼,在初级任职培训期间主要是为了满足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

为此,必须注重提高教员的灵活授课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任职教育学员与学历教育的学员存在的这种差别,选用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提倡针对这一部分学员的军队基层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指导式教学。

充分发扬初级任职教育学员对知识与技能需求明确的优势,紧紧围绕具体岗位对学员军队基层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同一批学员起点不同的特点,在教员的指导下,以学员自我认识素质差距、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控制学习进度为主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

三、新体制下初级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更明晰,要求《军队基层管理》考核方式上要更加具有多样性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与学,使学员形成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体制的要求下,军队基层管理能力的考核也应该突出对学员理论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以及对理论与实战情况结合的考核。

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在考核的方法上,应与不同岗位的学员实际工作需求灵活采用。

如结合其具体专业岗位课程进行考核、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内容分阶段进行考核等。

在考核内容上,尽可能以减少理论笔试的权重,以依据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的运用能力为主。

针对补考的学员与可以实施改革,传统学历教育通常只进行一次补考,但对于初级任职教育来说,可以围绕教育目标进行多次。

这样既可使培训对象随时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又可为其提供更多的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进而全面提高任职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景阳,熊靖安,王创国.军队管理课教学改革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75 -77.
2]陈铁柱,黄志勇,李坤.以教育新理念引领教学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6(5):83-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