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官制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春秋时期地方行政单位是邑县。邑县的 长官,鲁国和卫国称宰,晋称大夫、楚 称令尹。(楚国令尹同为最高文官) 战国时期地方设置有郡和县,郡的长官 称为守,主要管理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县的长官称为 令,主要管民政。 后来郡领导县,形成郡县二级地方行政 单位。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秦汉 万户以上称为县,长官称令;不及万户 的县,长官称长。同时设置有县丞,主 要管理县政,设置县尉管理军事。 秦汉在县上面设郡,郡的行政长官是郡 守,掌管军事的是尉,掌管监察的是监 御史。另外还设有督邮和主簿。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清 清代总督、巡抚才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 巡抚是省级的最高长官,总督则总揽一省或 者两三省的军民要政。而不正式则只管理财 政和人事,成为督抚的下属。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宋 宋代派中央官员出掌县政,被称为“知某某 县事”,简称知县。 宋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州政由中央派 员前往管理,称为“知某州军州事”(“军” 指地方军队,“事”为民政),简称知州。 州的属官有判官管理行政,有推官管理司法。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元明清 元代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体制 类似中央,也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员。 明初沿袭元制,后改称为承宣布政使司,简 称布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长官为左、 右布政使,掌一省政事。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汉 汉代和郡平行的行政单位是“国”,这 里主要指皇帝子弟的封地。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隋唐 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者郡。如 称州则长官为刺史,称郡时长官是太守。 唐监察官 唐代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起初是派员出巡 各州,称为黜陟使(有权罢免或者擢升 地方官吏)。后来全国被分为若干道, 每道派一名京官巡查,被称为巡察使、 按察使、观察使、采访处置使。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元明 元代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体制 类似中央,也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员。 明初沿袭元制,后改称为承宣布政使司,简 称布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长官为左、 右布政使,掌一省政事。
地方建制(地方行政单位)
明(战事) 明代有战事时,派朝臣出巡地方,处理军务, 称为巡抚。但当遇到的军事问题牵连几省, 巡抚不能解决,则派总督处理。而这里讲的 巡抚和总督都是临时差使,不属于地方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