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创新学校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创新学校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
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
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
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
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拉力跑。
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人们感知。
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 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
当阿克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
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
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着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
阿克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奠定了基础。
(1)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
(2)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道。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有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1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都能取得进展。
参考答案:
答案:
(1)D
(2)C
(3)A
【考点】科普阅读。
【分析】(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1)D项涉及的信息区域就集中在第3自然段,仔细审读,“化学信号气味分子
经过属于GTP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
D项漏掉了“…转变为电信号”这个过程。
(2)审读题目,“承接顺序”四个字提示我们要注意文中表述的不同时期,不同成果的对应关系。
A项的信息点在2段,原文是“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结果”,而此项的“嗅觉信号道路理论提出后”说法,在时间上就表述错误了。
B 项,原文的相关句子为:“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传导过程。
”而此项的“嗅觉信号道路理论提出后”把时间弄错了。
D项的相关句子为第4段的“当阿克塞尔…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受体家族…”,此项错在“得知…过程后”。
(3)本题中,B项的错误是强加因果。
C项,原文第2段说“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可见一个人只有一个嗅觉受体,不可能有“万种”:推断失误。
D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
詹庆生
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
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其他制作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
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
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
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
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
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
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
反倒是这些作品培养和成就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
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
所以,当前中国影视业中明星片酬反常飙升、过度依赖明星的畸形现象,恰恰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影视产业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未发展成熟的现实。
“唯票房论”使中国影视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浮躁时期,那些蜂拥而入的热钱更是以赚快钱为目标,导致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弥漫整个影视业,IP热追IP,“鲜肉”热追“鲜肉”,明星似乎成了赢利的保证,而故事创意、表演艺术、精良制作这些对于影视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反倒成了可以忽略不升的东西。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之后,电影市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包括暑期档的低迷现象,已经给那些故事拙劣、面瘫表演、制作粗糙、批量出炉的影片以冷酷的回应。
虚火上升的市场终将面临现实的惩罚。
⑤可以说,反常的规模化高片酬现象,固然有基于供需关系失衡的市场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处于粗放式增长模式中的中国影视产业结出的病态畸形的恶果,是狂飙突进背景下的产业“热症”与远不成熟的产业“幼稚病”双症并发的典型症侯。
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对于反常高片酬、追捧明星的现象,我们应该以倡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对节目形态和导向进行宏观引导,在产品营销与购播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舆论管控来治标,再以加快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升级,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治本。
(选自2016年10月3日《光明日报》)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引出话题,指出了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危害。
B.文章第②③段从经济规律与产业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明星超高片酬现象产生的原因。
C.文章第④段将美国的影视业和中国的影视业做了比较,指出中国影视业的弊病所在。
D.文章第⑤段对上文的论述做了总结,并提出改变中国影视业现状的具体细致的办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星超高片酬的危害非常大,但人们对此并没有给予关注,他们只关注明星耀眼的光环。
B.只要为明星提供超高片酬,影视公司就能在影视明星争夺战中占得先机,从而获得成功。
C.中国影视明星的数量少不是绝对的,这只是相对于影视产业其他环节的快速发展而言的。
D.中国影视业就是因为明星超高片酬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所以影视作品质量下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星并没有那么重要,好的创意、精湛的演技和制作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
B.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影视业就能稳定健康发展。
C.当下中国影视业的低迷现状已经告诉我们,过度依赖明星并不是影视业的出路。
D.改变中国影视业的现状还需多方面努力,以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
参考答案:
1.D 2.C 3.B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
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
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完成人口转变,长期的低生育率导致新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二: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
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
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
迄今为止流动人口规模仍继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摘编自凤凰网)材料三: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
201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
平均年龄为27.9岁;2015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平均年龄为29.3.也就是说平均“80后”。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包括落户城镇的人口)仍将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波动性增强;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定居意愿普遍增加;新生代和40岁以上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摘编自人民网)材料四: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上指出,人口流动的特点首先是青壮年独立的流出来,然后接着是夫妻俩流出来,然后是赶紧把孩子接过来,再往后就是整个家要搬进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
我们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进入到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动老人的数量就是在不断地增加,这是大的趋势。
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留守儿童自杀事件,也让社会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面临亲情缺失和心理健康的问
题。
(摘编自网易健康)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流动人口在地域上的流动趋向机器产生的社会原因。
B. 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我国流动人口在数量上的发展趋势。
C. 材料三说明新生代流动人口主流为“80后”,他们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
D. 材料四说明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及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是指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其原因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
B. 从材料二看出,从2008年至2013年,我国不论是农民工总量和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总量,都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
C. 我国流动人口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其主要特点是青壮年先流出来,夫妻俩流出次之,然后是把孩子、老人都搬出来。
D. 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制度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关系日趋复杂。
6.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现状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
4. C
5. B
6. ①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应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
②要关注流动老人的养老问题。
③要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
④流动人口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为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课题。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他们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无中生有。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是指”太绝对,应为“主要是指”。
C“特色性”概
括不当,原文说“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
D “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分析不当,原文说“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以外开创性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根据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结合自己对当下人口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根据理解本题可以作答为,要解决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应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
要关注流动老人的养老问题。
要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
流动人口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为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
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
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
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
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
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
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
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
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
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
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
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
③迂叟:作者自称。
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
⑤纴(rèn):纺织。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家:定居,安家
B. 杂莳草药莳:种植,移植
C. 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居:占,占有
D. 而林薄茂密薄:靠近,迫近
10.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 )
①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②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③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
④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参考答案:
9答案 D 解析D项,“薄”为”“草木茂盛”意,“林薄”为“交错丛生的草木”,《楚辞》:“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10答案 B 解析②是介绍“独乐园”的情况,⑥是别人对作者的评论,不是作者自己的情趣表现。
11答案D解析D项,文中并未表达作者不再出仕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
颜回“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
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像那“鹪鹩(jiāo liáo,是一类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
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把它命名为读书堂。
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
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
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
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
开门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