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6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70/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5%(5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安全、护理环境、人文关怀和文件管理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臨床予以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传统护理;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其护理工作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有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手术室护理工作专科性强、涉及面广,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流程的安排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1]。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一种在整体护理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新的护理方案,注重结合临床实践制定护理方案。

作者对本院160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护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

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
2.6±10.3)岁,其中骨科手术21例,泌尿科手术16例,脑科手术12例,普外科11例,妇产科15例,胸科5例。

麻醉方式:复合麻醉46例,全身麻醉20例,局部麻醉14例。

研究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2.5±10.5)岁,其中骨科手术20例,泌尿科手术15例,脑科手术13例,普外科12例,妇产科13例,胸科7例。

麻醉方式:复合麻醉44例,全身麻醉20例,局部麻醉1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包括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细节护理和应急处理等。

研究组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选择优秀的护理人员组建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并向组内人员介绍循证护理的护理要点、主要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并结合每例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及手术类型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既定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制定资历深的护理人员作为督查人员对循证护理的开展及时进行监督,并实行奖惩措施和考核制度,将考核不及格的人员及时排除护理小组。

②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多带有一定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等,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获取患
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其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③术前准备: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5 mg地西泮以稳定患者其情绪,叮嘱患者术前6 h禁食, 4 h禁饮;调整手术室内的温湿度到最佳状态,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宜的手术环境;对患者进行鼓励,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

④术后护理:术后用温盐水擦除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和血迹,并及时转移至病房;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家属应多多体贴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做好术后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出院;指导患者术后合理膳食,身体尚未恢复者应从流质、半流质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应以清淡、高营养、高蛋白类食物为主,且禁食辛辣刺激类容易刺激伤口的食物。

⑤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性格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案,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如宣传画册、宣教视频、讲座等,加强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疑问。

⑥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出院后独立进行康复训练,且注重劳逸结合,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争取早日康复;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以避免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等。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2,3]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参照相关文献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价护理质量,内容分为护理安全、护理环境、人文关怀和文件管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
(70/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5%(5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 2 护理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安全、护理环境、人文关怀和文件管理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的理念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以科研理论为基础,明确地将科学理论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护理经验等相结合,通过对患者各方面进行评估,获取证据,制定具有针
对性的、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4,5]。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部门,其护理工作一般工作时间长、操作步骤多、人员流动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患者治疗效果。

本实验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健康宣教等多方面实施循证护理,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70/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5%(5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安全、护理环境、人文关怀和文件管理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张梅等[6]对150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术后感染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实验相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2] 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58-159.
[3] 王西玲,边寰,王宇,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9):35-37.
[4] 包娜仁. 手術室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生物技术世界,2015,8(1):132.
[5] 朱丽琴.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9):8-9.
[6] 张梅,龚俊仙,吴耀银. 循证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治疗75例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4):127-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