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30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以>80岁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上升最明显,这与老年人数增加有关[1]。
尽早对该类型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已成为大多医生的共识,但运用何种治疗方式,是否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仍存在争议[2],本文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7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式。
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7例,均已行X 线检查确诊。
其中男82例,女95例;年龄75~96岁,平均85.5岁;左侧97例,右侧80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93例,人工关节置换84例。
两组的受伤原因均为行走时摔倒所致。
按Evans 分型,两组均为不稳定型骨折。
关节置换组:ⅢA 型40例,ⅢB 型37例,Ⅳ型7例;内固定组:ⅢA 型34例,ⅢB 型50例,Ⅳ型9例。
两组骨折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 >0.05),见表1。
在术前对患者行骨质疏松测定,根据X 线singh 指数分度:Ⅲ度50例;Ⅱ度98例;Ⅰ度29例。
对患者术前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依据美国麻醉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标准,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 >0.05),见表2。
植入材料:内固定组:创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关节置换组:加长型骨水泥柄。
手术方法:内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
而人工关节置换组则利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
主要观察指标: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②术后下地时间;③骨折愈合
时间;④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
⑤术后髋关节功能;⑥平均住院日;
⑦平均住院费用。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
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许红林杨丽花刘东杰
653300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人民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30.042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
效。
方法:收治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7例。
其中关节置换组84例,髓内钉内固定组93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Harris 评分等方面的指标。
结果:关节置换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4.44±14.09)min,较髓内钉组(87.76±11.82)min 短;术中出血量4.3%/weight,较髓内钉组的
5.8%/weight 少;术后下地时间(7.67±1.72)d,较髓内钉组(33.52±2.83)d 短;平均住院日(19.95±3.66)d,较髓内钉组的
(22.71±2.41)d 短;平均住院费用(27525.65±3628.15)元较髓内钉组的(32874.40±2844.16)元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 <0.05)。
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髓内钉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骨折;高龄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an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Xu Honglin,Yang Lihua,Liu Dongji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anjiang County,Yuxi City,Yunnan Province 653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Methods:177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selected,there were 84cases in the joint replacement group and 93cases in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group.The
operative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time on getting out of bed after opera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methods.Results:The operative time of the joint replacement
group(74.44±14.09)min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87.76±11.82)min,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4.3%/weight was less than
5.8%/weight of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the time on getting out of bed after operatio(7.67±1.72)d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33.52±2.83)d,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19.95±3.66)d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22.71±2.41)d,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32874.40±2844.16)yuan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27525.65±3628.15)yuan,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s a reasonable surgical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Key words Intramedullary nailing;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Femoral trochanteric fracture;Elderly
72
软件进行分析。
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时间:内固定组75.94~99.58 min,平均(87.76±11.82)min;与内固定组相比,关节置换组平均缩短13.32 min,平均(74.44±14.09)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中出血量:当血红蛋白下降到90g/L时或红细胞压积下降到27%以下对患者进行输血。
内固定组术中平均出血量5.8%/weight,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4.3%/weigh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下地时间:内固定组30.69~36.35d,平均(33.52±2.83)d;关节置换组平均较内固定组缩短25.85d,平均(7.67±1.72)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结果:①全部骨折均在24个月随访时间内达到骨性愈合;②随访期间:内固定组肺部感染加重9例,心脏衰竭2例;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导致呼吸衰竭3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肺部感染加重1例,心脏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合
并呼吸衰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
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和内固定失效等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期间,内固定组肺部感染加重12例,心脏衰竭5例,经与内科合作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术后疼痛25例。
关节置换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加重3例,心脏衰竭1例,经与内科合作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术后疼痛1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按照Harris疗效评定: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平均住院日:内固定组(22.71±2.41)d,关节置换组(19.95±3.66)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平均住院费用:内固定组(32874.40±2844.16)元,关节置换组(27525.65±3628.15)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例1:患者,男,80岁,跌伤致左髋活动受限17h入院。
入院后结合患者致伤机制、既往病史、术前X线片,诊断:①左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
Ⅲ型;②肾功能不全;③陈旧性肺结
核。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半髋关节置
换术。
术后疗效评价为优。
手术前后影
像学资料,见图1~3。
讨论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
疗,选择内置物不易松动、可早期功能
锻炼、术式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是临床
医师的共识。
目前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
骨折有4种手术方式[3]:髓内固定系统、
钉板类、人工髋关节置换、多枚斯氏针
或空心钉内固定。
经临床疗效对比分
析,髓内固定系统、钉板类、多枚斯氏
针或空心钉内固定3类手术方法早期仅
能让患肢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而人工
股骨头置换术不仅具有上述优点,还能
让患肢进行早期负重功能锻炼。
研究显
示[4-9],对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能快
速缓解疼痛,令关节功能恢复,还可以
达到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可减
少骨折并发症,使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
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对于合并严重骨质
疏松、基础性疾病多及健康状况不理
想、高龄、不稳定型骨折、预期寿命短
的患者更适用。
本组177例均是高龄伴严重骨质疏
松的患者,均是不稳定型骨折。
在骨折
分型类似、基础疾病类似、健康状况相
当的情况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
费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骨折愈
合时间、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和
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能减少卧
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行负重
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
活质量,使患者尽快恢复到伤前的活动
能力。
适用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基础
性疾病多、高龄、不稳定型骨折以及健
康状况不理想、预期寿命短的患者,作
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
治疗方法,其较合理。
图1术前左髋关节正位片图2术后左髋关节正位片图3术后1年左髋关节正位片
(下转第75页)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固醇摄入过多、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溶血性贫血等均会诱发胆囊结石,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由于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绞痛,并伴随恶心、呕吐等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胆源性胰腺炎,更有甚者由于胆囊结石反复发作、长期刺激等因素后期形成胆囊癌。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虽然效果有目共睹,但该术时间较长、切口较大,易引发出血,出血过多会导致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升高,并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疼痛感。
传统手术时由于病变部位长期暴
露,很容易导致腹腔感染,从而影响到
患者的预后,延长了患者的住院和恢复
时间,阻碍了患者的恢复进程,并且该
术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也较长、安全
性较低,因此患者耐受性较差。
近年来
微创技术逐渐开展和发展,腹腔镜下胆
囊切除术被广泛应用到胆囊结石临床治
疗中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微创
性,极大减轻了患者肠管长时间外露所
造成的刺激,从而促进了患者术后胃
肠道功能的恢复。
腹腔镜手术可以使
术者在术中更好地掌握患者的情况和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不会对患者的
胆管以及微小血管造成损伤。
由上可
知,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来说,腹腔
镜手术的应用价值更高,降低了对于
患者机体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
生概率,从而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卢
小粮等[4]研究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患者接
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手术时间、出血
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并且临床治
疗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相差不大,
本研究结果与之符合。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
疗胆囊结石效果确切,并且安全性较
高,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改善了患
者的预后,可以作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
选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勇.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
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
学研究,2016,14(21):119-121.
[2]廖重五,马苏,宋涛,等.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
疗效对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
(26):5135-5137.
[3]钱向红.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
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
医学,2016,22(31):60-61.
[4]卢小粮,刘进红,曾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
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
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30):84-85.
参考文献
[1]梅汉尧,索鹏,周永顶,等.关节置换及内固
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
实用骨科杂志,2006,12(1):3-6.
[2]蒋冬升,毕郑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
手术方法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
20(6):516-518.
[3]孟增东,连星烨,刘伟,等.人工髋关节置换
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
关节损伤杂志,2013,28(8):759-760.[4]沈宁江,林坚平,王广积,等.老年股骨转子
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研究[J].实用骨
科杂志,2016,22(1):6-10.
[5]韩文锋,周大鹏,张敬东,等.PFNA与人工股
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
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27(10):920-921.
[6]雷云坤,刘思波,刘伟,等.老年股骨转子间
骨折行Gamma钉内固定术及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19(18):1566-1567.
[7]叶伟雄,梁伟国,陈鸿辉.半髋关节置换与
DHS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
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15(14):1055-1058.
[8]邵明,毕郑刚,贺胜,等.人工关节置换与髓
内钉固定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
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
志,2013,15(5):402-406.
[9]唐天华,唐三元,杨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
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
形外科杂志,2014,22(16):1481-1487.
(上接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