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13T16:48:41.9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李泉[导读] 肩关节脱位是指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移位,又称为肩肱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占40%。

李泉(辽宁省抚顺中医院辽宁抚顺 l13008)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258-02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上举推按法手法整复
肩关节脱位是指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移位,又称为肩肱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的4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位之一,多发生于20~50岁之间的成年男性。

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可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前脱位又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三种。

根据脱位的时间与复发次数,可分为新鲜、陈旧和习惯性脱位。

肩关节脱位时,周围的软组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还可合并骨折,约30%-40%的患者合并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少数可合并肩胛盂边缘骨折或肱骨头骨折。

作者自2005 -2006年在我院门诊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8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25 -81岁,单纯肩关节前脱位64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结节15例,肩关节后脱位1例,臂丛麻醉5例。

2 治疗方法
2.1 上举推按法 70例,各文献记载极少,现介绍如下:患者除去外衣,仰卧,患肩置于外侧床角。

医生一手抓住患肢手腕行牵引,一手拇指按腋窝肱骨头处向关节盂方向推压,使患肢从靠近身体到与躯干垂直,再到上举过肩与床成30度角,此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复位,未复位的继续向头上方用力牵引,同时用拇指按压肱骨头使之入臼,再未复位的助手牵引患肢而术者双手拇指推按肱骨头,当有回纳感觉及入臼声时,整复即成功。

2.2 牵引足蹬法(Hippociat:c)治疗肩关节前脱位5例。

介绍如下: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并用足(右侧脱位用右足,左侧脱位用左足)抵于腋窝内。

先在肩外旋、稍外展位置沿伤肢纵轴方向与床面30度角拔伸牵引,继而徐徐内收、内旋,利用术者足掌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

当有回纳感觉时,整复即可成功。

若肱骨头仍未复位,可能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阻碍所致,可将患肢进行内、外旋转,使肱骨头绕过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再按上法进行复位。

俯卧牵引足蹬法(在臂丛麻醉下治疗肩关节后脱位)1例。

2.3 另有悬吊复位法(STMSON)及靠胸旋转法(KOCKIER),适合上肢力量很差人群,且对普通人群成功率并不高,作者未予采用。

3 治疗结果
80例中,有5例患者因年老体弱(2例),惧怕疼痛(1例)或无麻醉整复失败(2例)等不同原因行臂丛麻醉后复位。

其余患者均未行麻醉顺利复位,疗效满意。

4 讨论
复位后必须予以固定,使关节周围的受伤的软组织得以修复,避免日后形成习惯性脱位。

一般可用胸壁固定法:将患侧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60°~90°,前臂依附胸前,将上臂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于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托于胸前。

固定时间约2~3周(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固定四周)。

固定期间练习腕和手指活动,但必须禁止上臂外旋活动,以免影响软组织的修复。

解除固定后,逐步作肩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锻炼。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发生率极高,25岁以下可达80%,对于反复脱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宜行手术重建盂肱关节的稳定结构,以达到彻底治愈。

使用上举推按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能直接暴露脱位之肱骨头,在牵引下推按肱骨头,疗效确切,成功率最高,较牵引足蹬法节省体力,且能有效避免形成医源性骨折,缺点是常需一助手行牵引,偶有触及臂丛神经引起短暂手臂麻木感。

对于难治性,惧怕疼痛及年老体弱患者建议麻醉下整复,以避免造成疼痛性休克,心脑血管意外及臂丛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511-533. [2]杨克勤主编,骨科手册.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297 -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