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河溶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河溶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在答卷上填涂,共18小题,每小题2分,计36分)
1.(2分)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铁轨B.路边的树林
C.小孩的座位D.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2.(2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3.(2分)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2分)下列物质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是()
A.玻璃B.铁C.冰D.海波
5.(2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屏幕上的手影
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
6.(2分)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错误
B.所有探究实验中多次实验都是为减小误差
C.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足够细心,误差就能避免
7.(2分)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植树
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
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8.(2分)甲乙两位同学在学校操场上进行跑步比赛,能说明甲的速度比乙大的是()A.甲通过的路程更长
B.甲所用的时间更短
C.甲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更长
D.甲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更长
9.(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10.(2分)有一个粗心的护士在使用体温计前都未甩。

有一次她用一支示数为39℃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40℃和38℃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40℃,39℃C.38℃,40℃D.40℃,40℃
11.(2分)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
12.(2分)寒冷的冬天,将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外,一会儿,衣服就会冻得硬邦邦的。

几天后,冰冻的衣服依然能晾干,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凝华;吸热B.凝华;放热C.升华;吸热D.升华;放热
13.(2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4.(2分)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15.(2分)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D.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16.(2分)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
17.(2分)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18.(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计14分)
19.(2分)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的。

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20.(2分)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病人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21.(2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m/s;天文测量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

22.(2分)甲乙两图中,物体长度是cm;温度计示数是℃。

23.(2分)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他在平直公路上10分钟骑了3km,则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m/s。

24.(2分)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的道理;冬天,北方的菜窖里防止菜冻坏,常常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的道理。

25.(2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要求,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至少需要h,汽车的最大速度是km/h。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分+4分+4分+5分,计15分)
26.(2分)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

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7.(4分)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荼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乙是萘的熔化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28.(4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

(2)实验器材除停表、斜面、金属片、小车外,还要
(3)某同学测量时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4)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小车在(选填“前半程”、“后半程”或“全程”)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9.(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张纸板放在平面镜上。

纸板由
E、F两块纸板粘成,可绕接缝ON转动。

(1)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同时出现在纸板上,纸板应与平面镜。

(2)如图乙是证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实验操作,具体做法是:将纸板F沿接缝ON。

(3)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4)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会沿射出,这表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4分+5分+6分,计15分)
30.(4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
(1)俗语说:纸包不住火,而纸锅却能烧水,为什么纸锅的纸不会燃烧?
(2)有时候,我们的手在接触较烫的食物后,会用嘴对着手指吹气;冬天很冷时,我们又会对着手心呵气。

请解释这两种现象。

31.(5分)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1m/s的速度走了6min,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1.5m/s的速度走了4min,求
(1)他家离学校多远?
(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32.(6分)(1)打雷时看到闪电后过5s听到雷声,估算发生雷鸣处离你多远?(声速为340m/s)(2)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已知一束激光从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s反射回地球,则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河溶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在答卷上填涂,共18小题,每小题2分,计36分)
1.【解答】解:
以铁轨、铁路边的树木和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为参照物,小孩和铁轨、铁路边的树木和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孩是运动的;只有当孩子相对于自己的座位位置或车厢位置不改变时,才符合妈妈对他的“别动”的要求,故C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

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

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C。

3.【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且刻度没有紧贴长度,所以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因为铁、冰、海波属于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玻璃属于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故选:A。

5.【解答】解: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
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B不符合题意;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
是影子,故C符合题意;
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6.【解答】解:A、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

B、实验中多次实验有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有的是减小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C正确;
D、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足够细心,误差也不能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A、在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
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
A、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若甲通过的路程更长,但不知道甲乙所用时间的关系,所以不能说明甲的速度
比乙大,故A错误;
B、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若甲所用的时间更短,但不知道甲乙通过路程的关系,所以不能说明甲的速度
比乙大,故B错误;
CD、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甲单位时间路程更长,说明甲的速度更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更长,则说明甲的速度更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B、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色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与物体的振动情况无关,故C错误;
D、音叉发出的声音能够听到,是可闻声,故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用示数为39℃的体温计测体温为40℃的病人时,液泡内的水银膨胀,仍可使液柱上升,达到40℃,故测量正确;
用这支体温计测体温为38℃的病人时,水银不能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仍为40℃。

11.【解答】解:A、“云雾”实际上就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是液态,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阴凉的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衣柜中的樟脑丸,由固态吸热变为气态从而使樟脑丸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北方的冬天,气温在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室外冰冻的衣服最终变干,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此过程中吸热;
故选:C。

13.【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形成过程分别是凝固和凝华,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盆,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里的温度是相同的。

故选:C。

15.【解答】解:AD、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故A错误、D正确;
B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C错误。

故选:D。

16.【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故选:B。

17.【解答】解: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正确;
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
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
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C正确;
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
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D错误。

故选:D。

18.【解答】解:
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错误;
D、“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计14分)
19.【解答】解: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20.【解答】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比如: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21.【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年是光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路程,是天文测量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故答案为:3×108;光年。

22.【解答】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3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35cm;
(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40”在“3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36℃。

故答案为:2.35;36。

23.【解答】解:
(1)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他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时,自行车上的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
(2)s=3km=3000m,t=10min=600s,
∴他骑车的速度:v===5m/s
故答案为:自行车;5。

24.【解答】解:(1)冰袋放在高烧的病人身上,冰吸收人身体上的热量熔化成水,熔化是吸热的,使病人皮肤温度下降。

(2)水放出热量时,水凝固成冰,所以冬天,北方的菜窖里防止菜冻坏,常常放几桶水,在温度降低时,水放出热量,使菜窖内温度不至于很低,防止菜被冻坏。

故答案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5.【解答】解:标志牌的含义:8km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的路程是8km。

由v=,
可得t===0.2h;
40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故此路段汽车最大速度为40km/h。

故答案为:0.2;40。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分+4分+4分+5分,计15分)
26.【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
则反射角∠BON=∠AOB=×120°=60°,如图所示:
27.【解答】解:(1)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

故答案为:(1)秒表;(2)使萘受热均匀;慢;(3)15。

28.【解答】解:(1)实验原理公式:v=;
(2)实验器材除停表、斜面、金属片、小车外,还要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4)后半程;变速。

29.【解答】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具体做法是把纸板F沿接缝ON向后转动,纸板F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20°,此时反射角也为20°;当入射角为30°,此时反射角也为30°,当反射角为40°时,入射角也为4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如果让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会沿OA射出,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垂直;(2)向后转动;(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OA;可逆。

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4分+5分+6分,计15分)
30.【解答】答:(1)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被烧着。

(2)用嘴对着手指吹气,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蒸发吸热的过程;有利于降温。

当我们对着手掌呵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有利用提高手掌的温度。

31.【解答】解:(1)前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6min=360s,
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4min=240s,
由v=得,前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s1=v1t1=1m/s×360s=360m,
后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s2=v2t2=1.5m/s×240s=360m,
则他家离学校的距离:
s=s1+s2=360m+360m=720m。

(2)小明上学走路的总时间:
t=t1+t2=360s+240s=600s,
则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v===1.2m/s。

答:(1)他家离学校有720m;
(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为1.2m/s。

32.【解答】解:(1)由v=得,距离雷鸣处的距离:
s=vt=340m/s×5s=1700m。

(2)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用的时间为:t=×2.5s=1.25s,
由v=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3×108m/s×1.25s=3.75×108m=3.75×105km。

答:(1)发生雷鸣处离你1700m;
(2)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75×105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