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2.课内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D.本文最后一句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含有惜时之意。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乙)童寄者,郴州荛①牧儿也。
行牧且荛。
二豪贼劫持,反接②,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③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④。
贼易⑤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⑥;一人卧,植⑦刃道上。
童微伺⑧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童区寄传》)(注释)①荛(ráo):打柴。
②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
③虚所:集市。
虚,同“墟”。
④恒状:常有的样子。
⑤易:轻视,这里是“不以为意”的意思。
⑥为市:谈生意,指寻找买主。
⑦植:立。
⑧微伺:偷偷地看。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③布囊其口 ________ ④去逾四十里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三十而立
B.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
C.之虚所卖之知之为知之
D.以缚背刃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4)屠户和区寄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②;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
③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乙文中两个牧童对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翁家训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③,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④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
②简束,约束和管教。
③恭谨,恭敬、谨慎。
④药石,良药。
(1)要想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我们应践行《放翁家训》中的()
A.常加简束
B.志趣自成
C.宽厚恭谨
D.熟读经学
(2)下列语言材料,与文中“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这句话的内涵无关联的一项是()
A.《礼记·表记》有言:“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可见人与人交往不可过于密切。
B.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强调了环境、朋友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C.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意在告诉我们不要结交和自己志趣不同的人。
D.诸葛亮谆谆告诫后主要做开明的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窘窘:________
②眈眈相向眈眈: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犬:________
④意暇甚意:________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障。
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悲守穷庐 ________ ④此即日习于傲矣 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②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
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⑤盖以诱敌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其一犬坐于前
(4)请从屠户的角度,概括补充故事情节。
遇狼——________——________——杀狼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
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 目似/瞑,意暇/甚
D.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尉①有夜半击令②之门者,求见甚急。
令日:“半夜有何事,请俟旦。
”尉日:“不可。
”令披衣退起取火,延尉入坐。
尉日:“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
”令日:“然则君有何策?”日:“某见冬间,农隙无事,不若移令此时养蚕,实为两便。
”令笑日:“君策甚善,古人不及。
但冬月何处得桑?”尉瞪目久之。
【注】①尉:县尉。
②令:县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但冬月何处得桑/一狼得骨止
B. 然则君有何策/公欣然曰
C. 不若移令此时养蚕/若屈伸呼吸
D. 古人不及/及其家穿井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驱: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
④屠自后断其股股: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__——(御狼)——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②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缀行甚远(点缀)
B. 其一犬坐于前(狗)
C. 夸父与日逐走(行走)
D. 欲得饮(喝水)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一犬坐于前/弃其杖
B. 方欲行/欲得饮
C. 久之,目似瞑/学而时习之
D. 意暇甚/意与日去
(3)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饱含着讽刺的意味。
B. 【乙】文夸父临死前“弃其杖,化为邓”这一情节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和夸父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C. 【甲】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愤怒之情。
D. 【乙】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未至,道渴而死。
(5)①【甲】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②面对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
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情况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1)吕氏春秋(或:吕览)
(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使唤),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啊。
(3)“此”指的是对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或:不要轻信传闻,应仔细辨别,深入调查研究。
)
2.C
解析:(1)行为、操守、品德;增长;年纪
(2)①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C
3.B
解析:(1)连接,紧跟;像狗似;捂住;离开
(2)B
(3)①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终于被割断。
(4)两个人都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告诉我们: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或:讽喻了像狼或“豪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
)
4.B
解析:(1)B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两个牧童进入山中,来到一个狼洞,发现洞中有两头小狼。
(3)D
(4)乙文中两个牧童在并没有受到狼的攻击的情况下,仅仅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就生生累死了一头母狼,表现出人性中恶的一面。
(合乎情理即可)
5.D
解析:(1)D
(2)A
6.(1)处境困迫,为难;凶狠注视的样子;像狗似的;这里指神情,态度;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黠(变诈)
(4)文中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若不是狡诈的狼步步紧逼,屠户也不会杀狼,所以屠户杀狼是被迫自卫的正义之举;在看清恶狼本性后,屠户没有怯懦退缩,体现了人性中勇敢镇定和智慧的一面。
7.(1)达到;增长;偏僻简陋的房屋;习惯,熟悉
(2)①过度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
(3)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
(4)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者而远离俭了。
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8.(1)连接、紧跟;离开;看,视;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①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3)其一/犬坐于前
(4)惧狼;御狼
9.D
解析:(1)记述奇异的事情
(2)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
(3)D
(4)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阳奉阴违。
(6)狡猾,贪婪,凶残。
(7)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人不能太贪婪。
10.A
解析:(1)A
(2)农事方兴/ 百姓皆下田/ 又使养蚕/ 恐民力不给。
(3)考虑问题要周全。
(或: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11.(1)通“只”(或:只;仅);追赶;打洞;大腿
(2)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3)惧狼;杀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D
解析:(1)D
(2)B
(3)C
(4)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5)①动作描写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
②勇敢(拼搏)精神。
需要。
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战胜它们,就要有足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