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单选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教育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D )
A法律制度B政治经济制度C精神文明D社会生产力
2.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
3.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D )
A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育的( B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
5.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领导权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权利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6.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度具有(B)
A 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
7.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 )
A政治与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9.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B )
A创造更新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C选择提升文化D筛选保存文化
10.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表现之一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C )
A历史继承性B选择性C相互制约性D协调性
11.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的要求。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
12.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D )
A因材施教B统一要求C把握关键期D循序渐进
1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B )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1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 A )的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合期”D“最近发展区”
15.人的精神力量、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得到发展,这现象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
16.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比较实验,证明了(B )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关键影响。

A遗传B生理成熟C环境D 教育
17.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是(C )
A原发论B内发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8.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八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是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A )
A霍尔B洛克C高尔顿D华生
1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体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20.“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B )
A遗传的重要性B 环境的重要性C改变的重要性D学习的重要性
2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
22.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遗传素质B主观能动性C学校教育D环境教育
23.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B)
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C社会文化D人口质量
24.(B )是教育的各个社会功能具有矛盾性的根本原因。

A国家领导人内部决策意见无法统一B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有不同的直接目的和价值作用C阶层或阶层利益的冲突以及人们学识眼界等方面的差异D社会发展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同
25.下列教育学家中,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
A威尔逊B格赛尔C弗洛伊德D皮亚杰
26.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B )
A孟子B荀子C格赛尔D威尔逊
27.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体现了人身心发展动因理论的(B )
A内发论B外铄论C内外因交互作用论D多因素论
28.下列属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作用的论述是(A )
A性相近,习相远也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9.“昔孟母,择邻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这两句话所指的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30.”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A )
A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教学相长是推动人的发展的必然途径C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具有主导作用D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补作用
第三章小学教育目的
1.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B )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育目标
2.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D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A“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成长”
B“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长”
C“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的是(C )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育组织形式
4.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A )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指导功能
5.人们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称为(B )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6.“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的目的观是(C )
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
7.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A )
A根据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B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C教育目的应以学校需要为出发点D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8.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B )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9.“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毛泽东在(C )提出的。

A1949 B1956 C1957 D1970
10.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指出,教育应培养(D )
A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B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D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 )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D完善学生的人格
12.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A )
A娱乐性B竞技性C技能性D思想性
13.“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在(D )中提出的。

A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1999年全国教育代表大会
14.(D )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

A《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5.“应试教育”重视(A )
A少数“尖子生”B大多数学生C少数后进生D中等生
16.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仪”加以教化。

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A )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无目的论D生活本位论
16.教育目的存在多种价值取向,以下不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爱伦.凯B卢梭C帕克D斯普朗格
17.“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你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A )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团体本位D虚无主义
18.下列表述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A )
A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C社会要求会阻碍个体素质的发展D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
19.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达几经变化,但是其最基本精神一以贯之,这就是(C )
A 坚持社会为本B始终弘扬个性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D培养专业人才
20.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A )
A教育美育B家庭美育C生活美育D形式美育
21.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D )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个性特长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第四章教育制度
1.在教育制度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D)
A社会教育制度B企业教育制度C家庭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2.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的学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