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页/共58页
概述
物理处理法
过滤
沉淀
化学处理法
离心分离
上浮…
中和
氧化-还原
分解
化学物理法
絮凝…
汽提 吹脱 吸附、萃取 离子交换 电解 电解析 反渗析
通过物理或机械 作用去除废水中 不溶解的悬浮固 体或油类污染物
加入化学物质,通 过化学反应,改变 水中污染物的理化 性质,改变理化状 态,从而改变其有 害特性或去除
•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 min。 如作为预曝气,停留时间为10~30min。 •池的有效水深为2~3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 可达5,当池长宽比大于5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2.5~6.0mm,距池底 约为0.6~0.9m,并应有调节阀门。 •曝气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在砂槽上方 宜安装纵向挡板,进出口布置,应防止产生短流。
• 沉淀基础理论
当某一颗粒进入沉淀池后
一方面随着水流在水平 方向流动,其水平流速
v等于水流速度
另一方面,颗粒在重力作用 下沿垂直方向下沉,其沉速 即是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u
颗粒运动的轨迹为其水平分速v和沉速u的矢量和, 在沉淀过程中,是一组倾斜的直线,其坡度i=u/v
v qv / A' qv /(H b)
第18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
沉砂池 的作用
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 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 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 工作原理
沉砂池的 几种形式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 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 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 随水流带走
概述
• 分类 ➢按 照 废 水 处 理 的 原 理 , 可 把 各 种 处 理 方 法 归 纳 为 ; 物 理 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四类。 ➢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污 染物。沉淀法,浮选法,过滤法,蒸发法。 ➢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处理回收可溶性 废物或胶状物质。中和法,萃取法,氧化还原法。 ➢生物处理法分为好氧与厌氧两大类。好氧生物处理效率 高、使用广泛,已成为生物处理废水的主耍方法,通常 所说的生物法均指此类而言;厌氧生物法主要用于污泥 的消化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旋流式 沉砂池、Doer沉砂池等
第19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
沉砂池工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参数
城市污水厂一般均设置沉砂池,并且沉砂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 小于2;工业污水是否要设置沉砂池,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 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最大时流量、最大组合流量、合流制流量 沉砂池去除的砂粒相对密度为2.65,粒径为0.2mm以上。 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6m3污水沉砂30m3计算,其含水率约为 60%,容重约1500kg/m3。 贮砂斗的容积应按2d沉砂量计算,贮砂斗壁的倾角不应小于55º,排 砂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第20页/共58页
第8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格栅的清渣方法
人工清除
机械清除
与水平面倾角: 45º~60º
与水平面倾角: 60º~70º
设计面积应采用较大的安全 系数,一般不小于进水渠道面 积的2倍,以免清渣过于频繁。
过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 管渠的有效面积的1.2倍。
第9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 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 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沉于池底的砂粒较为纯净,有机 物含量只有5%左右,长期搁置也不至于腐化。
第24页/共58页
第25页/共58页
曝气沉砂池实景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设计参数:
第27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池
沉淀池
按使用功能分
初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
生物处理法中的预处理,去 除约30%的BOD5,55%的悬 浮物
生物处理构筑物后,是生 物处理工艺的组成部分
第28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池
沉淀池
平流式
池型:长方形 一端进水,另一 端出水 贮泥斗在池进口
按水流方向分(★)
第15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理想沉淀池的几个假定:
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 流速为v; 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为u; 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颗粒均匀分 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 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第16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选用栅条间距的原则: 不堵塞水泵和水处理厂、站 的处理设备。
第7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格栅所截留的污染物数量与地区的情况、污水沟 道系统的类型、污水流量以及栅条的间距等因素有关, 可参考的一些数据:
当栅条间距为16~25mm时,栅渣截留量为 0.10~0.05m3/(103m3污水); 当栅条间距为40mm左右时,栅渣截留量为 0.03~0.01 m3/(103m3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约为80%,密度约为960kg/m3。
格栅、筛网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 填埋 焚烧(820℃以上) 堆肥 将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 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
第12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 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
沉砂池: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易沉物。
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
区域沉淀或 成层沉淀
压缩沉淀
悬浮颗悬粒浮浓颗悬度悬粒浮不浮浓颗高颗度粒;粒不浓沉浓高度淀度;较过很沉高程高淀(中;过5悬颗0程0浮粒0中m固相g悬体/互L浮之以之颗上间)已;挤颗压 间互不粒干之扰粒间,成的有颗团沉互粒状降相各结受絮自构到凝单,周作独互围用进相其,行接他颗沉触颗粒淀,粒因,互的颗相相影粒互支响沉聚撑,淀集,颗增下粒层间颗相粒 轨迹呈大直而线对加。间位快沉的置沉淀水保降过在持,程上不沉中层变淀,颗颗,轨粒粒形迹的的成呈重物一曲力理个线作性整。用质体沉下不共淀被变同过挤。下程出沉,,使与污 发生在中沉,砂澄颗池泥清粒中得水的。到之质浓间量缩有、。清形二晰状沉的、池泥沉污水速泥界是斗面变中。化及二的浓次。缩沉化池淀中池污与泥
• 粗网:孔径 6mm; • 细网:孔径<6mm。
第6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格栅的 作用
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 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 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 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 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作用:去除可能堵塞水 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 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 施能正常运行。
第4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调节池
• 废水排放常常具有间断性和多变性,而废水处理设备都是 按照一定的水质与水量标准设计的,要求均匀进水。为了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在废水进入处理设备前预先 设置水池进行调节,同时通过搅拌使水质均匀。此种水池 即为调节池。
• 调节池可分为:水质调节池、水量调节池、水质水量调节 池
第26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设计参数:
•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 min。 如作为预曝气,停留时间为10~30min。 •池的有效水深为2~3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 可达5,当池长宽比大于5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2.5~6.0mm,距池底 约为0.6~0.9m,并应有调节阀门。 •曝气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在砂槽上方 宜安装纵向挡板,进出口布置,应防止产生短流。
学絮污凝的泥沉浓浓淀缩缩属过池于程中这存发种在生类压。型缩。沉淀。 第14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颗粒为球形
分 析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质量等不变
的
假
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受器壁和其他
定
颗粒影响
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 因受重力作用 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 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 颗粒即等速下沉
初次沉淀池:较经济地去除,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 有机负荷。 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 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 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第13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 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竖流式
辐流式
池内水流由下向上 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
池型:多为圆形, 有方形或多角形 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 贮泥斗在池中央
第29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池
在池底设置沉砂斗,池底有i=0.1~0.5的 坡度,以保证砂
粒滑入砂槽; 为了使曝气能起到池内回流作用,在必要时可在设置曝 气装置的一侧装设挡板。
第23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工作原理:
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一般流 速0.1m/s),同时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流动(旋转流速 0.4m/s ),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
式中:v—颗粒的水平分速;
qv—进水流量; A′—沉淀区过水断面面积,H×b;
H—沉淀区的水深;
第17页/共58页 b—沉淀区宽度。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设u0为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 降速度。 I. 当颗粒沉速u≥u0时,无论这种 颗粒处于进口端的什么位置, 它都可以沉到池底被去除,即 左上图中的迹线xy与x′y′。 II. 当颗粒沉速u<u0时,位于水面 的颗粒不能沉到池底,会随水 流出,如左下图中轨迹xy″所示; 而当其位于水面下的某一位置 时,它可以沉到池底而被去除, 如图中轨迹x′y所示。 说明对于沉速u小于指定颗粒沉 速u0的颗粒,有一部分会沉到 池底被去除。
第22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 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曝气沉砂池的构造:
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沿渠道壁一侧的整个长度 上,距池底约60~90cm处设置曝气装置;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 作稳定。
第21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的系统参数
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为0.15m/s; 最大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0s,一般为 30~60s; 有效水深应不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0m,池宽不小于 0.6m; 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当设置除砂设备时,可根据除 砂设备的要求,考虑池底形状。
• 调节池作用:预沉淀、预曝气、降温、贮存临时事故排水 等
• 调节池容积 V=Qt
第5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 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尺寸较大的悬浮物和飘浮物。 按栅 条之间的距离:
• 粗栅:净间距 50mm • 中栅:净间距25-50mm • 细栅:净间金属框架上,往往与格 栅配合使用,放在格栅之后。可分为粗网与细网两种:
第3页/共58页
物理和化学相结合 的方法净化污水
概述
天然生物处理
生物稳定塘 土地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
人工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
生物膜法 传统厌氧消化 现代高速厌氧反应器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氯化降
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又称为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有机废水
最重要的方法
每日栅渣量w
W qvmax W1 86400 K Z 1000
式中:W1——栅渣量,m3/ (103m3污水); KZ——生活污水流量总 变化系数。
第10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筛网
作用 用于废水处理或 短小纤维的回收
形式 振动筛网 水力筛网
第11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概述
物理处理法
过滤
沉淀
化学处理法
离心分离
上浮…
中和
氧化-还原
分解
化学物理法
絮凝…
汽提 吹脱 吸附、萃取 离子交换 电解 电解析 反渗析
通过物理或机械 作用去除废水中 不溶解的悬浮固 体或油类污染物
加入化学物质,通 过化学反应,改变 水中污染物的理化 性质,改变理化状 态,从而改变其有 害特性或去除
•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 min。 如作为预曝气,停留时间为10~30min。 •池的有效水深为2~3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 可达5,当池长宽比大于5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2.5~6.0mm,距池底 约为0.6~0.9m,并应有调节阀门。 •曝气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在砂槽上方 宜安装纵向挡板,进出口布置,应防止产生短流。
• 沉淀基础理论
当某一颗粒进入沉淀池后
一方面随着水流在水平 方向流动,其水平流速
v等于水流速度
另一方面,颗粒在重力作用 下沿垂直方向下沉,其沉速 即是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u
颗粒运动的轨迹为其水平分速v和沉速u的矢量和, 在沉淀过程中,是一组倾斜的直线,其坡度i=u/v
v qv / A' qv /(H b)
第18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
沉砂池 的作用
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 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 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 工作原理
沉砂池的 几种形式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 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 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 随水流带走
概述
• 分类 ➢按 照 废 水 处 理 的 原 理 , 可 把 各 种 处 理 方 法 归 纳 为 ; 物 理 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四类。 ➢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污 染物。沉淀法,浮选法,过滤法,蒸发法。 ➢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处理回收可溶性 废物或胶状物质。中和法,萃取法,氧化还原法。 ➢生物处理法分为好氧与厌氧两大类。好氧生物处理效率 高、使用广泛,已成为生物处理废水的主耍方法,通常 所说的生物法均指此类而言;厌氧生物法主要用于污泥 的消化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旋流式 沉砂池、Doer沉砂池等
第19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
沉砂池工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参数
城市污水厂一般均设置沉砂池,并且沉砂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 小于2;工业污水是否要设置沉砂池,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 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最大时流量、最大组合流量、合流制流量 沉砂池去除的砂粒相对密度为2.65,粒径为0.2mm以上。 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6m3污水沉砂30m3计算,其含水率约为 60%,容重约1500kg/m3。 贮砂斗的容积应按2d沉砂量计算,贮砂斗壁的倾角不应小于55º,排 砂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第20页/共58页
第8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格栅的清渣方法
人工清除
机械清除
与水平面倾角: 45º~60º
与水平面倾角: 60º~70º
设计面积应采用较大的安全 系数,一般不小于进水渠道面 积的2倍,以免清渣过于频繁。
过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 管渠的有效面积的1.2倍。
第9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 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 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沉于池底的砂粒较为纯净,有机 物含量只有5%左右,长期搁置也不至于腐化。
第24页/共58页
第25页/共58页
曝气沉砂池实景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设计参数:
第27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池
沉淀池
按使用功能分
初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
生物处理法中的预处理,去 除约30%的BOD5,55%的悬 浮物
生物处理构筑物后,是生 物处理工艺的组成部分
第28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池
沉淀池
平流式
池型:长方形 一端进水,另一 端出水 贮泥斗在池进口
按水流方向分(★)
第15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理想沉淀池的几个假定:
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 流速为v; 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为u; 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颗粒均匀分 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 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第16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选用栅条间距的原则: 不堵塞水泵和水处理厂、站 的处理设备。
第7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格栅所截留的污染物数量与地区的情况、污水沟 道系统的类型、污水流量以及栅条的间距等因素有关, 可参考的一些数据:
当栅条间距为16~25mm时,栅渣截留量为 0.10~0.05m3/(103m3污水); 当栅条间距为40mm左右时,栅渣截留量为 0.03~0.01 m3/(103m3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约为80%,密度约为960kg/m3。
格栅、筛网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 填埋 焚烧(820℃以上) 堆肥 将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 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
第12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 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
沉砂池: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易沉物。
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
区域沉淀或 成层沉淀
压缩沉淀
悬浮颗悬粒浮浓颗悬度悬粒浮不浮浓颗高颗度粒;粒不浓沉浓高度淀度;较过很沉高程高淀(中;过5悬颗0程0浮粒0中m固相g悬体/互L浮之以之颗上间)已;挤颗压 间互不粒干之扰粒间,成的有颗团沉互粒状降相各结受絮自构到凝单,周作独互围用进相其,行接他颗沉触颗粒淀,粒因,互的颗相相影粒互支响沉聚撑,淀集,颗增下粒层间颗相粒 轨迹呈大直而线对加。间位快沉的置沉淀水保降过在持,程上不沉中层变淀,颗颗,轨粒粒形迹的的成呈重物一曲力理个线作性整。用质体沉下不共淀被变同过挤。下程出沉,,使与污 发生在中沉,砂澄颗池泥清粒中得水的。到之质浓间量缩有、。清形二晰状沉的、池泥沉污水速泥界是斗面变中。化及二的浓次。缩沉化池淀中池污与泥
• 粗网:孔径 6mm; • 细网:孔径<6mm。
第6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格栅的 作用
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 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 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 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 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作用:去除可能堵塞水 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 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 施能正常运行。
第4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调节池
• 废水排放常常具有间断性和多变性,而废水处理设备都是 按照一定的水质与水量标准设计的,要求均匀进水。为了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在废水进入处理设备前预先 设置水池进行调节,同时通过搅拌使水质均匀。此种水池 即为调节池。
• 调节池可分为:水质调节池、水量调节池、水质水量调节 池
第26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设计参数:
•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 min。 如作为预曝气,停留时间为10~30min。 •池的有效水深为2~3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 可达5,当池长宽比大于5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2.5~6.0mm,距池底 约为0.6~0.9m,并应有调节阀门。 •曝气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在砂槽上方 宜安装纵向挡板,进出口布置,应防止产生短流。
学絮污凝的泥沉浓浓淀缩缩属过池于程中这存发种在生类压。型缩。沉淀。 第14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颗粒为球形
分 析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质量等不变
的
假
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受器壁和其他
定
颗粒影响
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 因受重力作用 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 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 颗粒即等速下沉
初次沉淀池:较经济地去除,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 有机负荷。 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 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 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第13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 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竖流式
辐流式
池内水流由下向上 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
池型:多为圆形, 有方形或多角形 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 贮泥斗在池中央
第29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池
在池底设置沉砂斗,池底有i=0.1~0.5的 坡度,以保证砂
粒滑入砂槽; 为了使曝气能起到池内回流作用,在必要时可在设置曝 气装置的一侧装设挡板。
第23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工作原理:
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一般流 速0.1m/s),同时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流动(旋转流速 0.4m/s ),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
式中:v—颗粒的水平分速;
qv—进水流量; A′—沉淀区过水断面面积,H×b;
H—沉淀区的水深;
第17页/共58页 b—沉淀区宽度。
物理处理方法
• 沉淀基础理论
设u0为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 降速度。 I. 当颗粒沉速u≥u0时,无论这种 颗粒处于进口端的什么位置, 它都可以沉到池底被去除,即 左上图中的迹线xy与x′y′。 II. 当颗粒沉速u<u0时,位于水面 的颗粒不能沉到池底,会随水 流出,如左下图中轨迹xy″所示; 而当其位于水面下的某一位置 时,它可以沉到池底而被去除, 如图中轨迹x′y所示。 说明对于沉速u小于指定颗粒沉 速u0的颗粒,有一部分会沉到 池底被去除。
第22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 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曝气沉砂池的构造:
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沿渠道壁一侧的整个长度 上,距池底约60~90cm处设置曝气装置;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 作稳定。
第21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的系统参数
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为0.15m/s; 最大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0s,一般为 30~60s; 有效水深应不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0m,池宽不小于 0.6m; 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当设置除砂设备时,可根据除 砂设备的要求,考虑池底形状。
• 调节池作用:预沉淀、预曝气、降温、贮存临时事故排水 等
• 调节池容积 V=Qt
第5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 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尺寸较大的悬浮物和飘浮物。 按栅 条之间的距离:
• 粗栅:净间距 50mm • 中栅:净间距25-50mm • 细栅:净间金属框架上,往往与格 栅配合使用,放在格栅之后。可分为粗网与细网两种:
第3页/共58页
物理和化学相结合 的方法净化污水
概述
天然生物处理
生物稳定塘 土地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
人工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
生物膜法 传统厌氧消化 现代高速厌氧反应器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氯化降
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又称为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有机废水
最重要的方法
每日栅渣量w
W qvmax W1 86400 K Z 1000
式中:W1——栅渣量,m3/ (103m3污水); KZ——生活污水流量总 变化系数。
第10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
筛网
作用 用于废水处理或 短小纤维的回收
形式 振动筛网 水力筛网
第11页/共58页
物理处理方法
• 格栅和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