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质量安全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罐头质量安全浅析
吴婷婷,刘 洋,曲德威
(大石桥市检验检测中心,辽宁大石桥 115100)
摘 要:罐头食品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型行业之一,从开始发展至今,罐头食品行业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先进入国际经济市场的行业。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行业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罐头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杀菌消毒和密封装罐步骤,密封不严,罐头食品会出现鼓气等问题,罐头食品的质量安全无法得到高度保障,不利于罐头食品行业的整体发展。
因此,本文以罐头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全面分析影响罐头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以期为罐头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分析;质量安全;罐头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使社会各界对于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特别是罐头食品,罐头食品以其食用方法简单、可储存时期长等特点,满足了消费者们的消费需求,销量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但罐头食品存在较多的质量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对罐头食品的质量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创新。
在全面分析罐头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罐头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罐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探讨,总结有效的解决对策,全面促进罐头食品行业的改革创新,带动我国食品行业整体的可持续化发展。
1 我国罐头食品行业的发展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罐头食品的需求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人们最初对罐头食品的需求,在于其保质期长及便捷性高,现在人们对罐头食品的需求逐渐转移到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方面。
在现代的食品行业中,能够长期保存,并且保留了原食材大部分营养成分的罐头,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需求,不能保留食材营养的罐头逐渐退出了食品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的罐头食品出口销售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导致我国的罐头食品出口面临较大的发展难题[1]。
2 对罐头的质量安全构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2.1 包装材料塑化剂方面的影响
自从我国发生过白酒塑化剂事之后,社会各界对于塑化剂使用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塑化剂作为一种材料加工的助剂,添加塑化剂后,可以全面提升材料的耐加工特性,因此塑化剂被广泛用于各类金属容器及塑料产品的涂层中。
在塑料容器中添加过量塑化剂,容易导致塑化剂的迁移等现象,对罐头食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2.2 罐头食品的同质化问题
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及对于罐头食品营养性要求的提升,使得罐头食品的种类大幅度减少,罐头食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致相同。
罐头食品生产行业的整体集中度较差,同一地区往往只生产一种罐头产品,罐头食品行业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
在此发展背景下,罐头食品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会大力压缩罐头的生产成本,使罐头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容易造成罐头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2]。
2.3 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
罐头食品一般通过杀菌技术及严格的密封操作实现长期保存,所以质量合格的罐头食品本身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就能实现长期保存。
罐头食品的全面杀菌以及封口操作,可达到商业无菌标准,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
有部分罐头食品生产厂家,在加工技术方面不过关,为了保证其生产的罐头食品能够满足无菌需求,抑制罐头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会违规使用防腐剂,导致罐头食品的食品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
3 全面提高罐头食品质量安全性的方法建议
3.1 重视罐头原料基地的建设力度
在影响罐头质量安全的众多因素中,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
有条件的罐头生产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在保证罐头生产具备充足原料的基础上,对罐头原材料的种植水平、品种品类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对于罐头原材料的安全管理力度,实现罐头原材料的科学化种植、高质量选种及规范化供应,为罐头生产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及原材料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努力拓展国内食品市场
我国罐头食品行业长期的发展以对外销售的出口贸易为主,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国内的消费者对罐头食品的安全现状认知程度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随着国内外对罐头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差异化越来越大,我国罐头食品的出口受到阻碍,罐头食品的国内市场发展力度不足,因此面临着发展停滞的现象,长期的发展停滞,会导致罐头食品行业整体的食品质量下降。
为了实现罐头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拓宽国内市场。
罐头食品生产企业要增强对罐头产品的宣传力度,吸引国内消费者,对罐头食品的优势和变化进行统一的宣传科普,引导人们逐渐转变消费理念,提高国产罐 (下转第19页)
2.3 培养高素质食品检测人才
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而言,缺乏专业的检测人才是限制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食品检测部门的重视。
为了推动食品安全检测事业的进步,提高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食品检测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将检测工作人员培养成专业的检测人才。
①引入晋升奖罚、绩效考核等制度,提高检测人员对培训学习的重视度。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职业精神、检测知识与技术培训,确保检测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利用扎实的知识储备、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食品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把好食品安全检测关。
②食品检测部门应注重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交流,为食品专业师生提供实训平台,支持他们学习技术和积累实践经验,以此为食品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储备后续力量。
③鼓励食品专业师生创新检测技术,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重要力量,推动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4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应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市场管理的研究,可以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条例,从中汲取心得和经验,完善和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对食品检测工作的指导与规范,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支持与保障。
相关监督与管理部门需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加强对食品检测的监督与管理,将监督与管理渗透到食品检测工作的每个细节,在食品流入市场前发现问题,按照法律法规给予严厉的处理,将食品安全控制作用在事故发生前,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系数,为人们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种形势下,需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的监督与管理力度,通过提高食品检测水平,健全安全标准体系,培养专业食品检测人才,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工作和提高食品检测效果,防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春,万凌燕,李付贤.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0(21):189.
[2]陈云志,李悦梅,赫文龙.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现代食品,2020,12(23):170-172.
[3]戴海兰.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魅力中国,2019(37):345.
[4]陈秀敏,周瑞兴,方桂丽,等.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J].山东化工.2018,47(12):135.
[5]肖婷婷,陈艳,吴芳芳.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探讨[J].现代食品,2020(6):141-142.
头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国内外双市场的同步发展[4]。
3.3 实现罐头食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罐头食品生产企业需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保证罐头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
全面的质量管理以“全”作为基础,不断拓宽质量管理的范围,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在对罐头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的同时,还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罐头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全面优化。
3.4 全面调整罐头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
当前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罐头生产企业需要以社会需求作为基本导向及时掌握产品的动态信息,并以此为根本,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提高罐头生产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占比率。
目前罐头食品行业应该集中技术力量,全力改变罐头产品老化的问题,大力研发新的罐头品种,在对罐头的包装类型进行创新的同时,需要对罐头的食品内容物进行开发和研究,全面提高罐头生产行业的经济能力,带动罐头产品质量安全系数的提升,促进罐头生产销售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最终实现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5]。
4 结语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罐头食品行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罐头生产企业需要充分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需求,对罐头的生产工艺进行针对性的创新。
在生产和销售罐头的过程中,需要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做好罐头食品的质量检测工作,推出有益于健康并且方便快捷的罐头食品。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罐头食品的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罐头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增强不定期的抽查次数。
通过对罐头食品企业生产情况的全面把控,降低罐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促进罐头食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华.我国罐头食品行业质量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概况[J].现代食品,2020(11):68-69.
[2]曾颖,莫锡乾.我国罐头行业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分析[J].现代食品,2019(10):128-130.
[3]孙敏华.桔子罐头生产关键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5):143.
[4]施敬文.我国罐头食品行业质量调研报告[J].质量与标准化,2014(2):42-45.
[5]景红,翟金义,孙宏民.芦笋罐头安全卫生质量的控制[J].农产品加工,2005(4):15-16.
(上接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