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及译文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及译文
【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
年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体裁:散曲·小令
曲牌:寿阳曲(落梅风)
宫调:双调
原文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1)。
注释
(1)“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
翻译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
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赏析: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
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
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
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双调·寿阳曲议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江天暮雪》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
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
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
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
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
1.这首诗给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
2.请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凄凉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
3.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
二:
(1)简要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之妙。
(4分)
(2)诗中“钓鱼人”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用梅花、柳絮喻雪,很形象;(2分)“半……半……”生动传神写出“乱舞”情态。
(2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不怕世间风雪,(2分)孤傲高洁。
(2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