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成立ERAS数字化病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实战
I C S Practi(
西京医院成立ER AS数字化病房
ERAS数字化病房是西京医院在信息化和物联网基础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也是实现具体临床需求的一种智慧医疗实践。
文/本刊记者郭潇雅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是于1997年由丹麦的Kehlet教授首次在国际上 提出的,意指通过多模式、多学科的方式,在患者实 施手术前后釆用一系列优化措施,减轻患者接受手 术治疗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帮助患者快 速康复。
2007年我国的黎介寿教授结合快通道手术 (Fast track surgery)和ERAS的概念,将ERAS翻译 成加速康复外科,学界即沿用至今。
最近十年,加速 康复外科的理念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在 胃肠外科、骨科、妇科等领域的实施也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以下简称“西京医院”)是国内最早实施加速康复外科路径的医院之一。
2009 年在消化外科试点加速康复外科并逐步完善;2012年 举办全国首届加速康复外科会议;2013年全面开展腹 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2017年制定西京医院 加速康复外科标准化方案并在同年启动ERAS大数 据真实世界研究;2018年作为牵头单位制定“康复外 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9年入选全国 首批“加速康复外科规范化培训及示范基地”。
西京医 院多次在国内及国际ERAS大会发言介绍经验,2019 年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举办的ERAS团队大赛中获 得全国第一名。
在学科飞速发展的推动下,5月19日上午,西京 医院举行加速康复外科数字化医院示范病房(简称 “ERAS数字化病房”)挂牌仪式,ERAS数字化病房是 以患者为中心、物联网为支撑、医疗质量为本的创新 举措和有益探索,预示着该院在加速康复外科领域将 迈向更高更广的发展平台。
数字化病房功能强大
“建立ERAS数字化病房,是我们加速康复外科
不断发展和医院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背景下积极探
索的产物。
”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董海
龙说道,在他看来,医院的ERAS实践大致经历了三
个阶段。
2009-2016年是消化外科、肝胆外科等学科
ERAS的试点和完善阶段;2016-2019年是医院层级
进行多职能部门协作一体化,推进多个外科科室按照
标准化路径实施ERAS阶段,2019年至今是结合医院
物联网建设,将数字化管理引入ERAS实践,实现数
据化、同步化、可视化,借助ERAS的深入推进,进一
步全面提升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的阶段。
董海龙对记者说,数字化病房建设是一个不断完
善和改进的过程。
目前西京医院的ERAS数字化病房
包含床旁智能交互系统、智能输液管理体系、医院感
控智能管理体系等。
床旁智能交互系统实现了多媒体精准健康宣教
和患者病史及康复数据的自我报告;基于云平台构建
的大数据系统可以整合围手术期信息数据,实现患
者病史、检验检查结果、麻醉与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康
复的各项指标数据自动分析与解读;患者生命数据釆
集与围手术期全程监测系统,实现了术前基线数据采
集,术中实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指标、体温及麻醉
深度指数釆集与传输。
特别是术后患者佩戴无线智能
可穿戴设备,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自动感
知记录基础生命体征、活动及睡眠情况,从而直接提
升恢复质量。
“与传统的病房相比,数字化病房体现了全面感西京医院E R A S实.
现了患者术后住院
时长逐年下降,以
胃切除术为例
2019年已缩
短至4.6天,
加速床位
周转率达.
84
China Hospital CEO
中i i k 院院长
5月19曰上午,西京
医院举行加速康复外 科数字化医院示范病 房挂牌仪式。
知、可靠存储、早期预警、辅助决策的智联围手术期管 理模式,使患者住院全程在标准化路径的指引和实时 连续的监测环境下,实现安全、舒适和快速的康复。
” 董海龙说。
西京医院消化外科主任季刚介绍,此次ERAS 数字 化病房的创新尝试,既融合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又 与物联网应用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和深入分析。
一方 面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产生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升医 疗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监控关键指标和医疗行为,可以 为人员、物品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这一新的数字化医 疗系统在外科诊疗单元的全面应用在我国尚属首次, 也将为未来智慧医疗在医院诊疗中的普及树立典范。
季刚表示,ER A S 数字化病房作为一个发展方 向,西京医院其他科室也即将复制,同时希望这项惠 及百姓的系统,能在全国更多的医院复制。
对此,西京 医院愿意向全国无偿推广数字化医疗病房的技术和 经验。
可穿戴设备颇具亮点
国外在ERAS 领域虽然也有一些数字化管理的 平台项目,构建了一些局部数据库,但尚未出现融合 了无线智能可穿戴监测系统以及大数据平台的围术 期管理体系。
因此,西京医院ERAS 数字化病房的可 穿戴设备成为了最大亮点。
董海龙说,在西京医院目前运行的系统中,引入 了与企业产学研共同研发的、适用于临床不同场景的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满足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正 常饮食和睡眠的同时,可以实时监测和传输患者的生 命体征、活动状态与时间、睡眠质量,解除了患者和医 护人员对于安全方面的顾虑。
举个简单的例子,ERAS 的管理策略建议患者术 后早期下床活动,这不仅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和血栓 的发生,而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是真正做到这一 点,患者和医生都会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当患者穿戴 了无线智能监测设备后,活动时的血压、心率、体温和 脉搏氧饱和度等基础生命体征将实时传输到护士站, 一旦报警,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这无疑给患者 和医护人员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 没有完成预期活动指标,系统也会提示并记录。
据董海龙透露,这些可穿戴设备的研发过程大概 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临床需求定位阶段,在立项
最初,穿戴式设备的概念很多,但临床需求不足,研发 团队明确了临床需求的来源和意义,集中在术前准备 及术后恢复的场景,同时确保手术室内可以无缝衔
接,这也绐研发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其次是技术攻关阶段。
术后患者的特点跟其他 场景还是存在差异,对设备的抗运动干扰、无线传输 的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挑战。
比如,早期尝试应用运动 手环的方式获取部分参数,但用到患者身上,发现根 本不一样。
常人每分钟可能走120步,患者每分钟走 30〜50步,而且走走停停,步态完全是不同的模式,所 以需要开发适用于这种特定场景的技术。
再次是测试运行阶段,样机做出来了,但不代表 能够直接在临床使用。
移动监护是完全创新的产品, 技术人员和医生护士都没有使用经验,需要考虑如何 让移动监护更好地融入到医生和护士的日常工作中, 并告诉医护人员这是在提升效率而非带来负担。
最 后,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调试和更改,逐 步让系统顺畅地运转起来。
董海龙说道,ERAS 数字化病房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下一步西京医院将拓展数字化医疗的范畴,包 括院前急救、疾病预防、术后随访、咨询以及慢病管理 等,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管理和服务。
可以 预见,在未来以可穿戴移动智能监测设备为主,结合 5G 和物联网技术的全程无线,将开启“多维度患者院 内管理体系”的新医疗模式,改变目前的传统医疗方 式,
西京医院将为实现这一改变而继续努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