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curDyn的城轨微动塞拉门系统动力学仿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RecurDyn的城轨微动塞拉门系统动力学仿真
陈健飞;王云霞;贡智兵;王祖进;施晶晶
【摘要】基于RecurDyn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城轨微动塞拉门系统构建虚拟样机,模拟微动塞拉门系统运动过程,提出一种构建接近真实工况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将导入RecurDyn的三维装配模型进行部件模块划分,设置材料属性;根据实际运动关系,在各部件之间添加运动副以及接触副;并设置门系统所受载荷、驱动等参数.其后通过物理样机实验采集数据,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比对,并对仿真分析参数修正,最终获取接近真实工况的动力学仿真模型.
【期刊名称】《软件》
【年(卷),期】2018(039)012
【总页数】5页(P32-36)
【关键词】RecurDyn;微动塞拉门;虚拟样机;动力学模型
【作者】陈健飞;王云霞;贡智兵;王祖进;施晶晶
【作者单位】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8;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8;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8;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1+.2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轨道交通行业凭借其轻污染、低能耗、安全可靠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3]。

轨道列车门系统为轨道列车核心部件
之一[4],而微动塞拉门解决了传统塞拉门关门难、门系统重量重的问题,也克服
了传统外挂门隔音密封效果不好的缺陷[5]。

微动塞拉门系统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结构设计以及物理实验的方法,即结构设计—
物理样机验证—结构修改—样机再验证的方法,如此反复,使得设计周期过长,
研发成本过高。

随着虚拟样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虚拟样机可以大幅度减少设计以及实验周期,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6-12]。

因此利用RecurDyn等多体动力学软件构建微动塞拉门系统的虚拟样机[13-16],利用仿真模型模拟真实工况,可以为结构设计以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最终达到代替部分物理实验的目的。

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微动塞拉门系统进行零部件三维模型构建和装配。

如图1所示,微动塞拉门系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驱动机构、承载导轨组件、左右门扇、承载小车组件等,并将该模型转化为RecurDyn通用格式文件,用以构建动力学
模型。

微动塞拉门系统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

由电机驱动丝杆旋转,通过丝杆将电机的
驱动力经由螺母组件、H传动架以及铰链座传递至左右门扇上,实现对门扇的开
门关门驱动作用。

微动塞拉门左右门扇通过携门架与承载小车连接,承载小车上的承载轮、防跳轮分别支撑承载导轨上下两端,如图3所示。

微动塞拉门系统开关门过程中具有微塞拉动作,为了实现门扇X-Y方向上的同步
运动,门系统导向主要由位于承载导轨组件下部的上滑道机构以及门扇下端的下滑道机构组成,如图4所示。

门扇上部与导向轮连接,上滑道与承载导轨连接,携
门架与左右门扇以及承载小车连接;下滑道与门扇连接,车体门框下端与导向轮连接。

导向轮分别在上滑道以及下滑道内部运动,实现门扇直线运动以及微塞拉动作。

为提高整个模型的仿真运算速度,将具有相同运动关系的零部件合并在一起,通过RecurDyn软件中的merge功能得以实现,依据合并前的零部件材料属性参数对merge后各body设定整合后的零部件相对材料参数,具体包括部件质量、质心
坐标、转动惯量等。

根据微动塞拉门系统各零部件之间运动关系,对各部件运动副进行设定,如表1
所示。

定义微动塞拉门系统接触副,主要包括:螺母组件内部接触、螺母组件与变导程丝杆接触、导向轮与上下滑道内侧接触、承载轮与承载导轨下导轨接触、防跳轮与承载导轨上导轨接触、压轮与车体接触。

具体接触类型以及接触参数初步设置,如表2所示。

对微动塞拉门系统设置载荷,如图5所示。

在仿真模型的螺母组件的塑料螺母与
螺母座之间建立扭簧力(Rotational Spring),模拟螺母组件内部扭簧作用力。

在模型的左右门扇之间沿着门扇运动方向建立变刚度弹簧模拟门扇护指胶条反弹力,通过实验获取胶条反弹力变形与作用力的关系曲线,根据此关系设定变刚度弹簧刚度曲线。

考虑左右门扇在实际工况下,为保证门系统在关门状态下的密封效果,门扇会调整为V型状态,即门扇下端护指胶条会先接触产生反弹力,因此动力学模
型根据工况的V型来设定变刚度弹簧依次产生作用的顺序,以模拟门扇V型工况。

在仿真模型的门框周边与车体之间建立均布载荷模拟周边胶条与车体之间的作用力,均布载荷建立方向为车体的垂直方向。

对丝杆与车体之间的旋转副增加驱动速度,模拟电机对丝杆的驱动作用。

设定微动塞拉门模型的运动副的摩擦系数,以实现仿真模型摩擦力接近真实工况中的运动阻力。

为了提高模型的分析速度,仅对模型中承载小车与承载轮以及门扇与导向轮共8个旋转副设定摩擦系数。

通过城轨门系统手动关门力实验获取物理样机关门阻力,由EN14752要求人从车
内或车外施加不超过150 N的力,以不超过50 mm/s的速度关门,其实验方法
如图6所示,经实验所得手动关门力约80 N。

构建微动塞拉门系统手动关门动力学模型,手动测量开关门力时,系统中的阻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机的静态摩擦扭矩引起,另一部分是机械部分零部件之间的传动阻力,其中电机的静态摩擦扭矩为0.12 N×m,为模拟电机的静态摩
擦扭矩对手动开关门力的影响,在丝杆段添加0.12 N×m,为模拟手动开关门力,在门扇前档边沿构建弹簧力,通过拖拽弹簧,使弹簧拉力传递到门扇,当弹簧力大于门扇运动阻力,门扇即可运动,通过测量弹簧张紧力即可间接获得门扇开关门过程的动态变化力,手动关门动力学模型如图7所示。

通过调整仿真模型运动副摩
擦系数,使得仿真手动关门力于匀速段约80N贴近实验所得,仿真弹簧张紧力曲
线如图8所示。

对微动塞拉门样机进行电动开关门实验,如图9所示,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读取门
系统电机数据,采集多组电机转速以及电流曲线,如图10所示。

对微动塞拉门系统台架试验所获取得电机转速曲线取均值,如图11所示,将电流转换为扭矩,并将此速度均值曲线作为微动塞拉门关门时丝杆驱动转速。

对微动塞拉门机械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取丝杆的驱动扭矩曲线,并将该曲线与所采集的电机扭矩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2所示。

仿真数据与实验采集数据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认为较为准确,图中所示分析数据除最终锁闭点误差外已基本达
到10%范围之内,而锁闭接触点位置由于该动力学模型为开环系统,无扭矩反馈,故此接触位置由于速度存在使得零件接触位置出现轻微穿透,使得扭矩陡然上升,拟合分析的接触参数修正如表3所示。

本文基于RecurDyn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对微动塞拉门系统构建机械系统的动力
学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拟合真实工况的模型构建方法。

分别分析了微动塞拉门系统各部分之间运动关系,并根据运动关系设定运动副、接触副、系统内部载荷、外
部载荷以及系统驱动。

通过物理样机各性能试验采集相关性能数据对初步设定的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接近真实工况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微动塞拉门系统运动过程中各部件相互关系,对各部件运动姿态、受力情况给出定量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大大减少试验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相关文献】
[1] 王梦恕. 21 世纪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探讨[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4, 1(1): 7-9.
[2] 曹小曙, 林强. 世界城市地铁发展历程与规律[J]. 地理学报,2008, 63(12): 1257-1267.
[3] 张霄, 丁智, 吴云双, 等.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J]. 现代城市, 2014, (2): 17-19.
[4] 刘志亮, 潘登, 左明健, 等. 轨道车辆故障诊断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52(14): 134-146.
[5] 金元贵, 丁瑞权. 轨道车辆微动塞拉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 (2): 23-27
[6] 伍经纹, 徐世许, 王鹏, 等. 基于Adams的三自由度Delta机械手的运动学仿真分析[J]. 软件, 2017, 38(6): 108-112.
[7] 胡晓禾, 吕凯波, 常宗旭, 等. 考虑冲击载荷的CST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7, (6): 120-122.
[8] 吴俊. 六自由度双臂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运动控制[J]. 软件, 2017, 38(3): 128-132.
[9] 何猛, 佟哲, 李伟,等. 基于ADAMS的卷盘式喷灌机负载特性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8, (9): 23-27,59.
[10] 王祖进, 史翔, 贡智兵, 等. 城轨塞拉门控制系统虚拟样机建立方法研究[J]. 软件, 2018,
39(2):143-146.
[11] 刘欢, 张云伟, 代进轮. 一种新型球形机器人虚拟样机的设计及运动仿真[J]. 软件, 2017,
38(10): 23-28.
[12] 王祖进, 史翔, 贡智兵,等. 城轨塞拉门机械系统虚拟样机建立方法研究[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8, (4): 22-25, 29.
[13] 曹永利, 董致新. 基于RecurDyn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与仿真[J]. 机床与液压, 2018, 46(8): 50-53.
[14] 曹忠亮, 胡清明, 杨英东, 等. 基于RecurDyn的汽车同步带传动性能研究[J]. 机械强度, 2017, (3): 652-656.
[15] 胡军中, 黄林, 康少华,等. 轮履复合变体轮的结构设计与动力学仿真分析[J].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5, 13(2): 130-134.
[16] 王亚东, 王祖进. 城轨塞拉门虚拟样机建立方法研究[J]. 软件, 2017, 38(12): 291-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