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作者:王霞
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24期
王霞
摘要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贯穿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

从企业的管
理体系看,高层管理属于战略决策者,而中层管理人员则发挥着决策与执行之间的衔接功能,
并直接参与对基层员工的管理。

因此,中层管理人员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鉴于此,本文以国企中层管理人员为基础,依托对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强化中层管
理人员职能发挥,为国有企业的长效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一、引言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持续提高,其已经到了战略管理层面,成为国有企业管理的关键。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压力持续增加,要想有效发挥企业战略管理
的效能,应当基于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活力,实现企业决策与管理执行
间的高效衔接,推动企业与中层管理人员双赢局面的形成,解决国有企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使企业战略得到更好的落实。

二、国企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绩效考核的推行以政府为主导
由于受传统绩效管理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普遍显示出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虽然在绩效考核的驱动下,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监督体系,包括考核制度、周期、方法
及结果等,考核指标体系也相对完善,但仍然无法真正全面渗透,国有企业对中层管理人员的
绩效考核控制能力偏弱。

(二)绩效考核方法及内容相对固定
在针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中,绩效考核的内容一般是统一制定的,包括“德、能、勤、绩、廉”等内容[1]。

考核包括以素质、能力及业绩为主的第一级考核指标,并在第二级的考核指标中进行了细化,以适应考核的应用。

另外,在绩效考核的方法上,一般是以国有企
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实际表现,对其工作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并进行对应分值的评判,从而对
不合格到优秀之间的等级进行划分,并按照权重进行整体评价,而这也成为了目前国企中层管
理人员的固定考核方案。

(三)绩效考核以获得结果为目的
在对国企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后,通常对其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排序,如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及不称职等。

并根据相应的考核结果进行区分,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从而发挥
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但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价值相对有限,尤其是在
国企深化改革的态势下,虽然绩效考核能够反映中层管理人员的成绩,并与人事及经济管理相关,但仍然以结果为考核目的。

三、国企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策略
(一)建立绩效管理组织,明确绩效管理职责
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管理决策层应当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组织机构,通过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将企业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纳入考核范畴。

同时,在绩效管理组织的建立中,不应注重考核管理组织的构成要素,既要利用高层管理者的统筹优势,也要发挥出公正、公正的监督职能,通过严密的组织考核体系的建立,实现全员绩效的总体跃升。

并且,在全员参与绩效考核的情况下,所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将更贴近实际,更容易被参与者接纳。

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当坚持“上行下效”的基本原则,以高层推动中层、中层带动基层的方式,使企业绩效考核环环相扣,推动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二)提高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
针对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特性,在实际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将考核的重点集中在部门管理情况、上下级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

在对部门管理情况的考核中,可以依据工作完成的基准指标,如财务管理指标、销售指标等,也包括一些难以量化的非经济指标,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提升可操作性。

为适应绩效考核发展的需求,一般要对量化指标进行深度优化,既要丰富量化指标,也要兼顾非量化指标的应用,从而确保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科学性,真正发挥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三)选择适宜的绩效考核方法
国有企业中层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只关注考核工具的“高大上”,而是要切实从国企的实际考核需求出发,因为绩效考核工具的选择是否合适,影响着国企绩效考核的质量高低和成败。

因此,在选择中要认清考核工具的优劣,使用最适宜的工具加以设计应用,如关键指标法(KPI)、平衡记分卡(BSC)、目标管理法(MBO)及全方位考核(360度)等[2]。

其中,KPI以营销类企业为主,即依托目标管理明确权责。

BSC则更倾向于对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战略层面的指向。

而360度考核则适用于中层以上人员考核。

因此,国企在考核中只有针对实际进行选择,才能充分发挥出考核效能。

(四)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
受到传统绩效考核模式的影响,国企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意识不够,制约了绩效考核的实际效果。

因此,为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应当建立更加科学的监督反馈机制,定期组织检查小组进行排查督导,加强对升级、奖惩等环节的申报、批复监督,避免绩效考核中存在漏洞。

针对员工对管理决策所持的不同意见,需要开通反馈上报渠道,以解决国企工作中存在的争议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绩效考核应用的实效。

四、结语
伴随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绩效考核已成为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尤其是针对中层管理人员而言,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建立,将对企业的科学有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实现决策与执行的高效衔接,既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实际,又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的质量。

(作者单位为日照市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雪克热提·克力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9,10(11):132-133.
[2]钮约然.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问题分析与策略[J].现代企业,2018(08):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