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套试卷〗合肥市2018年中考达标检测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个重为4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10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0N B.30N C.40N D.0N
【答案】D
【解析】物体的重力为41N,竖直向上的拉力为11N,小于物体的重力41N,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所以D正确,ABC错误。
2.关于内能及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内能是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其影响因素包括:
①材料(分子种类);②温度(分子动能);③状态、体积(分子势能);④质量(分子数量).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4)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A、在状态、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均无关;故C错误;
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物体内能的改变、比热容的概念、热机中的能量转化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但总体难度不大.
3.从图中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变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答案】D
【解析】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是G=mg,故A错误;B图乙的速度与时间的图象,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图丙中的图象是曲线,说明电压与电流不成正比;即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改变的,故C错误;D图丁中可看出,开始时,能量消耗随年代的推移增长不大,而到后期,曲线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故D正确,故选D.4.我国电力供电系统全球领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手机充电器永久地插在插座上
B.使用测电笔时,手直接接触它的笔尖
C.断开电源后,再更换灯泡
D.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
【答案】C
【解析】A.充电器长时间插在电源插孔上会发热,引起线路安全事故,故A错误;
B.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故B错误;
C.更换灯泡时,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换新灯泡,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
D.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故D错误.
5.材料科学的发展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关于材料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铅锑合金做保险丝,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熔点较高
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性能优良的输电线
C.利用超导材料做电热丝,电热丝会更热
D.利用铝合金材料制作飞机机体,是因为它的密度小
【答案】D
【解析】(1)保险丝的材料: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
(2)输电线要求有良好的导电性;
(3)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4)高速列车车体是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利用了这种材料密度较小的优点;
【详解】A.保险丝选择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丝,在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的温度升高,达到保险丝的熔点,保险丝熔断,切断电源,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错误;
B.输电线要求有良好的导电性,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不适合做输电线.故B错误;C.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超导材料因为没有电阻,所以不会发热,不能做电热丝,故C错误;
D.飞机机体是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利用了这种材料密度较小的优点,可以减轻飞机质量,故D正确;【点睛】
此题分别考查了密度、半导体、超导现象等知识点,难度虽然不大,但跳跃性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6.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水”具有重力势能
【答案】B
【解析】A.“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轻舟是静止的,故B错误.
C.“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故C正确.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水”具有重力势能,故D正确.
答案为B.
7.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核_____(填“聚变”或“裂变” )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_____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答案】裂变内
【解析】[1]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来获取能量的;
[2]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8.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你所在考场温度约45C B.你所用的新2B铅笔长度约18cm
C.你的质量约为30kg D.成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答案】B
【解析】A.中考时考场温度低于45℃,大概30℃左右,故A错误;
B.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6cm,新2B铅笔比一拃略长,约18cm,故B正确;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错误;
D.成人正常一分钟呼吸20次,所以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故D错误.
9.在如图所示中,用轻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G,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图
A.B.
C.D.
【答案】D
【解析】AB.都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C.为动滑轮,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此时F为重力的2倍;
D.动滑轮,此时所用的力为重力的一半,故D的力是最小的.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完全建成后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下列关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送信息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采用光纤传送信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超声波为汽车导航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全面建成
【答案】A
【解析】A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送信息的,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都是3.0×108m/s,故A正确,B错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电磁波为汽车导航,故C错误;
D.由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完全建成后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没有全面建成,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卫星通信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填空题
11.一辆重型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202kW,质量为15t,速度为80km/h,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2h,卡车重力做功为_____,卡车的牵引力是_____.
【答案】0 J 9090N
【解析】根据题中“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2 h,卡车重力做功为”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功和功率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重力是否做功,根据P=Fv计算卡车的牵引力的大小.
【详解】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卡车重力做功为0J.
1200 80km/h80
m/s m/s
3.69
=⨯=,
因为
W Fs
P Fv
t t
===,
卡车的牵引力
202000W
F9090N
200
m/s
9
P
v
===
.
12.如图所示为一个小灯泡L和一个定值电阻R 的I﹣U图象,由图象可知L的阻值是变化的,导致其阻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变化;当把它们串联在0.4A的电路中时,L的电阻为_____Ω,当把它们并联在2V电路中时,电路的总功率为_____W。
【答案】温度 2.5 1.6
【解析】由图象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温度升高,同时灯丝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不变,
所以,导致灯泡阻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温度变化;
当小灯泡L与定值电阻R串联在0.4A的电路中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 L=0.4A,
由图象可知,L两端的电压U L=1V,
由I=可得,此时L的电阻:
R L===2.5Ω;
当小灯泡L与定值电阻R并联在2V电路中时,U L′=U R=U=2V,
由图象可知,通过L与R的电流分别为I R=0.2A,I L′=0.6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
I=I R+I L′=0.2A+0.6A=0.8A,
电路的总功率:
P=UI=2V×0.8A=1.6W。
13.某家庭电能表如图所示,现在的示数是__________ kW•h.若该家庭单独让空调工作1min,空调消耗的电能为8.64×104J时,则电能表转盘转了__________转,空调的电功率是__________W.
【答案】6852.5601440
【解析】电能表的读数是6852.5 kW•h;消耗的电能W=8.64×104J=0.024 kW•h;电能表转盘转了n=
W N0.024?kW?h?2500r/?kW?h?
=
⨯⨯=60r;空调的功率P=
0.024?kW?h
1
60
W
t h
=
=1.44kW=
1440W.
14.小明同学用矿泉水瓶做了以下的实验:①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②在瓶中装满水,盖紧瓶盖,将瓶子底部钻个小孔,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是因为________的作用;③将装有水的瓶子扔出去,瓶子脱手后因________可以继续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
【答案】做功大气压惯性
【解析】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用力快速晃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沙子变热,故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
在瓶中装满水,盖紧瓶盖,瓶子底部钻个小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
装有水的瓶子可以扔出去,扔的过程中,瓶子原来是运动的,当瓶子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仍能继续运动,故可以飞行一段距离。
15.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_____现象.
【答案】热传递扩散
【解析】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接触热水,热量从水传递给茶杯,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是因为茶叶的香味分子在空气中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
16.甲、乙、丙三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得甲的速度为_____m/s;以甲为参照物,乙
是____的,丙是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2 运动运动
【解析】由图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s
t
=
8m
4s
=2m/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乙
=s
t
=
8m
6s
≈1.33m/s,丙车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丙车静止,速度为零;V甲>V乙,乙车相对于甲车位置不断改变,
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V甲=2m/s,丙的速度为零,丙车相对于甲车的位置不断改变,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运动的.
17.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____冲程;此过程中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做功内
【解析】由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8.如图是2019年元月份我省受雪灾报道中的交通运输情况,而且天气极其寒冷,造成中小学停课。
这些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
【答案】凝华
【解析】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
1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两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的电阻,小明同学想了解其连接方式,于是用3V 的电源,电流表和开关进行了检测,闭合开关后,测得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两个电阻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串联增大电压或只接一个电阻或将两电阻并联
【解析】用3V的电源,电流表和开关进行了检测,闭合开关后,测得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两个电阻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若要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将两个电阻改为并联.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一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该木块所受重力以及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如图矩形木块的重心在对角线的交点处,从重心竖直向下画出箭头,并标出重力的符号G,如图;
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上,作用点也画在重心,符号为f,如图:
【点睛】
重点是重力和摩擦力的画法,关键是明白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21.如图所示,重5N的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下保持静止,请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1)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受到了重力和拉力的作用,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说明了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某同学在探究“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两节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及开关各一个,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连好电路后,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_____接线柱那一端(选填“a”或“b”)。
该同学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
他检查导线与各接线桂均接触良好,猜想可能是滑动变阻器出现了断路。
他另外取来一根导线,用这根导线验证出猜想是正确的。
写出他的做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
该同学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2.4V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4 8 12 16 20 24
电流I/A 0.60 0.30 0.20 0.15 0.12 0.10
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
②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图象。
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电阻R=18Ω时,电流为_____A。
【答案】b 若滑动变阻器断路,将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a、d两个接线柱上,用开关试触,若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则说明猜想正确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0.13
【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
(2)若滑动变阻器断路,将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用开关试触,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出结论。
(3)①分析表中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②根据表中数据,描出点画出图象;
③从图象中找出电阻18R =Ω时的电流。
【详解】(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这样闭合开关时,电流最小,以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由图知,滑片应滑到b 处;
(2)若滑动变阻器断路,将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a 、d 两个接线柱上,用开关试触,若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则说明猜想正确;
(3)①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②根据表中数据描点,骼平滑曲线连接得出图象,如图所示:
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电阻18R =Ω时,电流约为0.13A 。
或:由数据知,实验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60A 4Ω 2.4V U IR ==⨯=,
根据欧姆定律得,当电阻18R =Ω时,电流为: 2.4V ‘=0.13A ’18U I R =≈Ω。
23.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
【答案】升华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
【解析】(1)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碘蒸气,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2)小明的实验是用热水给碘加热,因为沸水的温度为100℃,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使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升华吸热,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五、计算题
24.【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C
【解析】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建立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故②和④都利用了控制变量法,选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2.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由此可以判断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R乙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两个电阻是定值电阻,并且甲电阻大于乙电阻.
3.在如图所示的用同一金属块“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不能验证下列的猜想的是
A.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B.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D.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答案】A
【解析】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A.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相关实验物体体积没有变化,所以无法验证该猜想,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通过最后两组实验加以验证;
C.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可以通过中间四组在水中的实验进行验证;
D.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可以通过最后两组在水中的实验进行验证;
4.如图的西安牛羊肉泡馍“料重汤鲜,肉烂味醇,馍筋光滑,造型美观,香气四溢”,备受我国各地人民和外国友人喜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馍上的“白气”是水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腌制糖蒜时,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香气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冬季吃泡馍可以驱寒暖胃,这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答案】A
【解析】A、泡馍上的“白气”是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A正确;
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扩散现象,故B错误;
C、“香气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错误;
D、冬季吃泡馍可以驱寒暖胃,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
5.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 A_____v B(填“>”、“<”或“=” ),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____(填“东”或“西” )运动。
【答案】> 东
【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0~30s ,A 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 A =600m ;在0~70s ,B 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 B =840m ,则 600m 20m/s 30s A A A s v t === 840m 12m/s 70s B B B s v t =
== 比较可知,两车在0~t 1时间内的速度v A >v B ,
[2]由题图可知,在t 2~t 3时间内,A 车与B 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A 车的速度大于B 车的速度,所以,以A 车为参照物,B 车向东运动。
6.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温度计在读数时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B .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答案】B
【解析】A 、在使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在使用之前应把水银柱甩下来,故A 错误; B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故B 正确;
C 、水往低处流,是受到重力作用,属于机械运动,故C 错误;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要继续吸收热量,内能在增加,故D 错误.
故选B .
7.在我国西部建有不同类型的发电站,下列发电站在发电过程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A .燃气电站 B .风电站
C .水电站
D .太阳能电站
【答案】A
【解析】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所以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燃气发电,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根据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来作答.
8.小明房间里准备安装一盏吊灯和一盏壁灯,要求它们能根据需要各自独立工作,下列设计的四种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根据设计要求,安装一盏吊灯和一盏壁灯,要求能根据需要各自独立工作,则两盏灯是并联的,分别由开关控制,故A正确.选项BCD不符合要求.
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水结成冰B.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D.冰化成水
【答案】D
【解析】A、冰是固态,是由水凝固而成,凝固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如图所示,下面哪种现象更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A.汽车排放尾气
B.养殖场排放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