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好题练习:专题13 山地的形成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5.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问题指向 ①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②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 方法及图示
判读事例
看新
老关
系 注: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 均由老到新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 均由老到新,即中部老、 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 →背斜谷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 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 易被侵蚀,常形成山 岭
2.断块山
(1)何为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压__力__和__张__力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_断__裂__面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主要类型和地貌是什么?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并简析原因。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 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 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 害威胁。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 1.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 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 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 少占耕地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①(温山③的地高河区较平势原网地高原低的密形)、;河度限气②谷 大制;受 聚 片 活 距地 落 就 , 离形 由 近 彼或 几 组 此河 片 织 之流 组 生 间阻 成 产 有隔 , 和 一, 各 生 定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2)根据水源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 通过的地方。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异是山坡的陡缓 从地质构造上看: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 是不连续的
三、火山
(一)岩浆活动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地表的压力作用下, 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流动,有时可以流出或 喷出地表。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熔岩高原 东非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四、岩浆活动与火山
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_D__; 容易储水的是:__C__; 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_A_与__B_之间
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B__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②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背__斜__顶__部__受__张__力__作__用__,__岩__石___破_。碎易受侵蚀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岩__层__中__老__外__新_。 ③处的地形属_断__块__山_。
一、褶皱山
背 斜 山
一、褶皱山
一、褶皱山
向 斜 谷
一、褶皱山
张力 裂缝 挤压力
一、褶皱山
一、褶皱山
谷 地
地形倒置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一、褶皱山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背斜和向斜
1、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1.解析:乙处岩层复原后,岩中层间向新上、拱两起,翼中老心老。两翼新 所以是背斜,甲处向下弯曲,中心为新向。两斜翼老所以是向斜。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2018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十五) 山地的形成 含解析

2018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十五) 山地的形成 含解析

课下限时集训(十五) 山地的形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长沙质检)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岩块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据此完成1~2 题。

1.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
A.⑥②⑦①B.⑦⑥③①
C.⑤⑥③⑦D.④③②①
2.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2016·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
4.关于图中甲丙两处地形成因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背斜成山B.丙处向斜成山
C.甲处向斜成谷D.丙处背斜成谷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

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5~6 题。

5.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丙、丁
6.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山
B.甲处适合选做水库坝址
C.开凿隧道适合选乙处
D.地壳最不稳定的是丁处
7.(2016·汕头模拟)下图是我国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训练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训练一、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 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 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C. 外力作用D. 风力作用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 背斜,山脊B. 向斜,山脊C. 背斜,山谷D. 向斜,山谷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 B. 火山地震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读图甲与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5.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区 C. 西南地区 D. 江南地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9.A. 板块张裂B. 板块碰撞C. 流水侵蚀D. 人类活动10.A. 地垒B. 地堑C. 背斜D. 向斜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 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B. ②处岩石可能是玄武岩C. ③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 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1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 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B. 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C. 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D. 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邻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还有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这里自古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山地的形成(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山地的形成(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山地的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 )A. 向斜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B. 背斜内力作用后,外力侵蚀C. 断层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D. 海沟板块运动后,外力侵蚀2. 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 乙、丙、丁B. 乙、丁、丙C. 丙、乙、丁D. 丙、丁、乙【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从地貌上看,海拔较周边地区低,为谷地,是在水平挤压作用下,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故选B。

【2题详解】读图,结合图例,乙岩石海拔高,最为坚硬,丙岩层和丁岩层相比,在同海拔高度上的丁岩层被外力侵蚀而丙岩层留了下来,所以丙硬于丁,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 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 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 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4. 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3. A 4. A【解析】【3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说明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据地表的沙丘可知: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据此选A。

【4题详解】背斜是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结合上题可知,甲处是背斜,选A。

【点睛】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

是内力作用下形成。

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为什么? 不能。断层地带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 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能。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
地质构造:地堑(下降) 地形:谷地,低地 实例: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银川平原
地堑
汾河谷地
地垒
华山
28
(经典试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渭河平 原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渭河平原形成中的表现和 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目录
探讨:假设在上图中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 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乙地
因为:1、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崩塌。
2、背斜顶部容易排水,开挖隧道后不易渗水。 3、受张力,岩层较疏松,易开挖。
(4)背斜、向斜的实际应用
背斜:①石油、天然气等由于密度比水小的缘故会使它们聚集在背斜 中间岩层的上部,利于开采,因此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天然拱形结 构,稳定不易塌方,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隧道施工③背斜顶部地 带岩石破碎,易开采,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适 合建大坝
如何在示意图中判读出背斜和向斜?
方法一:根据岩石的新老关系(向中新、背中老)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方法二:根据还原后的岩石结构 复原后,乙处向上拱起,是背斜,
甲处向下弯曲,是向斜。
11
方法三:逆地形法: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 易受侵蚀,常形成谷地。 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 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专题13 山地的形成练-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必修1 精品

专题13 山地的形成练-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必修1  精品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 练案【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

②基本单位——褶曲。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

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 作用下,沿着地壳的 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 和火山锥两部分。

4.板块分布示意图(1)从大洲大洋分布认识六大板块A________板块,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B________板块,包括大洋洲、M__________半岛和N________半岛;C__________板块。

(2)从板块边界判断板块运动趋势 ①“”是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内部。

②“”是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交界处。

③地中海面积逐渐______;红海面积逐渐______。

④甲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乙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丙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

【拓展发散思维练习】——问题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思考题】1.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2.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 4.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2016·湖北三市联考)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1~2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提升训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提升训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提升训练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以下是山地的构成专题提升训练,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结构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解析:M处地层下降,在地质结构上为地堑。

答案:B2.影响甲地地表形状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化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腐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腐蚀作用、冰川堆积作用D.海浪腐蚀作用、海浪堆积作用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内蒙古高原,影响其地表形状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风力等外力作用。

答案:A(2021济宁市上学期期末)以下图为某地域等高线散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域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所示结构地貌最有能够是()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向斜谷解析:依据等高线散布,图示区域中高周低,为山地地形;依据钻井数据显示的页岩层顶部高程散布特征,判别该页岩层中间下凹、东西上凸,为向斜结构。

答案:B4.图示地域海拔最高点与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的垂直距离能够是()A.270米B.285米C.300米D.325米解析:图示地域最高点海拔为575~600米;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海拔大约303米。

答案:B以下图为推覆结构表示图,这种结构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而构成的一种地质结构。

据此回答5~6题。

5.以下岩层依照年龄由新到老陈列正确的选项是()A.⑥②⑦①B.⑦⑥③①C.⑤⑥③⑦D.④③②①解析:选⑤岩层为参照,由老到新①④⑤⑦,比⑦更新的是②③⑥。

答案:A6.图示断层两侧岩体运动方向正确的选项是()解析:选某一岩层(如④岩层)作对照,判别图示断层右侧岩层相对下沉、左侧岩层相对上升。

答案:B7.以下关于飞来峰构成的地质作用进程正确的选项是()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腐蚀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堆积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腐蚀解析:在地球内力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岩层褶皱断裂,飞来峰所在断块沿断层线自下而上推挤,掩盖在相对下沉的断块上部,前期由于剥蚀作用,残留的老地层掩盖在新地层之上,构成飞来峰。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18 山地的形成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18 山地的形成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12 山地的形成课后巩固测试(教师版)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B.② C.③ 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C 2.A【解析】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为背斜构造。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解析】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答案】D4.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B.大理岩C.砂岩D.砾岩【解析】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B5.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④,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A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

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中间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为等高线,从a至b,经过了山谷、山脊,且a处海拔在150~200 m之间,只有A图符合。

【答案】A7.图中甲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山谷——背斜B.山脊——向斜C.山谷——向斜D.山脊——背斜【解析】从等高线上看,甲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为山脊;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甲处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是向斜。

狂刷13山地的形成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狂刷13山地的形成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知识点1 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构造类型是A .背斜B .向斜C .断层D .褶皱 2.下列地形与图中右侧乙岩层所在岩块成因相同的是A .渭河平原B .华北平原C .华山D .富士山 【答案】1.C 2.C【解析】1.图中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说明其原为同一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岩层之间出现断裂并有错动,说明该地质构造为断层。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狂刷13 山地的形成1.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

2.课标解读◆ 知道: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形成。

◆ 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实践意义;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应用: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并进行交通线路的合理选择。

2.图中右侧乙岩层所在岩块位置出现了上升,在断层构造中相对上升的岩体会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选项中只有华山的形成与岩体相对上升有关。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B.背斜C.断层D.陡崖4.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的岩层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变老 B.乙处的岩层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变新C.若需开挖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应选择在甲地 D.若要开采地下水应选择在甲地【答案】3.B 4. C【知识拓展】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5—7题。

5.几乎都是大洋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北冰洋板块6.下列地域面积在不断缩小的是A.红海B.东非大裂谷C.大西洋D.地中海7.喜马拉雅山的成因是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答案】5.A 6.D 7.C【知识拓展】板块边界类型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岛弧、海岸山脉;海沟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知识点2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8—9题。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课时山地的形成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课时山地的形成

第 14 课时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2018 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 以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此中T 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备。

据此达成l-3题。

1.据图文信息能够推测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天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长D.P 箭头指示北方2. M、 N 间的聚积物根源于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3. T 设备的主要作用是A.防守坡部位倒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守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守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4.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由是()A.铁路运输量少 B .公路运输装卸方便C.公路运输成本低 D .修筑公路成本低,难度小庐山以雄、奇、秀、险有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名。

读以下图,达成以下 2 题。

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B.②C.③D.④北京时间2018 年 2 月 27 日 14 时 34 分,智利中部康塞普西翁市邻近海疆( 南纬35.8 °,西经72.7 °) 发生8.8 级强地震,今后连续发生多次 6.0 级以上的余震并引起海啸,给当地人民生命财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此回答以下 3 题。

6.以下选项中,与智利大地震成因有关的是()A.海底火山喷发活动 B .地壳之间长久挤压C.地壳之间张裂位移 D .地壳发生断层塌陷7.此时,震中邻近气平和降水的特色是()A.气温低,降水少 B .气温低,降水多C.气温高,降水少 D .气温高,降水多8.以下对于在震中邻近海疆的船上船员对地震的感觉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只感觉到左右摇摆B.只感觉到上下颠簸C.先感觉到左右摇摆,后感觉到上下颠簸D.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摇摆以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散布图”。

读图达成以下 2 题。

9.该类地貌主要散布在我国的()A.皖、赣、湘 B .陕、甘、宁C.桂、滇、黔D.冀、鲁、豫10 .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含()A.地壳运动 B .堆积作用 C .侵害作用 D .变质作用以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散布图。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达标练山地的形成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达标练山地的形成含答案

高考达标练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长春模拟)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右图为实验示意图。

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

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②板块张裂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落基山脉的形成B.智利海沟的形成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1。

B 2。

D 第1题,通过实验可知,演示的是板块张裂现象,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

第2题,板块张裂往往形成裂谷、海和洋。

(2017·山西师大附中模拟)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

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

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10孔的孔深可能是( )A.245 m B.300 mC.345 m D.355 m4.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A.12—11—6 B.10—9-7C.12—10—9 D.11—9—7解析:3。

B 4.D 第3题,10孔的海拔300 m~400 m,10孔岩层顶面标高,即10孔岩层顶面海拔为55 m;10孔的孔深=10孔地面海拔-10孔岩层顶面标高,即孔深245~345 m.选B正确。

第4题,地面海拔在300~400 m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11孔的岩层顶面标高85 m最高,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85 m比两侧的55 m高,所以在脊线附近,即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同理,地面海拔在400~500 m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9孔的岩层顶面标高70 m最高,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经过11孔和9孔的只有11-9—7。

2018-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复习精讲:山地的形成

2018-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复习精讲:山地的形成

2018-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复习精讲:山地的形成●山地的形成考点●考点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和断层(1)褶皱: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3)褶皱与断层的比较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考点2:山地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考向: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

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①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

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

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2.如何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②基本单位——褶曲。

(2)【答案】波状弯曲较老较新谷地较新较老山岭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答案】压力和张力断裂面谷地或低地山岭或高地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和火山锥两部分。

【答案】压力中央喷出口火山口4.板块分布示意图(1)从大洲大洋分布认识六大板块A________板块,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B________板块,包括大洋洲、M__________半岛和N________半岛;C__________板块。

(2)从板块边界判断板块运动趋势①“”是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内部。

②“”是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交界处。

③地中海面积逐渐______;红海面积逐渐______。

④甲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乙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丙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1)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阿拉伯印度非洲(2)①大洋②大洋与大陆③缩小增大④美洲太平洋美洲南极洲亚欧印度洋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公路铁路相对和缓【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

【拓展发散思维练习】——问题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思考题】1.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2.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4.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5.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6.背斜山和向斜山的成因一样吗?【参考答案】1.不能,应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2.要避开,向斜是储水构造,若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隧道有可能透水变为水道。

3.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

4.不是。

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不是有明显的位移。

5.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

如下图所示:6.不一样。

背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山是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

【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背斜 B.山地、向斜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2.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中的河流( )A.位于南半球,由北向南流 B.位于北半球,由南向北流C.位于南半球,由南向北流 D.位于北半球,由北向南流4.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 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D.湖泊为咸水湖【答案】3.B 4.B(2016·泰安模拟)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A向B由老到新B.自B向C由老到新C.自B向A向C由老到新D.自A向C由老到新6.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5.B6.D 第5题,根据岩层的弯曲可知,A、B之间为向斜,岩层从A到B由老到新再到老;C位于向斜的中心,从B到C岩层由老到新。

第6题,长腰山位于向斜的槽部,岩层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成山。

(2016·南京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石柱林立、排列整齐,柱子之间垂直裂隙发育,每根石柱高约20~30米、直径40~60厘米,横切面大致呈六边形。

据此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断裂、砂岩沉积、砾岩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B.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砂岩沉积、砾岩沉积D.沉积、挤压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8.图中所示石柱林是( )A.砂砾岩 B.片麻岩C.玄武岩 D.花岗岩(2016·湖北襄阳四校联考)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处地貌(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10.乙处( )A.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D.侵蚀作用明显9.A 10.D 第9题,甲处是山地,且岩层较新,所以是向斜成山,A正确。

第10题,乙地比李家庄低,所以李家庄引水需要抽水,A错误;乙地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错误;背斜谷和甲地的向斜山是外力形成,C错误;而该地侵蚀作用明显,D正确。

(2016·洛阳一模)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1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2016·雅安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13~14题。

13.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14.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 B.大理岩C.页岩 D.砾岩13.C 14.B 第13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

故C项正确。

第14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2016·邯郸质检)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图1)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B.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C.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D.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15.C 16.A 第15题,翠玉为变质岩。

①②为侵入岩,其周边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③变质岩。

第16题,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是因为 a受外力侵蚀作用强于b,地质作用差异的结果。

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过程。

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7-18题。

17.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18.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17.C 18.A19.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24分)(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a、b________。

(3分)(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____方向力的作用,属于__________力(拉张力或挤压力)。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运动。

(5分)(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南北挤压水平升降水平(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外力沉积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4)甲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乙甲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2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地貌。

(2)B图是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