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郑淑清黄春波姜帆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2期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总耕地面积排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面积仅933.33 m2,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
的人均耕地面积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533.33 m2警戒线以下。
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下降到1.2亿 hm2,而我们的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耕地上养
活更多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现有耕地,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农业;黑土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1 耕地资源状况
榆树市幅员面积4 723.77km2,位于黄金玉米带上,总播种面积390 970hm2,耕地面积占
全市总面积的82.77%,所以榆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占有重要地位。
自从分田到户后
农民对土地是掠夺式开发,一味地追求高产量,化肥投入量不断增大,农家肥施用量几乎为零,导致耕地地力逐年下降(见表1、2)。
虽然两年表是两种不同的数据体现方式,但从有机质含量上还是能看出整体土壤有机质是
呈下降趋势的,白浆土是有机质含量最低的土种,1982年还达到2.34%,2012年调查中,六级
地白浆土占77.13%,还包括6.49%的黑土和12.95%的新积土,有机质才达到2.23%,所以有机
质下降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一定是耕层中有益微生物匮乏,土壤酸化严重,理化性状失调,土壤团粒结构不好,这些就是造成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土壤自我调节
能力差,蓄水蓄肥能力低,极易造成旱、涝灾害,另外这样的土壤化肥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农
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2 耕地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2.1 农民没有耕地保护意识
我们每年都做化肥施用量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工作人员都强调要种养结合,不能一味
加大化肥投入而忽视农家肥的投入,但农民始终认为农家肥对玉米产量没太大影响,另外农民
的化肥施用也不尽合理。
2.2 农村老人多年轻人少
有些农户只剩老年人在家,春天年轻人种完地就外出打工,春播时力求简单,施肥采用
“一炮轰”,秋天雇用收割机一步到位。
全年基本只有老人在家,老年人根本不懂现代农业科
学技术。
另外耕地少的农户基本不讲什么种养结合,也没有农机具,增施农家肥和秸秆深翻还
田难度大。
2.3 国家针地耕地质量建设的法规体系不完善
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一条明文规定:无偿耕种国家土地必须保证多少年内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耕层质量、地力等级不能降低,如下降有什么处罚措施。
3 黑土地保护项目的实施
国家现在已经意识到我们的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很严重,所以现在提出了保护黑土地,走
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2016—2018年在榆树市落实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项目》,连续三年,
成果非常显著。
3.1 黑土地保护主要技术措施
3.1.1 增施农家肥。
每亩增施农家肥1.3 m3,在村旁、地边或原有废弃大坑作为沤肥场所,充分利用当地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秸秆等混合物,把它们集中在沤肥坑堆沤腐熟,秋冬季节或春季送到田里,在整地前均匀撒施。
3.1.2 实施粮豆轮作。
采用玉米与大豆轮作的形式,大豆是养地作物,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非常强大,大豆的整个根系都留在土壤中,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通透性和
吸附能力,提高了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
3.1.3 施用秸秆腐熟基质+黄腐酸。
腐熟的秸秆基质作用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板结
土壤得以改善,增加有益菌群,提高保水保肥及抗逆能力。
黄腐酸是一种溶于水的灰黑色颗粒,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秸秆腐熟基质和黄腐酸施用
方法是:施50 kg/667m2秸秆基质+12 kg/667m2黄腐酸,结合春季整地时,在整地前进行均匀
撒施。
3.1.4 施用秸秆+畜禽粪便堆沤肥。
堆沤好的秸秆和畜禽粪便肥施用1.2 m3/667m2,要求
堆沤肥中无砖头、碎石、瓦块、塑料制品等杂物,春季均匀撒施后进行整地。
3.1.5 秸秆全量深翻还田。
玉米成熟后,采用联合收获机械收割,收获玉米穗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并深翻进行还田,深翻机械要求调节深度达40 cm。
这些技术措施不是在同一块地同时进行,第一年采用的技术措施是:增施农家肥(全覆盖)、粮豆轮作、秸秆基质+黄腐酸(实施区三分之一面积)、堆沤肥(全覆盖)、秸秆深翻还田(部分乡镇)等,增施农家肥是第一年实施,在实施区内,几乎把这些年没处理的腐熟农家
肥都用了;第二年采取技术措施是:粮豆轮作、秸秆基质+黄腐酸(实施区内另三分之一面积)、堆沤肥(全覆盖)、秸秆深翻还田(部分乡镇);第三年采取的技术措施是:粮豆轮作、秸秆
基质+黄腐酸(实施区内另三分之一面积,三年把整个实施区全覆盖)、堆沤肥(全覆盖)、秸秆深翻还田(部分乡镇)。
3.2 黑土地保护措施实施三年的成果
3.2.1 近期的效益。
本项目当初的具体目标为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30 cm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项目
实施以来,项目区有机物的利用率显著提高,项目区耕层的厚度由项目实施前的平均25 cm增
加到目前的30.4 cm。
项目区耕层有机质含量由项目实施前的25.76 g/kg提高到目前的26.64 kg,提高了3.4个百分点。
项目区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100%全覆盖。
通过实施项目,区域内耕
地地力等级分别有所提高,其中2级地理化性状略有改善,3级地有30%的比例提升一个等级,
4级地有70%的比例提升一个等级,5级地有85%的比例提升一个等级,6级地有90%的比例提升一个等级,项目区共6 666.67 hm2,耕地地力等级提升的面积为3 393.33 hm2,综合评价项目区耕地地力等级提高0.5个。
地力提升意味着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作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和各种有益微生物含量提高。
3.2.2 长远的效益。
近期效益是现在能看到的效益,还有一个社会效益是看不到的长久的效益,就是让农民明白了我们的黑土地现在耕地质量恶劣到什么程度、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达到
了什么程度、为什么要保护黑土地后才能更好地利用黑土地。
地力提升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三
年实施区是耕地的一小部分,是达不到全面提升的目的的,所以只要农民意识到了,开始行动了,就是个好的开始。
4 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4.1 长期施用化肥的缺点
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但破坏了土壤酸碱平衡,破坏了土壤中有益菌种的生活环境,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越来越少,另外化肥各养分含量配比不尽合理也导致土壤肥力失调,还增
加生产成本,破坏了生态环境。
4.2 增施有机肥的好处
黑土地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增加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养分全面,含有微生物所需
要的各种养分,会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增加,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的养分,使之变成根系可以吸收的成分,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中的固氮菌、解磷菌、
解钾菌等可利用空气中的氮并释放出土壤中不易被作物吸收的钾和磷,土壤中被固定的钾和磷
会因微生物的存在不断地被分解释放到土壤中,所以肥效是长久的,还不污染土壤环境;有机
肥料有较强的阳离子代换能力,可以吸收土壤中多余的微量元素,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减少了养分流失,在需要时会缓慢释放;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使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吸附能力,增加了土壤蓄水蓄肥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了土壤养分平衡,促进有益菌群形成
并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
4.3 农业要想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保护黑土地
农业耕地是经历上万年才形成的,是不可再造的资源,而且是不可逆的,毁坏了很难再形成,原来不少绿地现在变成了沙漠,变成沙漠后很难恢复成绿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护我们的黑土地,这样农业才可能持续良好地
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董文赫.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