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16 风 赋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3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风赋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风赋》一文先总写风由小而大、由盛到衰的形成消长过程,然后分别写雌雄二风的特有情状。

雄风在深宫内苑中飘荡徘徊,春天则唤醒树木花草,奇葩异卉因之而生长。

当它翱翔于池水之上时,会激起层层涟漪,摇曳多姿。

而在秋冬之际,则“回穴冲陵,萧条众芳”,在洞穴山陵之间回旋,花草因而枯萎凋零。

这种风吹在人身上,或“惨凄惏栗”,使人感到寒意;或“清凉增欷”,使人赞叹。

这便是属于楚王而使楚王感到畅快的雄风。

宋玉描写的风赋,实际上是写楚王与庶民之间的贫富悬殊,借以讽喻统治者,使其有所警惕。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飒.然(sà)枳句
..(zhǐ gōu)谿.谷(xī)
熛.怒(biāo)眴.焕(xuàn)翱.翔(áo)
徜徉
..(cháng yáng)憯.凄(cǎn)惏.栗(lán)
塕.然(wěng)瓮牖.(yǒu)憞.混(duì)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飒然:形容风声。

如“有风飒然而至”。

激扬:指激浊扬清,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指激动昂扬,如“激扬的欢呼声”;还指激励使振作起来,如“激扬士气”。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也作“徜徉”。

清清泠泠:形容水清澈而有波纹。

本文指风清凉爽快。

2.相关成语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

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

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也说“扬清激浊”。

四、古今异义
1.王乃披.襟而当之
披,古义:敞开;今义: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当,古义:迎着;今义:担任、充当。

2.不择贵贱而加.焉
古义:施及;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3.猎.蕙草
古义:掠过;今义:捕捉禽兽,打猎。

4.概.新夷
古义:刮平;今义:大略、一律。

5.经于洞房
..
古义:深邃的内室;今义:新婚夫妇的房间。

五、词类活用
1.枳句来巢:巢,名词作动词,筑巢或做窝。

2.邪薄入瓮牖:瓮,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充当。

3.发明耳目,宁体便人:“发”“明”“宁”“便”都是使动用法。

六、通假字
1.邸华叶而振气:“邸”通“抵”;“华”通“花”。

2.将击芙蓉之精:“精”通“菁”。

3.殴温致湿:“殴”通“驱”。

4.啗齿昔嗽获:“获”通“嚄”。

5.死生不卒:“卒”通“猝”。

七、一词多义
八、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1)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
(2)风生于地
(3NC17E
(4)盛怒于土囊之口
(5)舞于松柏之下
(6)徘徊于桂椒之间
(7)翱翔于激水之上
(8)塕然起于穷巷之间
2.主谓倒装句
快哉此风
九、文学常识
1.宋玉(约前290~约前222),字子渊,号鹿溪子,楚国归州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世人以“屈宋”并称。

他是屈原的学生,始事屈原,后经景差介绍,任顷襄王的文学侍从。

因作《大言赋》《小言赋》《风赋》,深得楚王赏识。

《楚辞章句》载有《九辩》和《招魂》。

《文选》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2.《九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悲秋文学作品,它通过对秋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失宠不平和孤独之感,创造出一种极为和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楚歌的抒情特征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玉通晓音律,才思敏捷,善文辞,从屈原的骚体开创出新文体“赋”,对两汉辞赋和后世骈文的兴起有较大影响。

十、名篇名句
1.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2.NC17E
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

3.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

4.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重点语段
1.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

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

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

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

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译文:等到风势将衰微下来时,风力便四面散开,只能透入小洞,摇动门闩了。

大风平息之后,景物鲜明,微风荡漾。

所以那清凉的雄风,便有时飘忽升腾,有时低回下降,它跨越高高的城墙,进入到深宫内宅。

它吹拂花木,传散着郁郁的清香,它徘徊在桂树椒树之间,回旋在湍流急水之上。

它拨动荷花,掠过蕙草,吹开秦衡,抚平新夷,分开初生的垂杨。

它回旋冲腾,使各种花草凋落。

然后又悠闲自在地在庭院中漫游,进入宫中正殿,飘进丝织的帐幔,经过深邃的内室。

这才称得上大王之风呀。

剖析:宋玉描写雄风的情状,实际上是写出了楚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借以讽喻楚王为首的最高统治者,物极必反,使其有所警惕。

2.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

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混郁邑。

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篾。

啗齿昔嗽获,死生不卒。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译文:那平民百姓的风,在闭塞不通的小巷里忽然刮起,接着扬起尘土,风沙回旋翻滚,穿过孔隙,侵入门户。

刮起沙砾,吹散冷灰,搅起肮脏污浊的东西,散发腐败霉烂的臭味,然后斜刺里吹进贫寒人家,一直吹到住房中。

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只会使人心烦
意乱,气闷郁抑。

它驱赶来温湿的邪气,使人染上湿病;此风吹入内心,令人悲伤忧苦,生重病发高烧。

吹到人的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到人的眼睛上就害眼病,还会使人中风抽搐,嘴巴咀嚼吮吸喊叫不得,死不了也活不成。

这就是所说的平民百姓的雌风。

剖析:宋玉描写雌风的情状,实际上是写出了庶民与楚国王室之间的贫富悬殊。

借以讽喻楚王及当朝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因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上述几段说明《风赋》一文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国后期人民的疾苦,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贫富不均的现象提出了非议,提醒国君不要过于骄奢。

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雌、雄二风,也结合不同的生活环境,紧紧扣住它们的不同表现和作用来写,所用动词和形容词无不符合各自的特点,对比强烈,富有感情色彩。

结构图解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中宋玉巧妙地借“风赋”为题,讽刺楚王淫乐骄纵,毫不体恤百姓疾苦。

他把大自然的风分为雄、雌二风。

雄风只有最高统治者才能享用,而雌风属于庶民百姓,反映了帝王与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也说明富人的快乐,正是建立在贫民的痛苦之上。

从而揭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2.《风赋》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国后期人民的疾苦,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贫富不均的现象提出了非议,提醒国君不要过于骄奢,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阳春”“白雪”美宋玉
泱泱中华彪炳千秋的诗坛泰斗是屈原,和屈原齐名的是宋玉,史称“屈宋”。

宋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杰出辞赋家。

宋玉长相秀美,风流倜傥,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古代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之俊美。

宋玉能言善辩,才华过人,胸怀济世大志,仰慕前贤亮节,因识音好辞而擅长属文作赋,被友人推荐给顷襄王。

可是,沉溺于声色宴游的顷襄王只欣赏他的文才却并不予以重用,仅让他离藻铺辞以助欢娱,其身份犹如宫廷的倡优之辈,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不满。

由于他的辞赋盖世而为顷襄王喜爱,他受到了同僚的嫉妒;又由于他持身高洁,不肯苟合世俗,他为同僚所不容。

或许是愤世嫉俗太甚,或许是为了排遣胸中苦闷,他的举止放浪不羁,同僚因而谗告顷襄王。

当顷襄王责怪他行为失检而为人不誉时,他抗言申辩,以《阳春》《白雪》远雅于《下里》《巴人》而“和者甚寡”自况。

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由此而来。

大概他就是因为坚持“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而不愿从俗同流,以至于连文学侍臣的官位也不能保,失职而沦为贫士,在穷困潦倒之中忧愁幽思地赋诗抒情,处穷守高地结束了自己不幸的一生。

宋玉对楚王的微讽和智谏、宋玉对佞仕群小的反击和周旋,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了宋玉的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和楚辞大家的风流儒雅。

“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宋玉虽然未能像屈原那样“以一人之手,创千古之业”,但他在辞赋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却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古人因此将他与屈原并称同尊。

问题探究
宋玉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处理问题,最后让顷襄王心服口服的?你能结合本文对宋玉的讽喻艺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导思:做什么事都得讲究艺术,就连骂人也如此。

如果自己骂个痛快,被骂的人又心服口服,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就要讲究一下骂人的艺术。

所谓艺术,说透了也不过是一种处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而已。

但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手段,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探究:第一步,熟读《风赋》原文,仔细体会宋玉写作此文的用意和目的。

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心得、疑点,以此作为探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在阅读时要特别重视、深刻领会《风赋》一文中雄风和雌风的深刻寓意,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创作态度等等。

第三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可以多渠道、多侧面地探究。

第四步,问题交流。

经过自己的酝酿后,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宋玉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什么”“宋玉讽喻顷襄王属于骂人吗”“宋玉骂人的艺术表现在哪里”等等。

第五步,资料查阅与收集。

一方面可以去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收集有关《楚辞》研究的文章及刊物;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同学可浏览网上有关宋玉研究的信息。

第六步,明确小论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就某一个问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