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分析_顾雪婷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分析

雷诺数范围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从图 3 中可以
看出 6 种体积份额的石墨粒子后的纳米流体的努塞
尔数 Nu 都比相同雷诺数 Re 条件下水的努塞尔 数
Nu 大, 随石墨固相含量的增加, 纳米流体的努塞尔
数 Nu 近似线性增大, 当石墨纳米颗粒的体积份额
依次从 0.87%增加到 2.08%, 纳米流体的 Nu 增加量
研究与探讨
1.3.2 对流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在供热或制冷的流体介质中加入纳米颗粒,
可以优化流体热物性, 强化颗粒与流体的混合脉动
和湍流, 从而使热量传递得到加强, 换热性能显著
提升。
1.3.2.1 实验原理
假定实验为无相变强制对流层流状态。
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q=h(tw- tf)
(9)
实验时将整个系统稳定在一个热平衡状态下,
第
Fe3O4/水纳米流体的实验结果[16] 见图 4。从图 4
1
期
中可以看出 6 种体积份额的 Fe3O4/水纳米流体的努 ·27·
研究与探讨
塞尔数比相同雷诺数下水的努塞尔数高, Fe3O4 纳米 粒子的体积份额为 0.3%时增加对流换热系数约为 60%, 当体积份额 增 加 到 1.0%时 , 对 流 换 热 系 数 增 加接近 90%, 这些都说明 Fe3O4 纳米粒子的加入增 强了对流换热强度, 有利于强化传热, 且体积份额的 增加也有利于强化传热。
2
即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级金属或
0 0
8
金属氧化物粒子, 形成一类新的传热冷却工质。Choi
年 第
运用传统的液固两相混合物导热系数关联式, 预测
1
期
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计算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 ·25·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研究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
作者:宣益民, 李强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被引用次数:1次
1.顾雪婷.李茂德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分析[期刊论文]-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1)
2.万水.曲伟.吴邦贤.袁达忠纳米流体传热强化性能研究以及场协同分析[会议论文]-2008
3.刘幼幼.郁鸿凌.董伟.李瑞阳.LIU You-you.YU Hong-ling.DONG Wei.LI Rui-yang纳米流体应用于电场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30(5)
4.宣益民.李强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会议论文]-2001
5.曲伟.袁达忠.李玉华纳米流体脉动热管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会议论文]-2008
6.杨蕾.白皓.苍大强.宗燕兵.金翼.唐卓.杨明.刘建.张广彬圆管内纳米流体强制对流传热性能研究[会议论文]-2007
7.蔡艳华.马冬梅.王金刚.俞海军.朱根华.CAI Yan-hua.MA Dong-mei.WANG Jin-gang.YU Hai-jun.ZHU Gen-hua纳米流体的制备及传热性能研究的现状[期刊论文]-材料研究与应用2007,1(4)
8.刘涛.纪军.过增元.李志信重大项目"航天技术和信息器件中的微细尺度传热"取得重要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科学基金2004,18(6)
9.宣益民.李强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会议论文]-2001
10.王凯建.丁国良.姜未汀纳米尺度传热和工程应用前景[会议论文]-2006 1.刘辉.李茂德纳米流体传热强化技术[期刊论文]-应用能源技术 2007(10)。
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

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一、引言纳米流体是一种由纳米颗粒悬浮在基础流体中形成的复合流体。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和流变特性,纳米流体在热管理、能源转换和微尺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圆管是常见的传热设备,研究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行为对于深入理解纳米流体的传输机制和优化圆管传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行为,并探讨不同参数对其影响。
三、实验原理1. 纳米颗粒悬浮液制备:选择适当的基础流体(如水或油)作为载体,将纳米颗粒加入到基础流体中,并通过超声处理使其均匀分散。
2. 流动实验:将制备好的纳米悬浮液注入到圆管中,控制不同的进口速度和温度条件,观察纳米颗粒在圆管内的运动情况。
3. 换热实验:通过加热或冷却外部介质,控制圆管的温度差,测量纳米流体在圆管内的传热性能。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纳米颗粒悬浮液:按照一定比例将纳米颗粒加入到基础流体中,并通过超声处理使其均匀分散。
2. 准备圆管实验装置:选择合适的圆管尺寸和长度,安装进口和出口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速计。
3. 流动实验:将制备好的纳米悬浮液注入到圆管中,调节进口速度和温度条件,并记录纳米颗粒在不同位置处的运动情况。
4. 换热实验:通过加热或冷却外部介质,控制圆管的温度差,测量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变化,并计算纳米流体在圆管内的传热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流动行为:根据观察到的纳米颗粒运动情况,可以分析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模式和速度分布。
在高速进口条件下,可能观察到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
2. 换热性能:通过测量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纳米流体在圆管内的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可能显示出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传热性能,比传统流体更适用于提高圆管换热效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纳米颗粒的添加对流动行为和换热性能有显著影响。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最近,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纳米流体,即纳米颗粒流体,是由纳米尺度颗粒结成的流体,经过特殊处理的纳米材料。
它们的特性与常规流体完全不同,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纳米流体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可以有效地传递能量。
在真空环境中,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会得到更大的改善,其传热效率会大大提高。
因此,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的传热特性研究很有必要。
为了研究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我们设计并建造了一种真空实验装置。
该装置由一个有效空间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有效空间容纳了纳米流体,蒸发室配置在有效空间的一端,可通过加入加热源来实现空间真空度的控制。
在该实验装置中,纳米流体被加热后,热量会从蒸发室传到有效空间。
另外,我们还通过无线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测空间热流强度。
我们用这些数据来计算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下的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要比常规流体有较大改善。
纳米流体的传热率和传热系数分别比常规流体提高了30%和40%。
这表明,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下的传热效率更高。
在未来,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传热特性研究可以有更大发展空间。
总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比常规流体有较大改善,在未来纳米流体在真空环境中的传热特性研究有巨大发展前景。
本文的研究结果,
为其他类似研究以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已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
微管道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行为直接关系到众多工程应用领域,如微电子冷却、生物医药传输、能源存储等。
而纳米流体的引入,由于其出色的热物理性质和导热性能,显著地提升了传统流体的传热效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和传热机理,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在微尺度下,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与宏观尺度下的流体有所不同。
首先,由于纳米粒子的存在,纳米流体具有更高的粘度,这使得流动阻力增大。
然而,在微管道中,这种增大的阻力反而有助于提高流体的层流性,减少湍流的发生。
此外,纳米粒子的布朗运动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使得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更加复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纳米流体的流动表现出较好的层流性。
此外,随着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流动的阻力也会逐渐增大。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理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传热机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纳米粒子的导热作用;二是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交换。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它们在流体中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
同时,在微尺度下,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交换也更加迅速。
我们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量和温度条件下,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流体。
此外,我们还发现纳米粒子的浓度、粒径以及流体流动状态等因素都会对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四、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影响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纳米粒子的浓度、粒径、形状、表面电荷等。
此外,流体的流速、温度、压力等也会对流动和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来提高纳米流体的性能。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采用对照试验法探索CU水纳米流体传热的特性。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主要原因除了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加了液体的热容量、导热系数外,粒子与粒子、粒子与液体、粒子与壁面间的相互作用及碰撞,也使传热增强,而且由于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其行为接近于液体分子,不会像毫米或微米级粒子易产生磨损或堵塞等不良结果。
[1]纳米粒子的浓度不同导致流体内粒子数不同,粒子与粒子间相互作用增强,从而使换热增强。
标签:纳米流体;对比试验;强化换热1 概述纳米流体是指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级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粒子,形成一类新的传热工质。
作为一种高效的热交换介质,纳米流体是一个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领域。
与在流体中添加毫米或微米级粒子相比,纳米流体在强化换热方面有着更大的前景。
此次實验是为了验证Cu水纳米流体具有高效导热性能,证明其在大型空调设备中有应用的可能。
在空调系统中,通过制冷机组的运转,进入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蒸发而吸热,当通入蒸发器内冷水即很快在蒸发器内进行热量交换,热量被制冷剂吸收,温度下降成为冷冻水。
然后冷冻水再通过空调设备中的表冷器与被处理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空气温度降低。
而在这一种制冷循环和热量交换过程中,其冷量的这种远距离的传递而达到空调系统中空气降温要求,必须有水和空气为冷媒。
冷媒在冷却空调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产生冷冻效果,是一种中间物质。
在实际系统之中,冷媒先接受制冷剂冷量而降温,再去冷却其他的被冷却物质,其导热性能至关重要。
[2]2 纳米流体换热性能实验模型图1所示,纳米流体的传热换热对比实验测试装置是一个流动的循环系统,它是由热源水箱、水泵、管路、冷却水箱、散热器等实验要素组成。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Cu水纳米流体较水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热源水箱和冷源水箱用来储放并观测纳米流体在试验中的悬浮情况;散热器是一个可调节风扇,用于保持对比实验时对冷却水箱持续稳定的风冷;主流路中的两个小泵浦保证系统处于一个流动循环状态。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有前景的技术领域之一。
ZnO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光电、储能、药物控释、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
其中,传热性能的研究是ZnO纳米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
因此,以ZnO纳米材料为核心进行关于热传导特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ZnO纳米流体传热性能实验研究,是利用恒定容量热量扩散测量仪(CVD)来实现的,主要是测量ZnO纳米液体的热传导系数。
实验中,对ZnO纳米液体进行了红外热分析、光度测定、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以确定其结构和特性。
同时,利用CVD实验记录的数据,从实验结果中获取了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
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约为4.7×10-4W/mK。
此外,当温度介于30°C和120°C之间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然而,当温度超过120°C 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似乎已经收敛至一个常数值。
影响纳米流体热传导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纳米材料的形状和粒度、温度、pH值、浓度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性能,以及如何控制热传导性能,必须对ZnO纳米流体中影响较大的因素逐一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由实验获取,表明,当温度低于120°C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超过120°C时,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开始收敛至一个常数值。
热传导系数的测量可以为未来的热管理设计和机械设计提供有益的热传导性能参考。
总之,通过本研究,从实验中获取了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系数,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热传导性能,并且表明温度对热传导的影响,为将来的热传导设计和机械设计提供了参考。
另外,还有更多关于ZnO 纳米流体热传导性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钟桂健;李龙;翟玉玲;包桂蓉【摘要】采用"两步法"制备质量分数为0.5%、1.0%、2.0%和4.0%的Cu-乙二醇纳米流体,添加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作为表明活性剂.利用Hot Disk 2500s热常数分析仪测试Cu-乙二醇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在分析温度和颗粒浓度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及添加量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u-乙二醇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添加了PVP的纳米流体导热系数随PVP 的添加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添加了SDS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小于无表明活性剂时纳米流体导热系数.适当的纳米颗粒浓度与PVP表面活性剂浓度比例,对提高Cu-乙二醇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有帮助.【期刊名称】《工业加热》【年(卷),期】2018(047)004【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两步法;纳米流体;表面活性剂;导热系数【作者】钟桂健;李龙;翟玉玲;包桂蓉【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TK17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由于低温余热资源品位低、分布散,大量低品位的余热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目前,有机朗肯循环(ORC)是回收低温余热的有效途径之一。
ORC系统中所使用的工质多数为纯有机工质,传统的纯有机工质,由于导热系数较低,同等条件下它的换热量相对较小、换热性能较差,影响余热利用效率。
《2024年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微纳米技术的发展与纳米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发科研人员极大的关注。
这其中,关于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的研究尤为重要。
微管道的尺度缩小为纳米级别,为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平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其传热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微纳流体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1. 纳米流体的定义与特性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型的流体材料,其基本特性在于其内部含有纳米级别的固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尺寸远小于传统流体的颗粒,因此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微管道中,这些纳米颗粒的分布和运动对流体的整体流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2. 流动特性分析在微管道中,由于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的作用,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与传统的流体有很大的差异。
流体的速度分布、粘度变化、剪切力分布等因素均需重新考量。
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的实验设备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CFD)等手段,对这些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1. 传热特性的影响因素微管道中的纳米流体由于其高比热容和优良的热导率,具有显著的传热特性。
其传热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纳米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以及浓度等。
此外,流体的流动状态和微管道的材质和结构也对传热效果有重要影响。
2. 传热机制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种方式对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进行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流体的温度分布、热流密度等参数,揭示其传热机制。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复杂的物理模型,模拟流体的传热过程,从而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四、研究进展与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方法,揭示了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传热机制。
同时,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涌现,如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开发、新的数值模拟算法等,这些都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24年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快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成为了当前科研的热点领域。
纳米流体的独特性质,如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传热性能,使其在微尺度传热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其传热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纳米流体的基本性质纳米流体是由纳米级颗粒在基础流体中分散形成的悬浮液。
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传热性能,使得纳米流体在微尺度传热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其颗粒大小、形状、浓度以及基础流体的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纳米颗粒的加入会改变流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从而影响流体的流动特性。
其次,微管道的尺寸对纳米流体的流动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管道尺寸的减小,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将发生显著变化,如层流与湍流的转变等。
此外,磁场、电场等外部因素也会对纳米流体的流动产生影响。
四、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主要包括对流传热和导热。
对流传热主要依赖于流体的流动特性,而导热则与纳米颗粒的导热性能以及其在流体中的分布密切相关。
纳米流体的高导热性主要归因于纳米颗粒的高导热性能以及其在流体中的良好分散性。
此外,微管道的尺寸、形状以及表面性质等也会对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五、实验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为了研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可以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方面,可以制备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并通过可视化实验装置观察其在微管道中的流动情况。
同时,可以利用热传导实验装置测量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及传热过程,进一步分析其流动与传热的机理。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纳米流体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微管道中的传热性能;其次,纳米颗粒的浓度、种类以及微管道的尺寸等因素对传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优化纳米流体的制备工艺和调整微管道的结构,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热过程。
纳米流体应用于电场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

p ru b to li d c d b lcrcfedfre . et r ain i f d i u e y ee ti il oc s n u n
K yw rs t n te igt nf r h a ;e c ife e od :s e ghn n a ses et l t c i d;n n mee ud r r er l a o t f i r l
20 3W /m・ , lb ci e .o aigwi entrlo vci et rnfrudr l tc 7 . ( K)wi e he d C mpr t t aua cnet nh as ne e r l a v n hh o a t e ec i
f l t u eta so e ia du ,h te g h nn feti g e t r v d a d t ema i a i dwi p r n fr r l sme im t esrn t e ig efc ral i o e n xm l e h r m o s y mp h
sr n t e ig c fiin a eatie o2 4 Th te g h nn e a iri trb tdt h elt te g h nn o fc tc n b tan d t . 9. esrn t e ig b h vo atiu e ot ep l e e s e
k o -o , Y o ̄ I0 D N i k R i ag l Y uy u U U H c -n , O 6We, l u y n i -
( o eeD c E gneig,U i r t h nh i o S i c ad Tcn l y, h nh i 0 0 3,C ia C lg 厂 n ier l n nv syo a ga fr c ne n e oo S a g a 2 09 e i fS e h g hn )
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引言:传热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
传热过程的效率对于能源的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为了增加传热效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材料。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传热增效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热辐射性能和传质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一、纳米流体的定义及特点纳米流体是由纳米颗粒悬浮在基础流体中形成的复合流体。
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在1至100纳米之间,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等。
与传统基础流体相比,纳米流体具有以下独特特点:1. 高导热性能:纳米颗粒的高表面积-体积比使得纳米流体具有更高的导热性能。
2. 优良的热辐射特性:纳米颗粒在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热辐射率,使得纳米流体能够有效地辐射热能。
3. 减小热阻: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能够填充流体中的微观空隙,减小热阻。
二、纳米流体在传热增效中的应用1. 热传导增强: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可以作为热导介质来增强传热效果。
在电子器件中,纳米流体可以被应用于散热系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2. 光热转换: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热辐射特性,可以在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等领域中作为吸收介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3. 相变传热: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可以实现相变传热的增效效果。
在制冷系统中,纳米流体可以提高制冷剂的传热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4. 传质增强: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流体的有效表面积,提供更多的传质界面,从而增强传质过程,提高传质效率。
三、纳米流体应用前景分析1. 电子器件领域:纳米流体在电子器件的散热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电子器件功率的增加和体积的减小,散热问题越发突出,纳米流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介质,可有效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
2. 新能源领域:纳米流体在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和传统能源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
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

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换热器已经成为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然而,由于传统换热器存在传热效率低和体积庞大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的材料和技术来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前沿材料,被广泛用于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纳米流体的基本特性。
纳米流体是由纳米颗粒悬浮在基础流体中形成的。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很小的尺寸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出色的热传导性能。
同时,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纳米流体还具有可控的流变性质,可以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浓度和大小来改变纳米流体的黏度和密度。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流体成为提高换热器传热性能的理想选择。
纳米流体在传热器中的传热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由于纳米颗粒的热传导性能优越,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可以大大提高。
这意味着通过使用纳米流体作为传热介质,换热器可以更有效地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中。
其次,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增大流体的有效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传热性能。
当流体与固体界面接触时,热量的传递主要发生在界面处。
而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增加界面积,从而增加热量的传递面积,使传热更加高效。
第三,纳米流体的流变性质可以改善传热的对流传热机制。
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纳米流体的黏度比基础流体要大,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也会增加。
这种增加的摩擦力有助于将纳米流体更好地与换热器内的壁面接触,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纳米流体在传热器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浓度和粒径来调节其性能。
例如,通过增加纳米颗粒的浓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和黏度,从而增强换热性能。
同时,随着纳米颗粒大小的减小,纳米流体中颗粒的分布将更加均匀,提高了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稳定性和传热效果。
然而,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颗粒的悬浮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颗粒的表面能较高,纳米颗粒易于发生聚集现象,影响纳米流体的性能。
《2024年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
微管道作为一种微型化、高效率的传输系统,其内部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直接关系到众多领域如微电子冷却、生物医疗、能源转换等的技术进步。
因此,深入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行为,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广阔的实践意义。
二、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特性纳米流体,由于其高导热性、高稳定性等特性,在微管道中具有独特的流动行为。
在微尺度下,纳米流体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管道尺寸、流体性质、流速等。
研究显示,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与其粒径大小、形状及分布密切相关。
在微管道中,由于尺寸效应的存在,纳米粒子更容易与管道壁面发生相互作用,这直接影响到流体的流动状态。
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条件下的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进行深入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在微尺度下,纳米流体的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层流特性,且随着流速的增加,流动逐渐趋于稳定。
同时,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了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速度分布,以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传热特性是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纳米流体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微管道的传热性能。
这主要是由于纳米粒子的高导热性以及其在流体中的布朗运动所引起的热传导增强效应。
我们通过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流速和温度条件下,纳米流体的传热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流体。
同时,我们还发现,纳米粒子的浓度对传热效率有显著影响,存在一个最优浓度使得传热性能达到最佳。
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并提供了更深入的机理分析。
四、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影响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的因素众多,包括管道尺寸、流体性质、流速、纳米粒子浓度等。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逐渐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热介质,因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微电子、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及传热机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纳米流体概述纳米流体,顾名思义,是以纳米尺度粒子为基础的流体。
这些纳米粒子通常具有高导热性、大比表面积等特点,能够显著提高流体的导热性能。
通过将纳米粒子添加到基础流体中,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流体。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纳米流体在微电子冷却、太阳能利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纳米粒子的性质、浓度、管道尺寸、流速等。
首先,纳米粒子的存在会改变流体的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进而影响流动特性。
其次,管道尺寸对流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微尺度下,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相互作用增强,流动表现出明显的层流和湍流特性。
此外,流速也是影响流动特性的重要因素,高流速下纳米流体的流动更加稳定。
四、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涉及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量传递、纳米粒子的导热作用以及流体内部的湍流扩散等因素。
首先,纳米粒子的高导热性使得流体内部热量传递更加迅速。
其次,在微尺度下,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量传递效率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传热性能。
此外,湍流扩散也有助于增强流体内的热量传递。
这些传热机制共同作用,使得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
五、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为了深入探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观察和分析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及传热现象。
数值模拟则借助计算机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纳米技术是当前科学研究中引起最大反响的技术之一,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和工程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流体传热是一个关键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和设备的热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因此,研究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的学术价值是不可抹灭的。
本文针对一种新型ZnO纳米流体进行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各种条件下的特性,为后期应用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采用三角波衰减方法,混合了液氮、氢气和氮气,在室温下,采用微波辐照技术,测量ZnO纳米液体的热导系数。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Zn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变化十分明显,其最大导热系数达到50%。
此外,研究还证实了ZnO纳米流体的热传导机制,发现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热传递过程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衰减。
这表明,ZnO纳米流体具有非常优良的热性能,传热能力强。
因此,ZnO纳米流体表现出“热导热”的热学性能,可用于各种领域的应用,如催化剂、热物流技术等。
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结果表明,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有较大的变化,根据混合各组分的比例,可获得不同的导热系数。
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后期研究ZnO纳米流体的相关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研究新型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其
传热特性,更有效地利用它在各种领域的应用,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大的效益。
研究的结果也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ZnO纳米流体在高温下的性能等方面,进一步发掘ZnO纳米材料的优点和应用价值。
纳米流体传热强化技术

纳米流体传热强化技术
刘 辉 ,李茂德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804)
摘 要 :主要汇总了国内外纳米流体传热强化技术的研究成果 ,对纳米流体传热强化技术 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针对纳米流体的物性参数及流动情况 ,分析了纳米流体的 强化传热机理 ;并具体阐述了纳米流体的主要物性参数 ———导热系数和粘度的影响因素 ;叙述 了纳米流体的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
份额几乎呈线性增加 ,而且高导热系数的纳米粒 子使得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更大 。几种材料的导
热系数如表 1 所示 。
表 1
几种材料的导热系数
材料
导热系数 (WΠm·K)
银 铜 铝 纳米碳管 Al2O3 水 乙二醇 机油
429 401 237 3000
40 0. 61 0. 253 0. 145
(3) 纳米粒子尺度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在相同的纳米粒子体积份额条件下 ,悬浮有
化的作用机理 。Choi[11] 对 Maxwell 关系式进行了 修正 ,计算分析了 Cu - 乙二醇纳米流体的导热系 数 ,由于模型只考虑了液固界面粒子吸附作用 ,需 要进一步改进模型 。
以上的研究工作显示了国外在纳米流体强化 传热领域的研究己完成了纳米流体制备 、纳米流 体输运参数测定和纳米流体传热性能测试 ,正在 开展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以及应用基础的研究 工作 。 1. 1. 2 国内研究状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7 年第 10 期 (总第 118 期) 应用能源技术 3 3
纳米流体_一种强化换热工质

3河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No 12004318)收稿日期:2005-12-20郝素菊(1966~),副教授/博士生;063009 河北省唐山市。
纳米流体———一种强化换热工质3郝素菊1,2 蒋武锋2 张玉柱1,2(11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21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摘 要 介绍了一种新型换热工质———纳米流体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分析了目前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纳米流体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关键是提高其稳定性,并展望了纳米流体在冶金领域———冷却系统和余热回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化换热 冶金工业 应用前景N anofluid ———a ne w kind of w orking medium enhancing heat transferHao Suju 1,2 Jiang Wufeng 2 Zhang Yuzhu 1,2(11Northeast University ;21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Hebei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nanofluid ———a new kind of working medium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t present ,points out that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fluid is key to its application industry ,and ana 2lyzes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n cooling and waste heating recovery system of metallurgical field.K eyw ords nanofluid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prospect1 概 述换热器是冶金、化工、石油、制药等工业过程得以进行的关键设备之一。
纳米流体应用于热管的前景

纳米流体应用于热管的前景张羽翔;董华东;戚俊清【摘要】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传热冷却工质已成功应用于热管强化传热领域.分析了纳米流体及热管的技术进展,指出纳米流体应用于热管可以明显降低热阻,强化传热性能,增大最大功率.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需要从热管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技术问题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有必要对纳米流体热管及其传热机理和传热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与完善.【期刊名称】《化工装备技术》【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纳米流体;热管;传热;热阻【作者】张羽翔;董华东;戚俊清【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0 引言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的高效传热元件。
它具有较大的传热能力、较强的等温性、热流方向可逆等独特的优点,目前在传热技术领域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
近年来,不少学者利用纳米流体的特殊性能强化热管相变换热能力,初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纳米流体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已逐步展开,这种全新技术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对纳米流体应用于热管的研究基本以试验研究为主。
本文对纳米流体应用于热管的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1 热管技术进展热管作为一种高导热性能的传热装置,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动力工程、能量工程、医学及化学工程等领域。
近年来热管开始向微型化发展。
微型热管是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在各种微小空间散热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3],如在医疗手术、电子装置芯片、笔记本电脑CPU的冷却、电路控制板的冷却、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和核电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2010年,逄燕[4]对热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论述国内外热管技术在冻土病害防治、太阳能采暖、工业、电力电子、粮食果蔬储藏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指出目前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Fe3O4/水纳米流体的实验结果[16] 见图 4。从图 4
1
期
中可以看出 6 种体积份额的 Fe3O4/水纳米流体的努 ·27·
研究与探讨
塞尔数比相同雷诺数下水的努塞尔数高, Fe3O4 纳米 粒子的体积份额为 0.3%时增加对流换热系数约为 60%, 当体积份额 增 加 到 1.0%时 , 对 流 换 热 系 数 增 加接近 90%, 这些都说明 Fe3O4 纳米粒子的加入增 强了对流换热强度, 有利于强化传热, 且体积份额的 增加也有利于强化传热。
雷诺数范围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从图 3 中可以
看出 6 种体积份额的石墨粒子后的纳米流体的努塞
尔数 Nu 都比相同雷诺数 Re 条件下水的努塞尔 数
Nu 大, 随石墨固相含量的增加, 纳米流体的努塞尔
数 Nu 近似线性增大, 当石墨纳米颗粒的体积份额
依次从 0.87%增加到 2.08%, 纳米流体的 Nu 增加量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 物性参数 Abstr act: This paper generalized the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nd abroad investigation about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nanofluids.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nanofluids was analyzed from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flowing conditions.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nofluids were particularly described.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 efficient of Graphite/water nanofluids and Fe3O4/water nanofluids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 ds: nanoflui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physical properties 中图分类号: TK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5523(2008)01- 0025- 04
图 1 为固相含量不同的石墨/水纳米流体的导
热系数[16]。随着石墨颗粒固相量的增加, 纳米流体
的导热系数近似线性增大, 由图可见, 当石墨体积分
数为 2.0%时,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提高 30%; 当体积
分数为 1.0%时,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提高 12%。
图 1 固相含量不同的石墨/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基本上呈比例的增加, 这充分说明石墨纳米颗粒的
加入改变了水内部的热传递过程, 增大了对流换热
系数, 并且在相同的雷诺数条件下, 纳米流体的对流
换热系数随体积份额的增加而增大, 两者有近似线
性的关系。
能 源 研 究 与 利 用
2
图 3 体积含量不同的石墨/水纳米流体的
0 0
8
Nu 与 Re 的关系图
年
质(如水、油、醇等)已很难满足一些特殊条件下的传 局限于用毫米或微米级的固体粒子悬浮于液体中,
热和冷却要求, 因此, 研制导热系数高、传热性能好 由于固体悬浮粒子尺寸较大, 流动时容易引起管道
的高效新型换热工质是当前强化传热技术的重点。 磨损、堵塞等不良结果, 且无法适用于日益增长的微
众所周知, 常温下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要比流 小通道换热系统中, 另外高导热系数的金属颗粒与
研究与探讨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分析
顾雪婷, 李茂德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804)
摘要: 文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情况, 分析了纳米流体的 强化传热机理及添加纳米粒子后对液体的物性参数— ——粘度、比热、密度、流体流动的影响; 说 明了石墨/水纳米流体及 Fe3O4/水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测量实验的原理及结果, 并 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强化了传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 热 许多。自从 Maxwell 理论[1]发表以来, 许多学者对液
交换系统的传热负荷和热强度日益增大, 这就对强化 体中添加固体粒子以提高其导热系数进行了大量的
传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纯液体换热工 理论和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这些研究都
的温度
T(r0,
t),
且
r2 4at
比较小, 则可以得到:
顾雪婷等,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分析
2
ΔTld(r0,
t)=T(r0,
t)-
T0=
q 4πk
[
ln(
4at
2
r0C
)+ r0 4at
+…]
(6)
式中, C=exp(γ)。如果线源的半径足够小以至于式(6)
右 边 括 号 内 第 二 项 比△Tld(r0, t)的 0.01%还 要 小 , 则 线源温度的变化与液体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图 4 不同体积含量的 Fe3O4/水纳米流体的 Nu 与 Re 的关系图
2 结语
近年来各国研究小组对纳米流体的研究都表 明, 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 可显著增加液体的导热 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 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 不会引起大的阻力损失, 也不会产生磨损、堵塞等不 良结果, 由此不难预料, 在未来的研究中, 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热交换系统 中, 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传热性能。
撞和相互作用, 加强了流体的混合脉动和湍流, 使介
质内横向温度梯度减小, 加大了流道表面和介质内
的温度梯度, 加强了介质内的能量交换。
1.3 纳米流体导热及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石墨/水纳米流体和 Fe3O4/水纳米 流体的导热以及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1.3.1 导热系数实验研究
由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和高比表面效应
ρ=(1- Φ)ρ0+Φρs
(2)
1.1.3 比热
同样应用密度计算中的假设条件, 比热用加和
原理计算, 表达式为:
cp=
(1- Φ)ρ0cp0+Φρscps (1- Φ)ρ0+Φρs
(3)
1.2 纳米流体流动的影响
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在流体内无规则运动,
从 而 增 加 了 悬 浮 液 纳 米 颗 粒 、流 体 以 及 流 道 管 壁 碰
利 用
度只与固相体积含量有关, 并且呈线性关系。
1.1.2 密度
2
0 0
在实际应用中, 纳米流体的热物性值应该由实
8
年 第
验测定。文献[ 4] 中假设了纳米流体的热物性满足
1
期 现有的理论关系式, 且物质均为常物性, 则在这两个
·26· 假设条件下, 纳米流体的密度计算式为:
顾雪婷等,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研究分析
ΔTld(r0,
t)=
q 4πk
ln(
4at
2
r0C
)
(7)
对上式d(lnt)
(8)
式 (8)就 是 瞬 态 热 丝 法 的 基 本 方 程 式 。 如 果 获 得
了△T 对 lnt 的 曲 线 斜 率 , 就 可 以 确 定 流 体 的 导 热
系数。
1.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 2 为固相含量不同的 Fe3O4/水纳米流体的导 热系数(测试温度为 20 ℃)[16]。由图可见, 随着 Fe3O4 固相体积含量的增加, 悬浮液的导热系数呈线性增 加。当纳米 Fe3O4 的体积分数为 1.0%时, 与蒸馏水相 比, 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 48%。
图 2 固相含量不同的 Fe3O4/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2
即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级金属或
0 0
8
金属氧化物粒子, 形成一类新的传热冷却工质。Choi
年 第
运用传统的液固两相混合物导热系数关联式, 预测
1
期
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计算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 ·25·
研究与探讨
加纳米粒子, 可以提高悬浮液的导热系数。通过比 较纳米流体与传统纯液体工质传热性能的差异, Choi 指出 , 在 同 样 传 热 负 荷 下 , 如 果 增 加 2 倍 传 热 效率, 使用纯液体工质的热交换设备需耗费 10 倍的 泵功率, 如果使用增大了 3 倍导热系数的纳米流体 作为换热工质, 则几乎不需要增加泵功率, 就可以使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效率提高 2 倍。因此 Choi 认为使 用纳米流体作为换热工质, 可显著提高热交换系统 的传热性能, 节约泵功率, 减小热交换设备的尺寸和 重量, 降低运行成本, 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目前, 国外在纳米流体强化传热领域的研究已完成了纳米 流 体 制 备 、纳 米 流 体 输 运 参 数 测 定 和 纳 米 流 体 传 热 性能测试, 正在开展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以及应 用基础的研究工作。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 在强化传热理论和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在传统的强化传热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果。
体材料大几个数量级, 表 1 对比了固体和液体材料 基液间存在极大的密度差, 悬浮液中微米或毫米级
的导热系数值, 由此可以预计, 悬浮有金属、非金属 的固体颗粒极易沉淀, 限制了这些高导热系数固体
能
或聚合物固体粒子的液体的导热系数要比纯液体大 颗粒的使用。
源
研
表 1 几种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
究
与
材料
铜
研究与探讨
1.3.2 对流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在供热或制冷的流体介质中加入纳米颗粒,
可以优化流体热物性, 强化颗粒与流体的混合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