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75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75例
摘要目的:探讨深靜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作用。

方法:将1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置入引流胸水,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将两组的胸液排出量、胸液排净时间、住院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等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胸液排出量多、胸液排净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穿刺次数少、并发症少。

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方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关键词深静脉导管结核胸腔积液
据国内报道,结核性胸腔积液占肺结核的 4.7%~17.6%[1]。

传统的胸腔抽液操作繁琐,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

我院2004年9月~2009年9月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胸部X线(或胸部CT)、B超等明确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对胸水的常规、生化、结核抗体、胸膜活检、细胞学等检查符合结核性,并排除癌性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

治疗组75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外接引流袋引流治疗,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16~83岁,平均41.7岁。

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穿刺抽液法治疗,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18~81岁,平均40.6岁。

治疗方法:①所有患者均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强的松(初始量为5mg/kg体重,后依病情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为6~8周)。

②治疗组:根据B超定位,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胸腔内置入深静脉导管,深度10~15cm,固定,外端接引流袋。

根据胸水情况每日引流1~2次,每次600~800ml患者有不适,随时夹管观察。

B超确定有分隔或包裹者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30ml+尿激酶20万U+异烟肼0.3g夹管,嘱患者每个小时变换体位1次,使药物在胸腔内充分分布,3~4小时后开放引流管,直到无液体流出或24小时流量<50ml,B超证实胸腔积液很少不能引流即拔出导管,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③对照组:根据B超定位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胸腔穿刺针穿刺抽吸胸水,每周2~3次,第1次不超过600ml,其后每次不超过1000ml,有包裹或分隔的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30ml+加尿激酶20万U+加异烟肼0.3g,嘱患者每半小时变换体位1次,使药物在胸腔内充分分布,3~4小时后再次胸穿抽液,直至B超证实胸腔积液很少穿刺不能抽出为止。

疗效标准判定: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和(或)B超检查胸水完全吸收。

②好转: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X线和(或)B超检查胸水吸收或仅有少量积液,残留胸膜肥厚。

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胸腔积液无吸收。

结果
治疗组1次引流成功68例,另有5例因脱落后再次置入导管1次,2例因导管堵塞再次置入,平均胸穿 1.1次,抽水总量2560±440ml,治愈78.6%(59/75),好转21.4%(16/75),有效率100%,平均住院8.6天。

对照组穿刺抽液2~7次,平均穿刺3.7次,抽水总量1640±260ml,好转48%(36/75),无效2.7%(2/75),有效率97.3%,平均住院时间13.8天。

治疗组及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胸穿次数、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并发症比较,见表1、2。

表2 治疗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例)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
例数7575
感染11
气胸13
肺水肿03
胸膜反应25
合计412
发生率(%)5.316
注:两组比较P<0.05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系T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2],因其具有明显的变应性反应背景,胸水中纤维蛋白的渗出量多而快。

胸水处理不及时,容易使胸膜包裹或被分割成多个小房,形成胸膜腔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导致抽液困难,使治疗时间延长,肋间隙变窄或胸廓变形,影响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彻底地排净胸腔积液对减少胸膜增厚、粘连、纤维化、分隔至关重要的。

所以建议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原则应该达到:①尽快排尽积液,迅速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②防止胸膜增厚以免影响肺功能;③防止以后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3]。

传统的胸穿抽液虽然安全可行,但每周抽液2~3次,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ml,不能达到尽快排尽胸腔积液的目的,使积液在胸腔内留存时间过长,形成分隔、包裹、胸膜增厚等。

我们通过对75例胸腔内置管引流病例分析认为,与传统的穿刺抽液方法比较,置管引流术有以下优点:①减少胸腔穿刺次数,手术创伤小,痛苦小,可以一次性彻底排尽胸腔积液(少数为2次),引流的速度可调,不会诱发急性肺水肿,胸膜增厚和纤维化亦明显减少[4];②操作简便,一个人可独立完成,节省人力,减低医务人员劳动强度;③短时间内彻底引流,使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④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减
低医疗费用;⑤深静脉导管管径细小、柔软,避免反复穿刺,患者创伤小,感染、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较常规胸腔穿刺次数少,方便、安全、实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
2 Aoe K,Hiraki A,Murakami T,et al.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terferon gamma in tuberculouspleural effusions.chest,2003,123(3):740.
3 邢祖林.胸膜疾病治疗方案探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9.
4 张翼.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