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甲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甲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储奕;程朝晖;陈国钧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二级甲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影响二级
甲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现场调查509名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动机及障碍因素,并进
行比较分析。

结果:影响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有,职业发展动机89.2%、工
作忙84.0%、培训地点远62.9%、社会因素51.1%及个人兴趣50.1%;继续医学教育以学术讲座或会议(74.3%)和培训班(68.3%)的形式为主;学习内容以本专业
的新理论、新技术(77.0%)为主。

不同职称、编制的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职称、岗位的医务人员在参加
继续医学教育的动机、障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不
同职称、岗位的医务人员,应该按照需要制订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计划,以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普及性与可行性,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tatus of a Class II Grade A hospital,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s:The basic information, motiv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s of attending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f 509 medical staff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tivation(89. 2%),unreasonable time arrangement(84. 0%),long distance of training places(62. 9%),social factors(51. 1%) and individual interest(50. 1%). Academic lectures(74. 3%) and training courses (68. 3%) were the main forms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and the professional new theory
and technology were the main study content(77. 0%).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orm in different titles and staffing levels medical staff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to P<0. 01).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otiv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s of attending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titles and posts medical staff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to P<0. 01). Conclusions:The accord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plan is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post of medical staff,which can improve the popular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aff.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10
【总页数】5页(P1424-1427,1428)
【关键词】医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动机;障碍
【作者】储奕;程朝晖;陈国钧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11166; 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242300;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242300;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1116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9.3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目前,医院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队伍被认为是体现医院医疗服
务水平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的责任重、压力大,面对社会对他们提出的高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将医学的前沿科技和新理论、新观念不断输送到中青年医务人员身边[1],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益于医疗卫生队伍的稳定[2]。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1996)。

美国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还出台了“强制性继续教育”[3];
而我国目前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基层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本研究对某二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于2013年11 ~12月对某二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9份,回收有效问卷50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43%。

1.2 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问卷有明确的引导语,主要内容包括医
务人员一般情况、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对继续医学教育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

1.3 质量控制在制定初步调查表后进行预调查,并咨询相关专家,确保问卷内容
全面、合理;数据采用双轨录入,保证问卷输入的正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 检验、秩和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并使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变量调整。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被调查医务人员共501 人,其中男156 人,工龄(10.87 ± 8.13)年;女345人,工龄(8.69 ±7.69)年;学历:硕士70 人(1
3.9%),本科303 人(60.5%),大专及以下128人(25.5%);职称:正高级2 人(0.4%),副高级39 人
(7.8%),中级167 人(33.5%),初级273 人(54.5%),无职称20 人(4.0%);岗位:临床137 人(27.3%),护理207 人(41.3%),医技110 人(22.0%),管理47 人
(9.4%);编制:正式在编199 人(39.7%),人事代理133 人(26.5%),合同工163 人(32.5%),其他6 人(1.2%)。

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与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存在等级相关性(P <0.01)。

2.2 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现状研究对象中有483 人曾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96.41%),其中以学术讲座或会议和培训班形式为主,学术讲座或会议者372
人(74.1%),培训班342 人(68.1%);主要的学习内容有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
基础理论、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及新技术,其中本专业新理论学习的有397 人(79.1%),本专业基础理论学习378 人(75.3%),专业相关课程学习397人(60.0%)。

不同职称、编制的医务人员与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次数存在等级相关性,其中获得继续医学教育机会居多的是高级职称以及正式编制人员(P <0.01);且在参加过的进修与学术讲座或会议这两种学习形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级职称人员绝大多数参加过进修,而中级职称以下人员以参加学术讲座或会议为主(见表1)。

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的501 名被调查者中有487 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
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有作用,其中认为作用很大126 人(25.1%),认为作用较大185 人(36.9%),认为作用较少176 人(35.1%)。

2.3 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分析医务人员对于学习形式的需求,主要
以培训班、进修为主,学习内容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新理论、新技术方法为主(见表2)。

被调查对象中希望继续医学教育能每个月进行1 次者占41.6%,而认为每次持续时间在0.5 ~1 d 比较合适占45.4%。

对于继续医学教育产生的费用,45.8%的人认为应该个人与单位共同承担,而49.8%的人认为应该全部由单位承担。

表1 不同职称和不同编制的医务人员参与的学习形式比较[n;百分率(%)]两两比
较秩和检验:与初级职称比较* P <0.05,**P <0.01;与无职称比较△P <0.05,△△P <0.01;与合同编制比较##P <0.01项目 n 培训班进修学术讲座学位教育
远程教育自学职称正高 2 1(1/2) 2(2/2)*△ 1(1/2) 1(1/2) 1(1/2) 1(1/2)副高 39 32(82.1)△ 24(61.5)**△△ 32(82.1)△△ 14(35.9) 9(23.1) 9(23.1)中级 167
120(71.9)△ 75(44.9)**△△ 137(82.0)*△△ 51(30.5) 52(31.1) 45(26.9)初级 273 180(65.9) 48(17.6) 194(71.1)△△ 88(32.2) 91(33.3) 75(27.5)无职称 20 9(45.0)
2(10.0) 8(40.0) 6(30.0) 3(15.0) 6(30.0)合计 501 342(68.3) 151(30.1) 372(74.3) 160(31.9) 156(31.1) 136(27.1)Hc — 10.38 64.37 20.83 0.78 4.55 0.95 P—<0.05 <0.01 <0.01 >0.05 >0.05 >0.05编制正式在编 199 134(67.3)
86(43.2)## 158(79.4) 61(30.7) 66(33.2) 52(26.1)人事代理 133 97(72.9)
47(35.3)## 101(75.9) 41(30.8) 42(31.6) 36(27.1)合同 163 105(64.4) 17(10.4) 110(67.5) 57(35.0) 47(28.8) 44(27.0)其他 6 6(6/6) 1(1/6) 3(3/6) 1(1/6) 1(1/6) 4(4/6)合计 501 342(68.3) 151(30.1) 372(74.3) 160(31.9) 156(31.1)
136(27.1)Hc — 5.31 48.36 8.69 1.56 1.38 4.83 P—>0.05 <0.01 <0.05 >
0.05 >0.05 >0.05
表2 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的需求构成(n=501)项目需求
人数构成比/%学习形式培训班 194 38.7进修 138 27.5学术讲座或会议 98 19.6学历或学位教育 49 9.8远程教育 11 2.2自学 11 2.2学习内容本专业基础理论
217 43.3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169 33.7专业相关课程33 6.6专业相关新理论、新技术 57 11.4最新科研进展 13 2.6医疗法律、医德教育12 2.4
2.4 影响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因素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出于职业发展动
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有447 人(89.0%);其次是社会因素(51.0%)(包括保持或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善自己的社会关系)。

而阻碍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是医务人员工作忙、时间安排不合理以及培训地点远。

不同职称、岗位的医务人员
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动机、障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

(见
表3、4)。

3 讨论
该二级甲等医院被调查对象中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比例达到了96.41%,说明该医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参与度较高,这也与国内的形势基本一致[4]。

但是,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次数及学习形式上,不同职称、不同身份(编制内和
编制外聘用)的医务人员存在明显差异。

正式编制人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较多,且多是院外的学术讲座或会议和上级医院的短期进修。

职称越高的人获得进修的机会越多,而进修经历多的人更容易得到晋升。

表3 不同职称和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动机比较[n;百分率(%)]率的两两比较:与管理岗位比较* P <0.05项目 n 兴趣职业发展社会因素利他服务因素用人单位政策规定职称正高 2 0(0/2) 2(2/2) 2(2/2) 0(0/2) 1(1/2)副高 39
24(61.5) 35(89.7) 21(53.8) 17(43.6) 12(30.8)中级 167 91(54.5)144(86.2)
73(43.3) 38(22.8) 68(40.7)初级 273 129(47.3)250(91.6)153(56.0)
76(27.8)106(38.8)无职称 20 7(35.0) 16(80.0) 7(35.0) 1(5.0) 3(15.0)合计 501 251(50.1)447(89.2)256(51.1)134(26.7)190(37.9)Hc — 8.03 5.14 10.40 12.79 6.07 P —>0.05 >0.05 <0.05 <0.01 >0.05岗位临床 137
73(53.3)127(92.7)79(57.7)* 49(35.8)55(40.1)*护理 207
102(49.3)180(87.0)116(56.0)* 53(25.6)76(36.7)*医技 110 53(48.2)
97(88.2)49(44.5) 24(21.8)51(46.4)*管理 47 23(48.9) 43(91.5)12(25.5) 8(17.0)
8(17.0)合计501 251(50.1)447(89.2)256(51.1)134(26.7)190(37.9)χ2 — 0.80 3.20 18.57 9.46 12.47 P —>0.05 >0.05 <0.01 <0.05 <0.01
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更倾向于培训班或者进修,且对专业对口的基础课程、新技术比较感兴趣。

这凸显出基层医务人员对自身知识不足的认识情况,期待
到上级医院或者专业机构进行医学理论技术的补充以及更新[5-6]。

但是,对于医疗法规、医德医风等医学人文、管理知识的学习需求较欠缺,在需求调查中,只有2.4%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学习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德医风,可见“重技术轻人文”这一现象在基层医务人群中非常普遍。

继续医学教育既是学校高等教育的补充,又是医务人员的终生教育,因此,应该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融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整体素质教育。

教育形式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短期培训班或进修能更加快捷有效地把最新的理论与技术传递给基层医护人员,这在马晓琳等[7]的研究中也有报道。

而这两种学习形式的需求现状也反映了医务人员工作忙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自学和远程教育这两种学习形式却不容易被医务人员接受,从统计分析看只有约2%的需求率;可见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对它们的认识有偏颇。

其实,远程医学教育,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节省了大量学习经费和时间[8]。

随着医学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教育需求增长与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在基层单位中日益突出,传统的培训班、讲座、进修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且覆盖人员面较窄,需要认真思考新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9]。

表4 不同职称和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障碍比较[n;百分率(%)]率的两两比较:与临床岗位比较* P <0.05;与医技岗位比较△P <0.05;# 示Hc 值项目 n 时间安排不合理地点远需求不满足信息不及时学习机会少家庭拖累健康因素能胜任工作学习动力不足职称正高 2 1(1/2) 2(2/2) 2(2/2) 1(1/2) 1(1/2) 1(1/2)
0(0/2) 0(0/2) 0(0/2)副高 39 35(89.7) 32(82.1) 19(48.7) 12(30.8) 9(23.1)
11(28.2) 1(2.6) 0(0.0) 1(2.6)中级 167 136(81.4) 107(64.1) 66(39.5) 62(37.1)
61(36.5) 37(22.2) 20(12.0) 3(1.8) 22(13.2)初级 273 235(86.1) 163(59.7)
90(33.0) 71(26.0) 66(24.2) 69(25.3) 24(8.8) 15(5.5) 26(9.5)无职称 20 14(70.0) 11(55.0) 5(25.0) 5(25.0) 8(40.0) 4(20.0) 3(15.0) 3(15.0) 1(5.0)合计 501
421(84.0) 315(62.9) 182(36.3) 151(30.1)145(28.9) 122(24.4) 48(9.6) 21(4.2)
50(10.0)Hc — 7.29 9.11 9.25 6.70 9.94 1.79 4.40 11.13 5.11 P—>0.05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岗位临床 137 119(86.9) 99(72.3) 60(43.8) 54(39.4) 47(34.3) 18(13.1) 9(6.6) 3(2.2) 17(12.4)护理 207 172(83.1)118(57.0) 65(31.4) 54(26.1) 54(26.1) 61(29.5)* 20(9.7) 9(4.3) 15(7.2)医技 110 94(85.5) 66(60.0) 45(40.9) 30(27.3) 30(27.3) 32(29.1)* 18(16.4)
8(7.3) 16(14.5)管理 47 36(76.6) 32(68.1) 12(25.5) 13(27.7) 14(29.8) 11(23.4)
1(2.1)△ 1(2.1) 2(4.3)合计 501 421(84.0)315(62.9) 182(36.3) 151(30.1)
145(28.9) 122(24.4) 48(9.6) 21(4.2) 50(10.0)χ2 — 3.06 9.16 8.84 7.78 2.90 13.66 10.29 4.47 # 6.8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1 <
0.05 >0.0 5 >0.05
本次调查对象中91.6%的人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都有“职业发展”这一动机,因为
在事业单位,学历在工资、晋升级别和定岗定编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出现偏重学历不重能力的现象[10]。

除了职业发展动机,还有如社会因素、利他服
务因素等动机,但在不同职称、岗位的人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

分析结果表明,高级职称的职工更注重自身社会地位、提高医院的声誉,因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较多地兼任医院的行政职务,这部分人员较之纯技术人员来说会更加关注医院的声誉等方面。

护理岗位的人员则倾向于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也与社会差别看待医生与护士以及他们的学历差距有关[11];而临床岗位的人员更希望能提高为社
会人群服务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将其视为立身之本。

针对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首先,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

医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增强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

其次,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

由于医院的医疗任务重,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
安排上应坚持自学、业余为主,并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最新技术、理论的讲座或者实践操作指导。

最后,要完善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

考虑到医务人员工作忙的特点,医院应该实施人性化管理,比如,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需求,分别制定需要补充加强的知识技能培训,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批合理制定培训时间和地点;合理统筹安排学习计划,制定院内外教育
的中长期计划与年度进展表,并积极创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机会,特别是给中级职称以下的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带动基层医院的学术氛围;完善考核机制,激发中青年工作者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形式,调查人员不能对每一份问卷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导致部分问卷出现漏填的情况,造成一定比例的缺失;
其次,本次调查受地域限制,外推性不强,如能扩大调查范围,增加样本量则可以增加结果的稳定性。

总之,医院应该积极提供更多的继续医学教育机会,特别是给中级职称以下的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带动基层医院的学术氛围,完善考核机制,激发中青年工作者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针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也要考虑到医院工作的特点,人性化管理,合理统筹安排学习计划,减少完成指标的任务主义,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体现继续医学教育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姚惠英.基层医院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350 -351.
[2]陈昌海,刘丽佳,王春江.我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解
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05 -206.
[3]Furze G.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A review of literature[J].J
Adv Nurs,1999,29(2):355 -366.
[4]王逸如,杜佐丹,唐丽玲,等.基层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及管理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620 -623.
[5]Wunderink L,Sytema S.Early medication discontinuation on long-term recovery outcome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reply[J].JAMA Psychiatry,2014,71(2):208 -209.
[6]杨晓玲,杜成林,赵华伟.基层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45 -46.
[7]马晓琳,张济梅.急诊科护士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217 -218.
[8]刘素刚,蔡力民.远程医学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医药,2007,29(8):878 -879.
[9]李国庆,李小菲,郝岩君,等.河北省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4):8 -10.
[10]孙小娅,吕俊峰,蒋凌艳,等.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07 -409.
[11]刘双源,张海伟,杨美玲.护士社会地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811 -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