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患者12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1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风险因素管理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结论:风险因素管理应用在医院门诊护理中能够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极强的临床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风险因素管理;医院门诊护理;应用效果;满意程度
风险因素就是指在风险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些因素的产生轻则会让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重则会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
在门诊护理的过程,由于门诊本身的特性,再加上护理人员人力的缺失,因此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门诊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患者12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1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10~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8±7.36)岁。
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1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0例,肠胃不适患者13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4±2.16)岁。
糖尿病患者16例,高血压患者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9例,肠胃不适患者1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风险因素管理进行护理。
风险因素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对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需要对医院门诊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怕评估。
首先是护理人员
方面,需要加强其风险意识,建立相关奖惩制度,这样能够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其次,需要对门诊的环境进行改变,尽量维持门诊的秩序,减少噪音情况的发生,这样不仅能够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还能够为相关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需要不断地对护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并且将相关的制度切实地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1.2.2风险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策略主要需要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进行,相关管理者需要根据门诊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询问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有无遗漏的情况发生,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改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风险事件发生方面,对照组患者11例发生风险情况,发生的几率为81..97%;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风险情况,发生几率为93.75%;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X2=9.24,P=0.0024。
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为(80.34±2.78)分,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92.36±3.91)分,T=14.8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曝光时间也越来越多,医患关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
门诊是医院中人流量最大的部门[1],并且疾病的类型众多,稍有不慎极有可能会出现医疗纠纷事件,给医院整体的名声和社会声誉造成不利的影响。
门诊主要针对的是病情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门诊医生一系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后给病人的病情情况等得出初步诊断[2]。
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等治疗[2]。
在门诊中护理纠纷事件的产生是由许多护理风险因素造成的,例如门诊制度
的缺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失误情况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上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管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并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风险管理比传统的护理方式护理效果更加优秀。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管理应用在医院门诊护理中不仅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护理的总体质量,另外还能夠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简单来说,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能够减少护理中不利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具有极强的临床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珺. 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3,02:154-155.
[2]黄燕玲. 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2:73-74.
[3]孙娟娟. 风险因素管理在中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