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语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操作性: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
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要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 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示范课,掌握导入的类型和运用的基本要 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和心理特点, 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将教学过程各个 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 才能取得成功。 简言之,教师在进行导语设计时,只有做到目标明确, 短小精悍,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 闸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语设计
(一)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意义
(二)常见语文课堂导入语类型 (三)语文课堂导入语设计要求
(一)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意义
吸引: 激趣:
“万事贵乎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 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巧妙的导入,片刻之 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习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入良 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为学生讲授新课内容缔造了良好的开端,有利于师生之 间的情感互动。
例 1 :于漪老师在《春》一课时的导入:“一提到春天,我们 就会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 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诗人杜甫在《绝句》 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 描绘的(生背)现在我们就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
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
春景的色彩、姿态呢?” 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 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 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例 2 :《我的空中楼阁》所设计的导语:“初中时,我们学过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这间‘陋室’在作者眼里是 怎样的呢?(学生回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 则 灵, 斯 是陋室 ,唯 吾 德磬 。 ’ ‘ 可 以调素琴 , 阅 金 经。’)破旧的陋室,在刘禹锡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2)利用动情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如教学《爱如茉莉》 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导入:“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眼里, 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爱如茉莉》, 去体会其中与众不同的爱。” (3)学生表演导入。有些老师认为导语只能由老师讲,学生听。其实,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表演、游戏等形式作为课堂导入, 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式可以给那些有强烈表演欲的同学提供锻炼 的好机会,同时又可以让全班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进课堂。 例如,讲《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课书时,老师事先安排 几位有表演天分的学生根据穿插在文章中庄子拒仕的故事编了一个小 话剧。上课时就让这个小话剧作为课堂导入,那几位学生惟妙惟肖的 表演一下子就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表演完,老师紧接着问:“从 表层看,庄子选择的是垂钓河边的平民生活,放弃了一次出仕为官的 机会。那么庄子为什么会如此取舍呢?”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非常 高,连平时不愿动脑的几位学生也参加了讨论。课后检查效果出奇的 好。
(二)常见语文课堂导入语类型
1、开门见山型
2、温故知新型
3、情景创设型 4. 悬念激趣型
1、开门见山型: 一上课,教师就围绕课文板书课题导入,引
发学生积极思考。这种导入方式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简洁明 了,能使教学很快进入正题,但比较平淡,缺少激发因素,不 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狼牙 山五壮士》一文,教者可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 士》,文章记叙了1941年秋,面对日寇大举进攻,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 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事迹。同学们是否想知道这五位壮士是谁, 他们又是怎样以其壮心、壮言和壮行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吗?现在 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样一下子就使 学生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接下去的学习,良好地完 成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一间山涧小屋,去欣赏李乐蔚笔下“陋室”
的意境。”简单的一个问题就引起了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忆, 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
3、情景创设型 创设情境式导入指的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 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 情境式导入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直观手段以渲染课 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了特定的情境,是符合学生心理 特点并受其欢迎的。这种导入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其 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
(2)、释题导入法。 释题导入是教师从分析课题入手导入新课的方式。释题导入能帮助学生把握 学习方向,明确学习重点。如:小学语文第十册《蛇与庄稼》一文,教者先 板书“蛇”,转身问学生:“你们见过它吗?谁了解它?”学生回答后,教者 接着板书“庄稼”,问:“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庄稼?”学生回答后教者总结。 最后教者板书“与”字,教者语:“读到这个题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现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同时对 课文内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教学录像欣赏
课堂练习:为下面词的讲解设计一个导入语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作业:自选课文,设计三种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谢谢观看 THANKS

2、温故知新型: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 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 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 温故知新导入,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 去学习新知。 温故知新导入类型的重点在于“故”和“新”之间的关系,教 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大脑中库存的已有的并与新知识的传授发生 关系的旧知识,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而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1)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激人上进, 使人振奋。所以,几分钟的图片、影片或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 角色,这时老师再适时导课,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对于上 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更有效。例如,教《我与地坛》时,老 师事先把张海迪、海伦· 凯勒、罗斯福等几个著名残疾人坐着轮椅的照 片输进电脑,做了一个小动画,一上课就放给学生看,再配上音乐 《命运交响曲》,顿时,学生们都被画面吸引住了,播完后,老师说: “同学们,刚才看了几幅名人的照片,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他们都身罹残疾,但他们身残志不残,他们用毅力战胜了种种挫折, 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一位残疾作家 用十五年的时间参悟出的生命价值——《我与地坛》。”这样,便把 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 验,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 深刻体验教材内涵之美。不过,我们在运用多媒体导入时,所选材料 必须与教材有密切联系,同时材料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 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
4. 悬念激趣型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 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 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例1:《孔乙己》导入设计: 鲁迅先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中的 形像——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怎 么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 造这个形象?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 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 往往催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 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文章情深,意深,含 蓄,深沉,细细咀嚼,深入领会,就可以获得解答。
例 2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
悬念。她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 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于漪老师针对学
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
的注意力,往下讲述效果自然会好。
(三)语文导语设计要求
1、针对性
2、简明性
3、可操作性
针对性:导入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
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 单一。
简明性:导入在好,只能为教学服务。要明确“导入”与“整
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 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